怀念祖母

2011-08-15 00:44新疆侯斗林
吐鲁番 2011年1期
关键词:木椅珠子婆婆

新疆 侯斗林

怀念祖母

新疆 侯斗林

四川人把祖母不叫奶奶,而叫婆婆,为了叙述方便亲切起见,还是叫婆婆吧。

婆婆没有名字,解放后才取名何祥贞,娘家是新房岭何家大户人家,父兄都是乡里舞文弄墨的文化人.婆婆虽然从未进过学堂,但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耳濡目染,竟能认识不少字。她的记忆力超出常人,凡是别人讲过的故事,她几乎能够完整的复述出来。

记得儿时,常常缠着婆婆讲故事。她讲的“岳母刺字”、“杨七郎搬兵”、“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尉迟恭月夜访白袍”等传统历史故事,我们是百听不厌。后来稍大一点,出于好奇,我就把父亲的藏书找出来翻看。什么《说岳传》、《杨家将》、《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开初有好多字不认识,看不懂,没兴趣。婆婆告诉我,让我先不管那些不认识的字,先不去看那些深奥难懂的古诗,只看书里面描写人物故事的情节部分。嘿!这办法真管用,坚持看上两三回,竟一下子钻进书里,好像着了迷一样,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常常被书里的英雄人物和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感动。时间一长,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有好多章节我都能背诵出来。再后来,就连那些文言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东周列国志》等书都能基本看懂。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拿到班里评讲,读给同学们听。初二时,我的作文《山乡巨变》竟被学校推荐到《达川日报》上发表。

有人夸我“绝顶聪明”,说我颇有文学天赋,否则不会发表这么多文学作品。其实,我哪有什么天赋,我只是有个值得骄傲的婆婆,是她讲的故事和她的品德熏陶激励着我爱上了文学,着迷上了祖国浩瀚灿烂的文化。

婆婆不但聪明能干,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怪不得人们都说她是“女能人”,村子里的红白喜事都得请她做“女知客”;新娘子出嫁得请她“开脸化妆”;新娘子下轿得请他“拉亲”;谁家做“老衣”、做新棉袄都得请他帮着比划,裁剪,缝制。她常常教育我们为人要实诚厚道,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常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多做好事,“帮人如帮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必将有报应,“远报儿孙,近报己身。”

最令我好奇的是婆婆的一双小脚,每次睡觉前婆婆先得脱去外面的厚底大帮鞋。她告诉我们,这大帮鞋是解放后妇女地位变了,为了行走方便,她特意自制的。这样套在外面走路稳当多了。里面还有两层软绵绵的“鞋窝儿”,最里面是三根二指宽大约两米长的白布条把个脚缠得结结实实的。我们几个小孩既好奇又心疼地帮婆婆洗脚,那五个脚趾头重叠地粘合在一起,好像一个烤焦的大红薯。也就在这个时候婆婆便露出舒心的笑容。我们问她为什么要缠脚?

婆婆含着热泪讲起了她的辛酸经历。

那还是她五岁时,好几个大人按住手脚,用长布条使劲缠裹着两只稚嫩的小脚。只感觉脚下如刀割一样钻心的疼,任凭你撕心裂肺的哭叫,大人们视而不见。记得有天夜里,疼的实在受不了了,婆婆便偷偷的解下了裹脚布。第二天大人们知道了,被绑起来打了个半死。

“还是你们幸运啊!”婆婆笑着对我们姐弟几个说:“那个可恶的黑暗社会害人不浅啦!大人们说,女孩子要‘三寸金莲七寸腰’,即脚要小,腰要细,否则就嫁不出去。”听了婆婆的讲述,我们为能碰上今天的好社会而自豪。

婆婆走路身子总是左右摇晃,离不开那根全身乌黑有点发红的“龙头拐杖。”最有趣的是那活生生的龙头,昂首欲飞。那稍微张开的龙嘴里含着一颗晶莹发光的珠子,我们喜欢用小指头拨弄它,那珠子在龙嘴里上下左右滚动,发出轻微清脆的“咕咕”声。但是你想尽什么办法也别想从龙嘴里把它抠出来。整个龙头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这珠子是怎么放进去的?”我疑惑不解地问婆婆。

“雕刻龙头以前,木料得在水里泡透发胀,一般都是刚雕刻好龙嘴时,就得把珠子嵌放进去。待到整个拐杖干透后,那张开的龙嘴就小了许多。”婆婆笑着问我们“现在明白了吗?”

“有道理,有道理!”我们恍然大悟。

最难忘的是婆婆去世的那一刻。

那天放午学,我急匆匆地赶回家,只见婆婆的房间里不少人出出进进,脸上挂着一丝不祥的征兆。连忙从人缝里挤进去,只见婆婆坐在我们家那张后背上有“精忠报国”四个篆字的大木椅上,母亲正在给婆婆梳头,大娘二娘正在给婆婆洗脸擦身。婆婆的两只手放在大木椅的两边扶手上。高高的颧骨,面容憔悴,却很安详。

我连忙抓住婆婆的手问:“婆婆,您怎么啦?”

“我要走了,你要好好学习,有志气,不要忘了自己说的话,给我写篇文章。”婆婆摸了摸我的头,笑着对我说。一点也不像个快死的人。

我有点急了“没事的,什么话?婆婆,您不是常说得点小病做点好吃的就会好吗?”

婆婆从来不相信吃药能治病,病了在床上躺两天,做点好吃的,病真的好了。也是的,我们家当时虽然孩子多,一般不生病。即使生了病,也从来不找医生,只要母亲做上一碗当时很难吃到的“荷包鸡蛋面条汤”,病就好了。

“孙儿,这次是阎王爷召我,不走不行啦!‘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活到五更天’”!

“不会的,不会的。婆婆,你不是常说好人好报吗?您是好人呀!您走了,谁给我讲故事?”

婆婆命令似的要母亲们把她放到棺材里“难道你们不想我少受罪安心地上路吗?”

几个大人们只好架着大木椅把婆婆送到正堂屋,让她仰躺在油漆发亮的大棺材里。原来婆婆想的是趁她没咽气,身体是软的,可以灵活地睡在里面。婆婆分别把父亲们几个大人叫到跟前,一一吩咐,安排后事。请谁做知客,请谁做祭文,请哪些客等都全面做了布置。

当在县城工作的姑姑、姑父们一家赶到,围在婆婆跟前,婆婆向姑姑一家人分别摆摆手,笑了笑,一一做了嘱咐后,头一歪,喉咙里“咕”地响了一声,闭上眼睛咽了气。

哭丧的大人们都一个一个被劝走了,只我一个人还趴在棺材上“婆婆—婆婆—您不能走,您说话不算话,我也要跟您一起走!”也不知什么原因,平时堂屋里摆放的那几口黑幽幽的棺材,连看都不敢看,心里老是发毛。可那个时候一点儿也不怕。

父亲一把把我拖出堂屋门口,附在我耳朵上悄声地说:“婆婆走了好啊!”

“什么?”我狠狠地瞪了父亲一眼,认为父亲不尽孝道,怎么说出这样不近情理的话!

“你们姐妹兄弟多,家里本来就穷。你婆婆近年来常常是饿着肚子,省吃俭用,生怕你们饿着。她自己吃糠咽菜,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加之她不相信药能治病。才至今天这个地步。不是爹不想婆婆多活几年啊!”父亲背过身去双手捂着脸号啕痛哭。

那是一九七一年农历四月初二。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啊!婆婆您能活到今天该有多好啊!

编辑:赵江

猜你喜欢
木椅珠子婆婆
树下木椅上读书
山坡下的小木椅
巧分珠子
外公的木椅
别把婆婆当成妈
渔屋吟诗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献给婆婆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