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

2011-08-15 00:43闫仁志
剑南文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一棵树文本素养

闫仁志

阅读教学之我见

闫仁志

首先是对读的概念进行界定,这位网友已做了,我照抄他的结论:“在《辞海》中‘读’共有三个义项,前面两个义项值得注意:1、照文字念诵。2、阅看;默读。由此看来,读是一个动作,一个过程——‘照文字念诵’;一种能力——‘阅看;默读’。动作必须有对象——阅读的文本;过程必须有结果——对文本的认同或拒绝;能力必须可以检测——读了多少,读懂多少。过去,许多时候,我们只是让学生读读读,主要是指读的最初意义‘照文字念诵’。后来,我们把读的意义扩大到‘阅看;默读’,甚至包含对文本的一切认知过程。我曾就怎样理解语文教学中读做过一个小调查,许多老师认同“照文字念诵”,而且集中局限于朗读。

如果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作正在生长的一棵树,那么,我觉得阅读是绿叶,品析是花朵,背诵是树根。

绿叶是一棵树得经旺盛的条件,在一棵树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才能提高。学生们学母语,很多文章都读读就能懂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花朵为一棵树增添色彩,但在一棵树中占有很小的比例。对课文的关键,要精,要美。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有时使他们不能做到深入理解课文,需要老师帮他们分析。所谓关键处,可以是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典型语段,也可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或其他重要的地方。

树根是一棵树得以成活的基础,占有很大的比例,虽然我们看不见。学生背过的许多东西表面上也看不出来,其重要性如同树根之于大树。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学生语言素养是其重要的一方面。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书面语言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还需要大量背诵记忆。只有背过的东西,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我们班的作文,经常有同学用背诵过的句子,使作文增色不少。

翻看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程目标中读排第一。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读确实是老大。私塾先生摇头晃脑读书的姿态,书声琅琅的校园,穿越历史的时空,历久弥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四书五经”等各种典籍无不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读在期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学习手段。有人提出“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的口号,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以读代练”,“以读领悟文章的语言、意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强调读书、背诵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活动。透过纷繁复杂的教学思潮,冷静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其间的曲直。在古代,熟读“四书五经”就可以应对上千年的各种考试。因此,以读代讲其他的学习行为,只能适应古代信息资源相对较少、学科单一的状况。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科学知识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个人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信息,就需要便捷和高效的学习方式。仅仅靠读和感悟这种耗时低效的学习方式是远远不能适应个体发展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提倡读为老大,就不免让人感叹是病急乱投医。

从思维学的角度说,从有声语言到无声语言思维,是思维水平的一种进步。从发展语言、促进思维的角度来讲,朗读这种有声语言思维毕竟是思维较低的层次,反复诵读直至背诵的学习形式,毕竟还是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语文教学是什么?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人类学习的历程来看,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学习语言,首先是无意识的听,一岁以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说话。六七岁进学校才开始读书,识字、读书之后才开始写作。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着一个人精神的存在。正因为人们不仅吸收着前人创造的文明,人类社会才会不得前行。

现在的语文课,总感觉太吵闹,过去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静;现在呢,是课堂书声不断,教室难有安静的时候。没有安静的氛围,学生不能静思默想,语文学习就会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失去许多东西。

课堂上阅读活动要达到适时至少适度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到位。学生沉浸于文本中,不是一般性地接触文本,而是作为个体生命进入作品,是情与意的交融,言与思的汇合。因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与我文本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心灵相碰撞,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发散,想象才能自由的飞翔。二是方法到位。仔细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体验性要求。仔细阅读,你产生什么疑问?这是批判性、创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应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

现在我们看到,不少语文课,教师只是翻来覆去的读课文,往往是你读我读大家读,读到最后还是一个层面上兜圈圈,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读出韵味。因此要实现阅读教学的增值效应,必须把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结合起来。使读与悟、品与思并重,且每读一次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与提高。

绕来绕去,才发现,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算老几,也是应时、应需而定。本来嘛,教无定法,何必一定要分个子丑寅卯呢?

现代教育已经从技能训练转到策略教育。策略教学观认为,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是读者的原有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这些已非单纯的读可达到的。对于读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更深入的思考——读是手段,是过程,目的是“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一棵树文本素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你是一棵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一棵树七个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棵树(外六首)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