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1-08-15 00:43袁天美
剑南文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公理定理概念

袁天美

浅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袁天美

关于阅读,以及阅读能力,大家一般只会想到语文方面的阅读,以及语言方面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不然,在科学中,也需要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科学中最重要的一门——数学,身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统计学、拓扑学等等一系列科学的基础,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就先的尤为重要。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较之更富有逻辑性、科学性、严密性。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需要不断地练习,以培养数学的阅读能力。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很多试题引入了高中的新概念如虚数概念的阅读和简单运用;还有如今新教材里删除的一些老教材里的思想方法编成阅读理解题,先阅读例题后加以模仿运用或创新运用;中考中实际运用题的份量也越来越重。数学阅读能力正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

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2.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些策略

1、通过作笔记、预习形成阅读能力

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并作适当的笔记。在预习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点去听课,进行再一次的重复,加深印象,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和自学技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的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如《从算式到方程》,先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预习:①什么是等式②什么是方程③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来预习,再请一些同学进行回答,指出其中错误,并且教授正确的概念,加深他们的印象,可以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阅读教科书安排的阅读材料,培养阅读能力

在我们现行使用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许多阅读材料。例如人教版中,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数学活动”等材料。如初一的阅读内容:《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初二的阅读内容:《耐人寻味的0.618》等。而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教师点到为止,有的教师让学生课后阅读,有的教师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都不会主动阅读的,但是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各类考试又经常选取其中的素材,是考试的热门。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利用这些材料,指导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教师可在课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阅读,如《去分母一元一次方程》,通过预习,学生们基本能理解知识情况下,在此基础上提问:“大家知道大数学家丢番图吧?在他的墓碑上有一段有趣的墓志铭,大家一起读一读,思考并解答:丢番图的寿命有多长?”让学生翻开课本的P108-P109页,于是学生会带着疑问富有兴趣地去阅读教材。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新而有趣。可引用经典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如阿凡提的故事阅读乘方、面积恒等式证明乘法公式等等。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4、通过解应用题、阅读理解题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几年中考出现的大量阅读理解题、实际应用问题,还有教科书中,都有大量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问题和内容,都很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以阅读的思考形式提纲挈领,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用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 用日常语言、图表语言、列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

三、培养阅读能力的注意点

1、弄清概念、定理、公式、公理等。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公理要求记忆。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公理是数学阅读的基础,概念、定理、公式、公理弄不清,就无法准确、周密、严谨地弄清题意,使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而数学教材对这些概念、定理、公式、公理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所以概念、定理、公式、公理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数学阅读的关键。

2、需要阅读与写练结合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这也是数学在数学阅读时的重要基础。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数学阅读能力,又以便以后复习。

总之,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共通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授人以渔”,才能成功。

[作者单位:四川攀枝花仁和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公理定理概念
J. Liouville定理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概念飞行汽车,它来了!
聚焦二项式定理创新题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公理是什么
古代的时间概念
公理是什么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