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

2011-08-15 00:43谢娟
剑南文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课堂教学

谢娟

让学生爱上语文

谢娟

我在教学中遵循的原则是“以生为本”。备课前首先想到的是: 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备课过程中我想到的是:这一节课学生是否有“两得”?即是否得到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技巧?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课后我想到的是:这一节课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为了遵循这一原则,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也许学生无权选择是否来学校接受教育,但学生有权选择是否喜欢上你的课。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确切来说是教育服务工作者,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就是上帝”,当学生在你的课上体验到语文的魅力与学习的快乐时,他就会成为你课堂忠实的“回头客”。

1.让学生爱上语文,我首先是把激情带入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把激情传递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求知识火药的导火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浓厚兴趣时,就会在课堂上乐于参与,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持久性。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如在课堂上恰当地采用辩论赛、朗读比赛、人物模仿(语言、动作)、课本剧等形式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我的几点做法:(1)知识性的问题抢答。如在学习《狼》一文时,关于文学常识的掌握,不是采取“灌输”式的死记硬背,而是事先将任务布置下去,让他们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收集信息,然后课堂上抢答。对于作者的字、号、朝代等学生都回答得很准确,当问到《聊斋志异》书名的意思以及蒲松龄故居对联的内容时,就有些同学不知道了。但是,对于答上来的同学,我就给他们奖励分,因为他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2)选拔背诵“状元”。语文课文有不少精彩之笔,需要学生领悟背诵,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让学 生课外自读、背诵,但效果往往又不理想。因此,如何解决课堂时间紧、背诵要求高的矛盾就成了语文教学的 一个难题。我是采用竞争方法强化记忆,选拔背诵“状元”来化解这一矛盾。首先说明竞赛要求:比如在20分钟之内背诵《岳阳楼记》或《醉翁亭记》的有关内容。全班学生一下子“沸腾” 起来,在强烈的记忆、背诵氛围中,大家专心致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能当堂琅琅成诵,荣获“状元”冠桂的,我给予双倍的奖励分。

2.让学生爱上语文,我常把“意外”带入课堂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允许课堂上出一些“意外”,反而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比如学习《曹刿论战》,在分析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曹刿当时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他为什么会有如此胆量和一个国君说话?简直不把鲁庄公放在眼里。”初一听感觉有些意外,但细想一下: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于是,我就让学生从课文里相关的文字以及手上相关的资料中去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

3.让学生爱上语文,我常把深度带入课堂

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有些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来,听取他们的建议,就更能切合学生所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二、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让学生扎实地学好语文

1.设置简单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因此,学生能自己读懂的就该让他扎扎实实地读,学生能自主解决的就让他通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来解决。教师该做的如叶圣陶所言:“惟在启发诱导”,用一两个能牵动、覆盖全文的线索或问题去引导学生解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目标,每堂课学生获益不求多只求好,长此以往,必能厚积薄发,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教学过程要深入,更需要浅出

教学设计要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备课时深入专研教材,吃透大纲精神,设计教学环节时简单明了,易操作。如《香菱学诗》教学重点是: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那么设计教学环节时就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学生可以采取勾画圈点的阅读方式,将相关的情节和句子勾画出来,组内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然后再精读勾画的句子,赏析并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在此基础上创设情景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三、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课堂上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信息,越及时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从学生的目光、表情、态度来了解;也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最后五分钟给学生提问释疑;还可以当堂提炼少量的涉及本节课重难点的练习题给学生做,教师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补充讲解。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及时得到反馈,就能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如魏书生的快速作文法,重视及时反馈,作文教学效果就非常好。每周用两节课进行作文训练,第一节课限时完成一篇作文。在学生作文的同时,老师在堂上来回巡视,掌握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下课铃一响即刻停笔,将作文收上。第二节课再发下作文,由学生互改作文,可同桌互改,可小组互改,最后由学生推荐出优秀作文,当堂宣读,师生共同讨论,指出其优缺点,从而明确此次作文的写作思路。第二节下课后,老师将作文全收上来,当天再浏览一遍,掌握学生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具体情况,适当写些评语,并将优秀作文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借鉴。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平板的教学只会使人昏昏欲睡。因此,教师应开动脑筋,寓教学于活动之中,于乐趣之中。教学内容 或方法的新颖性、独创性,往往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东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