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中的生态女性意识解读

2011-08-15 00:42刘晓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上海201620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凯瑟琳亨利海明威

⊙刘晓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上海 201620]

《永别了,武器》中的生态女性意识解读

⊙刘晓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上海 201620]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形象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近年来作者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观、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了解作者渴望和谐共存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文章还分析了影响作者生态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经历等因素,认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意识的男性作家。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生态女性意识

一位伟大的作家或者一部伟大的作品的影响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法来对之进行研读。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小说就属于这一类作家和作品。作为美国迷茫的一代作家的杰出代表,海明威一生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和数十篇短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短篇小说包括《乞力马扎罗的雪》《在密执安北部》《雨中的猫》等。他在作品中描写的“海明威式的英雄”的“硬汉”形象,如士兵、渔夫、猎人等,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学界除了对海明威作品的冰山理论、硬汉精神、反战思想、悲剧意识等有着翔实的分析评论外,近年来,评论界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自然观、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也特别关注。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以了解作者追求和谐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既是一种女性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生态伦理学,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视角。其宗旨在于揭示人类思想领域和社会结构中对女性的统治与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密切关系,把反对压迫、解放妇女和应对生态危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是多元的,它关注一切受压迫和受支配的群体,但女性和自然始终是两个关注的焦点。它指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侵略等同于男性对于女性肉体的侵略”①,而父权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是导致男性对女性歧视和压迫以及人类歧视自然的根源,因而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地球上的物种之间不是等级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交错的网状关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功能;人类不应该试图主宰或支配非人类的自然物,而应与之和谐相处;人类应该设法改变建立在权利基础之上的关系和等级制度,追求相互尊重的伦理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的伦理色彩体现在它反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和自然界的压迫,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男性主体优先的价值取向,倡导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肤色人种之间新型的和谐关系。

一、海明威的生态意识

20世纪的美国进入了一个新技术、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的年代。工业文明给美国人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甚至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海明威少年时候生活在密执安州,那时到处是茂密的森林,河流湖泊纵横,后来由于疯狂地开发,密执安逐渐丧失了良好的自然生态,海明威曾对此痛惜不已,对遭受破坏的自然寄予了深切同情。对生态环境独具慧眼的观察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得到具体的体现。从《永别了,武器》一书不难看出,海明威是一个密切关注人与世界的和谐共生、自然界动态平衡的作家,他对环境、战争、生物生存等地球生态系统的解密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崭新视角。

《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亨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亨利不得不携女友突破重重困难逃往瑞士,不料到了瑞士妻子死于难产,亨利孤独难耐,飘摇在生存的边缘,无法预知未来的命运。在这部早期作品中,海明威再现战争对和谐生态的破坏以及人人深感自危的心态。

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②如此美丽的景色却不能长久,人类的战争打破了自然界的宁静:“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到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片落叶。”③海明威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告诫读者,人类社会因为战争对自然造成了破坏和摧残,呼吁人们对因战争带来的生态破坏进行反思和关注。

通过亨利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一方面是战争对自然的摧残,另一方面主人公时常仔细审视大自然的美丽,以此得到心灵的解脱。在去战场的路上,亨利看到:“……路的两边都有树木,从右边一排树木间,我望得见河,河水又清又急又浅。河面很低,河里一片片沙滩和圆石滩,中间窄窄的一泓清水,有时河水泛流在圆石子的河床上,晶莹发光。挨近了水岸,我看见有几个很深的水潭,水蓝如天……我朝北眺望,望见两道山脉,又青又黑,直到雪线,雪线上则一片雪白,阳光下娇然可爱。”④虽然亨利即将投入一场血雨腥风的战役,但对途中的美景仍不忘欣赏,也许他借助大自然的美丽让恐惧的心灵获得片刻的解脱和安宁。

故事的后期,亨利厌倦了战争和武器,在护士凯瑟琳的帮助下,他们一起逃到瑞士,过上田园诗般的浪漫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在外边,我们这农舍式别墅前,有一条上山的路。车辙和两边隆起的地方被冰霜冻结得铁一样坚硬,山道不断地一路上坡,穿过森林,上了高山,盘来绕去,到了有草地的地方;草地那儿的树林边有些仓房和木屋,俯瞰着山谷。山谷很深,谷底有一条溪水流进湖中,有时风从山谷那边吹来,我们能听见岩石间的琮琮水声。我们有时离开山道,转上穿过松林的小径。森林里边的地走起来软绵绵的……所以穿着钉靴在山道上走,很是惬意,而且还能激发精神。而在森林里走也美得很。”⑤远离战争和杀戮的亨利和凯瑟琳尽情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和魅力,暂时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在海明威的笔下,此时此刻,男人、女人、自然三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海明威生态意识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有其家庭及自身经历的影响,也有西方文化及创作时代背景的影响。

首先,海明威创作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深受其父亲的影响。酷爱户外运动的父亲在海明威三岁的时候便教他钓鱼、打猎。六岁的时候他独自一人跟随父亲前往华隆湖畔的避暑茅舍钓鱼狩猎。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海明威的热爱大自然的心智得到最好的体验。父亲不仅培养了海明威热爱自然的情怀,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海明威敬畏生命的伦理道德。成年后的海明威继承了父亲热爱自然的秉性,打猎、钓鱼、游泳、滑雪等亲近大自然的活动终其一生。

其次,海明威一生游历众多,始终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曾探险于伊利诺斯的大草原、密执安的铁杉林、西部的落基山脉、南部的基韦斯特,去过西班牙、东非、比米尼、古巴等地,这些游历和活动不仅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同时提高了他对自然万物内在价值的认识,增强了他的生态意识。

另外,海明威的生态意识也受到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影响。西方文化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是人类中心论为主流,但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圣经》本身就既包含了征服、统治自然的观念,同时也含有爱护美好的自然界和保护濒临灭绝物种等生态思想。如诺亚方舟行动计划。《圣经》还有许多对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的赞颂等。此外,古希腊神话、北美印第安文学、卢梭、华兹华斯和梭罗等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作品中饱含有丰富的生态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西方人的生态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海明威也不例外。

最后,海明威生活及创作的时代背景也促使海明威形成了生态自然观。虽然海明威生活的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进步”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对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战争和杀戮、严重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的迅速扩大,这些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这些对海明威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人类社会自身的和平相处的主张,并追求对自然的回归,从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二、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身材修长,面庞清秀,有着自然松卷的长发。她是一个温柔、善良、浪漫、勇敢的女性。作为海明威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典范,凯瑟琳经济独立,同时又具备许多传统女性的特质:聪明贤惠,充满母爱。虽然凯瑟琳命中注定是个悲剧人物,但她一直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她心里有爱,她把一切献给亨利。在他最需要爱的时候,她始终跟他在一起,帮助他逃到安全地,并让他忘记血腥的战场。她觉得与亨利单独在一起最为快乐,因为她深深地爱着他。从她的表白“我会做你想做的一切”可以看出亨利是她的信仰和全部。她为爱而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

然而,海明威笔下的凯瑟琳并非一个只知道顺从的抽象的完美典范,她既保持着令人仰慕的传统女性的温柔多情、贤淑善良,同时又具有现代新女性的勇敢独立、聪明能干。她有着坚强的毅力,懂得感恩;她理解生活,知道生活的准则。她在与亨利的交往中渴望用真挚的爱换来平等的爱情。凯瑟琳的生活经历和爱情阅历比亨利丰富,亨利对爱情的初始体验始于他和凯瑟琳的恋爱。在认识凯瑟琳之前,亨利是个花花公子,初识凯瑟琳,他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并未真的爱上她。当亨利在她面前举止轻浮,想强行吻她的时候,凯瑟琳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这一举动证明凯瑟琳是一个讲原则的女性,她警告亨利:爱情不是一场游戏,她要维护一个女性的尊严。他们相爱后,凯瑟琳对亨利的爱是真挚的,无私的,她以女性的柔情为孤独、彷徨、空虚无助的亨利带来精神的慰藉和疗伤的港湾。凯瑟琳使亨利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同时改变了他对战争的态度,在她的引导下亨利对战争的本质开始了深入的思考。当亨利决定永别武器离开战场时,她义无反顾帮助亨利逃离了死神的魔爪。

海明威通过塑造这位理想妇女,把女性从传统意义的客体上升为主体,赋予她们主观能动性,她们敢爱敢恨充满活力,与男性一样有自己的发言权。凯瑟琳身上寄托着海明威对两性间融洽共存的理想。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是深为男性爱慕并与男性平分秋色的女人,她们是男人的精神伴侣和良师益友。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也的确在关注着形形色色的女性群体。他深切关注并同情传统女性,他欣赏并赞美追求独立的新女性。海明威有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但他并不缺少女性意识,这正是海明威的独到而深刻之处。

海明威女性意识的形成也有多种因素,西方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成长的家庭环境和他的婚恋经历对海明威的女性意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女性意识逐渐觉醒,性别传统受到挑战,社会性别角色重新构建的大背景下。20世纪初,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妇女围绕社会地位、经济独立、政治权利等问题与男权社会展开了一场“性别大战”。经过漫长艰苦的斗争,在政治上,英国议会于1918年,美国国会于1920年分别通过法案,英美妇女终于赢得了选举权。在经济上,一战后的美国劳务市场开始向妇女开放,使妇女有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在道德观和价值观上,一些先锋女性对传统女性的道德价值观发起挑战,她们穿短裙、留短发、参加体育运动、跳交谊舞,展示不同程度上的自由。这些大胆无畏、聪慧、自立的女性被称之为“新女性”。时代潮流在海明威的创作中留下明显的烙印。小说中的凯瑟琳以及海明威其他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很多兼有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的品格:无畏,聪明,坚韧,自信,自立,渴望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权利。

其次,海明威成长在一个相对平等民主的家庭,母亲葛莱丝性格外向强悍,追求个人在音乐绘画上的艺术抱负。在海明威小时候,母亲刻意把他和姐姐打扮成一对双胞胎姐妹,这种性别错位的经历曾使得海明威非常痛苦,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他能够超越自己的性别身份,从女性的角度观察事物,感受她们的内心世界。

另外,海明威所经历的女性对他的人物创作影响深远。他一生中结过四次婚。他的初恋情人艾格尼丝是他创作《永别了,武器》的灵感,他们在意大利米兰野战医院相识,当时海明威19岁,艾格尼丝是位美国女护士。小说中亨利对凯瑟琳的炽热情感正是他对这位女护士热恋的真实写照。

三、结 语

海明威对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关系的关注和思考逐渐形成了他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海明威不断反思着西方现代文明背景下的人类至上、男性主体至上的伦理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取向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困境:孤独、失败和死亡,这是海明威创作的主题。《永别了,武器》不仅讲述了一对战地邂逅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也对以男权统治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小说给读者以启示,要正视两性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尊重自己与他者同生共存的权利,打破男权至上的错误意识,克服统治和支配的傲慢心理,建立相互关联、互为依存、彼此关爱的自然秩序。这样才能建构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感受亲情,牢固友情,提升爱情;才能消除性别歧视和阶级压迫,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社会。通过小说《永别了,武器》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意识的男性作家。

①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第57—63页。

②③④⑤ 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林疑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第5页,第52页,第314页.

Baker,Carbs.Ernest Hemingway:A Life StoryScott,Donaldson.Ernest HemingwayScott,Donaldson.New Essays on A Farewell to Arms;王诺.欧美生态文学;王育烽,陈智淦.生态女性主义概述;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郑汉生.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人物形象;隋燕.没有女人的男人——也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戴桂玉.双姓视角作家海明威[J].外国文学,2003(6):80.

作 者:刘晓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凯瑟琳亨利海明威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找找看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伦敦24小时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
亨利.摩尔
完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