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

2011-08-15 00:42陈家春四川理工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名作欣赏 2011年17期
关键词:女妖狐狸精蒲松龄

⊙陈家春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严 涛 [四川眉山经济开发区, 四川 眉山 620010]

《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

⊙陈家春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严 涛 [四川眉山经济开发区, 四川 眉山 620010]

文章通过对《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发现虽然在外貌特征、性格特征和思想特征上都有共性,但却表现出外貌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性格本质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折射出《西游记》中对女妖形象的塑造贬低了女性,印证“红颜祸水论”,突出了人性的弱点,而《聊斋志异》中对女狐形象的塑造褒扬了女性,颠覆了封建“贞女贤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的不同观点。

《西游记》《聊斋志异》 女妖 女狐 比较

《西游记》中形形色色的女妖,《聊斋志异》中林林总总的狐狸精,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外貌”、“性格”、“思想”和“形象塑造的意义”等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使人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内涵。

一、西游女妖和聊斋女狐的相同之处

(一)外貌特征——貌若天仙、美丽无比

《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有“地反物为妖”①之说。妖即是妖怪,怪而反常态则称之为妖。妖也曾是用来形容美丽女子的,曹植就曾在《美女篇》中说:“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西游记》中的女性妖怪外貌美丽无比,几乎是清一色的美人。例如第九十五回中对玉兔精外貌的描写“娉婷 娜,玉质冰肌。一双双娇欺楚女,一对对美赛西施。云髻高盘飞彩凤,蛾眉微显远山低。笙簧杂奏,箫鼓频吹。宫商角徵羽,抑扬高下齐。清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可见玉兔精们的美貌非一般人所能及。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林笔下的狐狸精们也是美丽的,美丽可以说是狐狸精的基本特色。在《聊斋志异》中有八十三篇故事都是描写狐狸精的,他笔下的狐狸精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孩,一个个年轻貌美、极富诱惑力。正是应了“狐狸五十岁变成女人,一百岁就会成为美女”②这个美妙的幻想。她们多年轻美丽、善良、纯洁。且看蒲松龄如何摹状她们的容貌:娇娜,“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正面描写还嫌不够,又用了侧面描写:“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古有秀色可餐,蒲翁如此笔法,若个女子真如面而忘饥也。

(二)性格特征——粗犷直率、毫不做作

《西游记》中的女妖属于非善的一类,她们大多危害人类的性命安全。但是从性格特征上看,女妖们都是心直口快,带有粗犷直爽的男性特征。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中蝎子精对唐僧说道:“御弟宽心,我这里虽不是西梁女国的宫殿,不比富贵奢华,其实却也清闲自在,正好念佛看经。我与你做个道伴儿,真个是百岁和谐也。”身为封建女子能对一个拜佛取经的和尚这样赤裸地表白自己的心意,实属难得。蝎子精真是心直口快,毫不做作。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大多具有封建女性温柔善良的一面,但是她们也不乏粗犷直率的性格。《小翠》中的狐女小翠,是一个率真、任性、无拘无束,不遵守闺范的少女,她“善谑”,什么玩笑都敢开,尊卑长幼,夫为妻纲那一套,她似乎也不顾及,哄自己的痴呆丈夫玩耍,竟至于将球踢到了公公的脸上,也不怕杀头之罪,把丈夫打扮成皇帝模样,以为戏谑。

(三)思想特征——追求爱情、反抗礼教

中国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婚姻之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妖精却毫无此禁忌。《西游记》中玉兔精假扮天竺公主,结彩楼、抛绣球,“欲配唐僧了宿缘”,被悟空识破后,大骂弼马温“破人亲事,如杀父母之仇”。女妖对情欲的渴求表现了晚明社会“以情反理”的社会思潮。女子自媒自证、自主婚姻,本是明代启蒙思潮影响下通俗文学创作的一个主题,话本小说与明清传奇,所涉颇多。在男权社会下,女性长期失去自我,丧失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连事关自己一生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做主,而这些女妖对于爱情的大胆表达及追求正是当时女性的心声,同时反映出作者思想的进步性,具有极大的反讽和象征作用。

《聊斋志异》中的女狐自觉离开仙界,走进平凡生活,追求凡夫俗子的幸福。聊斋女狐们意识到爱情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她们在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上带有很强的主动性。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但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所塑造的女狐形象却打破了这个难以解脱的枷锁,她们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大多足智多谋,甚至善于玩弄权术,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见解,对腐朽统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讽刺。

二、西游女妖与聊斋女狐的不同之处

(一)外貌特征:女妖妖艳,女狐狐媚

《西游记》中塑造的女妖和《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狐虽然都同为美女,深得男子的喜爱,但是二者的美丽外表是有差别的。《西游记》中的女妖身上的美丽更多的是一种妖艳:第七十二回中写七个美人,“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柳眉横远岫,檀口破樱唇。钗头翘翡翠,金莲闪降裙。却似嫦娥临下界,仙子落凡尘。”使得那一心向佛、六根清净的唐三藏都“看得时辰久了”。而八戒那等贪色之徒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者将此回取名为“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可见,《西游记》中的女妖美貌并非一般,妖艳无比。

然而在蒲松龄笔下的狐狸精们身上,更多的却是一种狐媚。狐狸天生具有曲线优美的身姿,尾巴丰实漂亮,它的眼睛大而清澈,鼻子细而笔挺,显得非常聪颖,因此说狐狸精的狐媚是与生俱来的。在《聊斋志异》之前的狐狸精,人们的文学描写,更多的是把狐狸妖魔化和邪恶化。是蒲松龄第一次把狐狸精人格化了,他笔下的狐狸精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孩,一个个年轻貌美、极富诱惑力。蒲松龄笔下狐狸精美丽,但是狐媚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二)性格特征

1.《西游记》中的女妖自私自利,邪恶歹毒

《西游记》中女性形象很少有中国女性所具有的传统美德与品质,多数女性处于被辱骂,呵斥、玩弄、歧视的地位,她们都是邪恶势力的代表。其中,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直接关系的女妖怪一共有十一群。她们要么是贪图唐僧俊俏的模样,想占有他,与之交欢,要么是相信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想用唐僧的肉体来实现自己不老的愿望。如第五十五回里的蝎子精是想通过与唐僧结合而实现长生不老和对爱情的理想。主动追求爱情追求理想本来是非常积极的行为,但是女妖们为了追求美满爱情与长生不老,往往是建立在牺牲他人的性命之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由此可见《西游记》中的女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是邪恶势力的代表。

2.《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善良纯洁,无私奉献

“《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发出的幻影……不受人间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男女大防’的约束,蒲松龄借着这种自由,写出了众多带着非人的符号、从而摆脱了妇道闺苑的拘束、同书生自主相亲相爱的女性,也写出了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婚姻之外的男女情爱”③。她们与穷书生们交往不图钱财,不图男子俊俏的外表,更不计较是否能够长生不老,是否能够得道升仙。这类狐女一出场多是以其纯洁、美丽、善良、聪慧为特征的。《聊斋志异》中著名的狐狸精小翠、婴宁、娇娜、青凤等,无一不心地善良,她们恩怨分明,乐于助人,对人忠诚可靠而又不求回报,她们都有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显示了她们的善良品质,正因为善良,她们的形象才永驻人们心中。

三、女妖、女狐形象塑造意义的比较

《西游记》中对女妖形象的塑造和《聊斋志异》中对女狐形象的塑造对社会现实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西游记》中女妖形象的塑造贬低了女性,印证“红颜祸水论”④,突出了人性的弱点。《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出神入化的女妖形象使读者产生了无限的思考。首先,《西游记》中女妖虽然拥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她们几乎都是邪恶的代表,这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复杂心态:一方面是在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下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是由于女性拥有美丽的外表,男性多被其魅力所吸引,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古红颜多祸水”的说法,男权社会中,男人们努力维系绝对的精神优越感,俨然是女人一生献身的偶像和精神主宰。无奈精神上的怯懦,使他们不敢正视自身灭国丧家的失败,同时又无力拂逆对情欲的渴求。所以一方面他们乐此不疲追逐美色,一旦失败就毫不犹豫诿过于女人。因此,这种观点从本质上贬低了女性存在的价值。“《西游记》中女妖还能认识把握利用人性及人性中的弱点以逞其目的,这是女妖人性的体现”⑤。

其次,《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塑造褒扬了女性,颠覆了封建“贞女贤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聊斋志异》中积极健康的女狐形象的塑造,从本质上说,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在为妇之道上,中国有两句很有名的话:女子“颜色不必美丽”⑥,“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蒲松龄笔下的狐女们却成为了几乎完全不顾礼教,自由与男性结合,甚至向男性自荐枕席的非人类“自由”女性形象,与中规中矩的封建女性相比,聊斋女狐终于打碎了套在脖子上的精神枷锁,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此作者在塑造女狐形象的时候始终是带着一种褒扬的感情。

蒲松龄以火一般的激情塑造了这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写她们聪明、智慧、执著地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写她们爱憎分明,对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帮助那些遭受天灾人祸的小人物。他有美好的人生理想,但是以其个人能力几乎无法实现,因此他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了小说中一贫如洗的书生身上。而在穷困潦倒的书生周围总是有无所不能的狐女相伴。作者以狐写人,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

由此可见,《西游记》中女妖形象的塑造从本质上说是对女性的一种贬斥,同时也反映了人性普遍存在的一些弱点,而《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的塑造则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女性美好的一面在作者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美好理想。

本文主要从外貌特征、性格特征、思想特征以及形象塑造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西游记》中的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妖狐形象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西游记》中的女妖和《聊斋志异》中的女狐都同为妖魔,具有非人类的特征与能力,而且具有一样美丽非凡的外表。她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性格特征和形象塑造的意义上。《西游记》中的女妖邪恶歹毒,《聊斋志异》中的女狐温柔善良。《西游记》中女妖形象的塑造更多的是对女性的贬斥,而《聊斋志异》中女狐形象的塑造是对女性的一种褒扬,两者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① 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21.

②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8:46.

③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5.

④ 左丘明.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6.11:35.

⑤ 薛雅文.简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3).

⑥ 晋文,赵会英.重评班昭《女戒》的女性伦理观[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27):6.

作 者:陈家春,文学硕士,四川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严涛,四川省眉山经济开发区东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编 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女妖狐狸精蒲松龄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蒲松龄
桃树女妖的月光魔瓶
大耳朵女妖
小女妖放风筝
擒贼先擒王
愿意做狐狸精的女儿
狐狸精报仇
闲话狐狸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