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木梯寺石窟艺术的调查与研究

2011-08-15 00:47邓炜煜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木梯洞窟塑像

邓炜煜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木梯寺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西南约三十公里的马力镇柏林山上。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Ⅳ-59。具体建造年代已无籍可考,根据近年发掘出的明代重建寺序(木牌)载:“陇川东北有山,曰林寺,又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汉迄唐三百余年,历代有经营。“明洪武初年经林僧党郁刚重建。”“自万历十五年,有平凉府隆德县居士任演明捐资重修。”又有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得研究结论:木梯寺石窟开凿于北魏。

木梯寺离地面30米有余,南北横跨九梁十沟,长约五百余米。三面皆为悬崖峭壁,仅北侧有山门可入寺内。木梯寺殿阁精巧,造像逼真传神。所有建筑都依山而建,因山体陡峭,建筑面积有限,佛殿都较小,精巧玲珑,本土建筑元素明显,且采用窟殿结合的建筑形式,其寺内窟龛设计独特,构造精巧,塑像神态逼真,生动含蓄;由于寺院历史悠久,建造时间跨度大,历代塑作内容广泛,取材丰富。并且风格炯异。石窟中的塑作技法灵活多变,以石胎泥塑居多。四周及天花板绘有佛教故事,传神地描绘出古代人的生活与精神追求。木梯寺在明代前已有石窟造像,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看,有一部分颇具北魏、唐代塑像风格,是研究我国石窟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煞有“凿山导伊流,中断老天辟;殿宇邻峭壁,精舍绕层荫”“山树含烟淡,野花经雨肥;野香牵客衣,乱石响流泉”的迷人意境,为武山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在这些石窟群中,开凿时间较早的有6号、8号、9号、10号这4个窟,唐代开凿了14号窟。宋代开凿了5号,7号窟这2窟,元代在开凿11号窟的基础上凿建了舍利塔。明代在13号窟外修建了玉皇阁,增修了祖师殿,16号的三宫殿,12号的药王殿,15号的魁星阁,19号的灵官殿,17号的菩萨殿。

一、各窟调查结果

木梯寺石窟第一号窟

木梯寺石窟第一号窟又名“朝阳洞”原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位置于石窟群的最东段,已出现构件糟朽现象,急需保护维修,石窟坐北朝南,正面为山崖,左右有建筑与其前廊相通,窟龛依据山的走势修建,窟门为四扇六抹槅扇门,洞窟内部有佛像一尊,坐北朝南,洞窟顶部悬挂清代木匾一方,书写内容为“木梯古寺”,为隶书字体,左侧写有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丁未初冬—谷旦。木匾上方书写内容为“大清光绪丁未菊月同从姓弟子重建”。

木梯寺石窟第二号窟

二号石窟窟龛较小,位与桐树湾东侧的山崖上,洞龛下仅有一条不足80公分的土路,窟龛内部无造像,三面墙上和顶部有残留的壁画。窟内凿一倒形台基,应为早期佛像台级。

木梯寺石窟第三号窟

木梯寺石窟第三号窟位于东侧崖面,殿前为硬山建筑佛殿,殿前为廊,廊左侧有一门,右侧封堵, 正面有斗栱4攒,檐柱间为木质护栏。殿面阔一间。廊殿间有六抹四扇槅扇门。窟内正面有三尊坐像,洞窟顶面绘有藻井图案,绘制内容为:梅花、牡丹、兰草、山石等传统题材,左右两侧各有两尊立像。

木梯寺石窟第四号窟

此洞窟空间较小,右邻3号窟。洞窟内部腐蚀严重,壁画全部脱落,正中为一四抹四扇隔扇门,内部塑有一大肚弥勒佛,高约一米有余,置于一石上,左右各立一弟子。

木梯寺石窟第五号窟

五号窟为木梯寺石窟群中教大的一个,现存塑像共计10塑。高4.9米,宽6.7米,深5.4米,地面铺有青砖,规模宏大,开凿于宋代,10尊佛像分别开凿于宋代,明清亦有重建,主佛燃灯大佛高2.2米,坐于须弥座上,主佛神态生动,形体比例优美,作演法造型,两侧分别着释迦佛、明王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弟子迦叶和阿难、侍女、以及牛王神和护法神。这些侍从身姿灵秀,面带柔情;其中护法魁梧庄严,身披战袍,神态威武勇猛,这些作品为木梯寺中的精品。

木梯寺石窟第六号窟

木梯寺六号窟面积较小,左邻7号窟,右邻5号窟。开凿时间早于唐代,此洞窟开凿年代久远,可看到原窟檐遗迹,洞窟内部塑有佛像三尊,中间塑像为坐姿,两侧为立像,洞窟墙壁绘制有藤草纹,火焰纹、云纹,和左右两壁的六条山水条屏,其中两条屏写有“善恶报应”,落款提有“民国三十八年孟冬陈理顺敬书。”

木梯寺石窟第七号窟

七号窟为宋代开凿。为典型的宋代作品,对研究宋代北方佛教雕塑有一定的价值,窟内正面一佛二菩萨,为释迦牟尼坐像,庄严端正,虽经历史香火熏染,但感觉灵气逼人,左侧有一佛一菩萨一弟子,右侧有一佛一菩萨,造像合计8身。坐于莲台之上的为舒相菩萨,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自由多变,可以看出作者技法娴熟,为木梯寺的上乘艺术作品。

木梯寺石窟第八号窟

八号窟位于桐树湾西侧崖面,窟龛较小。窟龛为平面方形平顶窟,窟内有一台基,窟内正面有一坐佛,左、右两侧各立一菩萨,造像合计3身,无壁画保留,门为四抹门对开,地面为砂石铺装。

木梯寺石窟第九号窟

此窟为木质窟檐门,洞窟内部雕塑为:正面为一佛二弟子,左右两侧各为一佛两菩萨。正面墙壁上绘有七级浮屠浮雕,数量为九尊,壁画上绘制的图案为佛教故事,和风俗题材,是珍贵的艺术作品。

木梯寺石窟第十号窟

此窟为一小型窟。窟内有一坐佛,两侧各立一弟子,造像合计3身,造像已重新彩绘。

木梯寺石窟第十一号窟

此窟为一浅龛,在龛外新建有窟檐及木质栏杆。窟内崖壁上并列有两座舍利塔,在窟檐右侧崖壁上另有一舍利塔残迹。三塔形状相同,为叠涩式覆钵塔,在两塔覆钵上部有一凹槽。覆钵之上为十三天,塔顶有华盖及塔刹。

木梯寺石窟第十二号窟

第十二当地群众又名药王殿,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门为六抹对开,门两侧有槛窗,槛墙上有八卦图案。殿内地面现铺为混凝土地面。窟内正面塑药王孙思邈及吕洞宾,左右各壁一立像,塑像合计4身。龛内顶部有藻井,前墙右上部挂木匾一块,正中书:“济世灵丹”,行书。右侧书:“宣统二年九月吉日谷旦”。

木梯寺石窟第十三号窟

又名玉皇阁下邻祖师殿。该建筑是木梯寺最早的土木建筑之一。前殿后窟式结构,殿前是廊,殿后为窟。在廊前檐柱间有木质栏杆,前檐有三组斗栱,其中柱头科两攒,平身科一攒,昂为象鼻昂。廊殿间做六抹四扇门。门上有“玉皇阁”匾额。殿内地面铺条砖,条砖下是山体。殿内横梁上挂一方木匾,正中刻“苍天赐福”,楷体。

木梯寺石窟第十四号窟

是木梯寺的主要建筑,又名大佛阁,为一两层建筑,主佛高630厘米,后体靠山,二楼有一回廊,二层左右对称,有两尊菩萨。

木梯寺石窟第十五号窟

十五号窟为一明代歇山顶建筑,又名魁星阁,是木梯寺最早的土木建筑,立瓜柱,三架梁,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门为六抹四扇。槅心为木刻,正面塑一魁星像,赤眉红面,单腿战立。

二、艺术综述

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4座,造像78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玉皇阁、三官殿、无量殿、雷神殿、魁星阁、南海菩萨殿等10余处建筑。佛像从大佛殿中的释迦牟尼像到小佛龛中的佛、菩萨、金刚、力士、飞天等,栩栩如生。尤其最高处的释迦牟尼像,比例匀称,结构合理,大佛垂腿端坐,双目微含,凝视着远方,佛的慈善、恢弘大度全然可感。

木梯寺中第5、7、9三窟规模较大,保存较好,7号窟有塑像8尊,风格别具中唐到五代特点,16窟则具有浓郁的唐塑风格。其余各窟均具典型的宋塑风格,为全寺的精华,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每窟都有方形平顶、方楣窿顶、四面坡顶和矩形等。窟内塑体技巧精超拔俗,以其独具古风兼承传统的形式,为木梯寺现存塑像中的珍品,其中以“跷脚菩萨”最为著名,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颇高。

[1] 李焰平.赵颂尧.关连吉《甘肃窟塔寺庙》[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2] 周箐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J].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

猜你喜欢
木梯洞窟塑像
萌芽
萌芽
好玩的梯子
敦煌莫高窟洞窟“巡诊医生”2小时走70个洞窟
塑像和井
洞窟惊魂
敦煌西千佛洞未编号洞窟清理简报
为旧木梯刷漆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