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鲁番感悟生命

2011-08-15 00:44湖南刘绍峰
吐鲁番 2011年4期
关键词:吐鲁番戈壁生命

湖南 刘绍峰

从乌鲁木齐沿宽阔的高速公路往东南行,就踏上了去吐鲁番的旅程。八月的北疆,绿树葱茏,水草丰茂,那青翠繁茂并不亚于江南,给人西部边陲的印象并不强烈。车儿奔驰,公路两边的林木渐次稀疏,地上植被越来越少。进入吐鲁番地界,戈壁渐露峥嵘,视野所及,已只有蜿蜒起伏的光秃山岭和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滩。山体上满是历经千万年风沙吹蚀冲刷形成的坑洼;戈壁里到处是像过了火一样的紫色或褐色的渣土,青白黄黑红色的砾石点缀其间,沧桑而荒凉。见到草木已经是一种奢望,水和鸟兽生命活动的迹象无从寻觅。那死寂和苍荒感直逼心灵,你脑海里不由得反复闪现着“不毛之地”、“荒无人烟”等等词汇。

车如一叶轻舟在戈壁上穿行。疾风卷起阵阵狂沙,吹打着车身,车不时像失控般左右晃悠。沿途的风口上,矗立着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叶轮飞转,十分壮观。经过两个多小时奔波,戈壁上出现一小簇一小簇的绿色植物——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戈壁沙漠上最常见的骆驼刺——渐渐地,地上的植物重新丰茂起来,间或有大块绿洲。路旁,隔不多远,已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房屋、人家。忽然间,车里的人欢呼起来。在戈壁中间,冒出一长条绿油油的带状绿洲,延绵不断,一直伸向远方——那是吐鲁番的葡萄园。葡萄园旁那一溜大小不一布满小方孔的建筑,就是葡萄干晾房。吐鲁番市快到了。

进入吐鲁番市,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具有西部特征的建筑、乔木和城市绿化带。虽然看不到内陆城市的熙攘,却也整洁别致,人来车往,行人欢声笑语。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你顿时忘却穿行戈壁的枯燥和长途旅行的劳顿,有种回家的感觉。

吐鲁番一年降水量只有十多毫米。民居多是就地取材,用泥土块石垒砌而成,屋顶都如此。若是在江南,一场豪雨就能将它化为尘土。但在吐鲁番,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连苏公塔、公主府这样的历史性标志建筑也一样。苏公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记录自己带领吐鲁番人民抗击分裂势力、铭记清王朝恩泽而建,城堡、塔楼、院墙都是黄土垒砌,历经数百年,依然棱角分明,黄土本色没有丝毫更改,创造者精雕细琢的匠心分毫毕现,精致而别有一番风味,默默向人们讲诉着吐鲁番人民坚定捍卫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历史。

的确,在吐鲁番,只有千年计的历史风霜,才会在这天山融雪孕育的坚毅、顽强的人类文明成果中刻划下岁月流逝的印痕。在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遗址,昔日繁盛的安西都护府,已化作一片废墟,人类生活的气息荡然无存,只剩下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墙体和城市轮廓。八月的吐鲁番酷热难当,耀眼的阳光照耀着残垣断壁,在这历史的碎片中留下黑白斑驳的光影。新的文明已在别处,像吐鲁番城,如繁花绽放,延续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壮丽辉煌。

站在故城高处眺望。天空湛蓝,空气澄澈,数百里外的天山山脉雪峰遥遥在望。纵横吐鲁番地区长达5000多公里长的坎儿井,把雪山与这块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原本应该是荒漠绝境的地方,创造了生命和文明的传奇。吐鲁番地下数千条坎儿井的涓涓细流,和地表水渠溪流的淙淙雪水,养育着吐鲁番人民,在这戈壁荒漠浇灌出璀璨的文明花朵,让这块土地焕发出神奇的生命活力。

最深切的感悟来自吐峪沟。

吐峪沟是离吐鲁番市二三十公里的一个山谷,夹在火焰山脉两座雄伟的高山之间。一条溪流潺潺流过,溪边长着不少树龄百年以上的大桑树,树干遒劲,枝繁叶茂,在山谷中形成一块葱郁的绿地,生活着百十户人,让人不得不赞叹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在小巷中穿行时,地上是滚烫得让生命感到绝望的荒漠粉尘,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勇敢而飞快地从尘土上爬过,拉出一道浅浅的生命印痕,令人感慨。不远处,一根葡萄藤蔓被人折断,扔在地上,已经开始枯萎。但依然看得出当初它在枝头的嫩绿和水灵,那种对生命被摧残的惋惜和愤怒不由得油然而生——严峻的生存环境,深刻颠覆着人们日常的认识和价值观念,让你从更本真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这小风吹倒树、大风吹飞石的荒漠上,任何生命都是奇迹,可贵而值得尊重,对生命任何方式和理由摧残和践踏都是让人愤怒和不可接受的。

小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人畜粪便混合的酸臭,透露出生活的气息,在这氛围中似乎也不那么难闻了。轻风徐来,里面分明混着缕缕植物清新的馨香,让人精神一振。循香寻找,来到山谷深处。尽头是一汪水泊,以南方水乡的标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蓄水池,当地人却叫做水库,深刻反映出水对他们的重要意义。水库下面,有一块狭长的山地,生长着各种作物,那扑鼻的清香正来自这里。一个戴小花帽、穿民族服饰的维族老人在地里劳作。几只小鸟在青翠的植物丛中啾啾鸣叫着。仔细一看,居然是在南方城市难得一见的麻雀,羽毛油光可鉴。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绿洲上,让人倍感亲切。鸟雀在老人身边欢快地扑腾着翅膀,从一个棚架转到另一个棚架上,并不怕人。山边有千佛洞,历朝历代开凿的山洞和佛像,一直延伸到山腰上。再往上,是一面陡峭的山坡,一座绿色圆顶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依坡而建,与近旁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交相辉映。一个穿白裙的女人正在艰难地向山顶攀登。不一会,她攀上了山顶。在伟岸的大山面前,她是如此的柔弱和渺小,远远看去,只有一根火柴棍大小,但她傲然玉立,不容置疑地向人们传达出她攀爬的快乐。自然的伟力是无穷的,但生命的智慧、坚韧和坚持,也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着人们预料之外的奇迹……

回到市内,已是斜阳西照。独上高楼,吐鲁番城尽收眼底。夕阳给吐鲁番市镀上了一层金黄。漫漫戈壁环绕城市周围,沙丘起伏,错落有致,如一位温婉少女,将城市柔柔地抱在怀里。迷人的戈壁风光与精巧的城市文明便无比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夜幕降临,月色朦胧,城市边缘的戈壁和远处连绵的群山变得影影绰绰,与近处灯火通明的城市相互映衬,让人在静思中,深深体味这座戈壁滩中城市的沉静、傲岸和历经千年而决不退减的坚强。

猜你喜欢
吐鲁番戈壁生命
戈壁里的水波
戈壁深处“战味浓”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吐鲁番的高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
在戈壁上一个人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