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美文中的英雄篇章

2011-08-15 00:42广西贺祥麟
名作欣赏 2011年22期
关键词:丘吉尔英雄英国

/[广西]贺祥麟

作 者: 贺祥麟,1921年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翻译家,作家。著有《贺祥麟文集》两卷、《自学的向导》、《莎士比亚》等书。

所谓“美文”, 就是人类文化中最佳的文章。它们都是经过时间考验,千锤百炼的经典著作,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高超,可以作为典范文章传之后世的。而美文中的英雄篇章则是美文里面洋溢着浩然正气,鼓舞人们的意志、培养人们的崇高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文章。换句话说,“英雄篇章”者,历史上充满凛然正气、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为世人传诵不辍之著名诗文也。这些诗文名篇,长期以来激励人们,净化人的灵魂;立道德之楷模,树人生之典范;理想高远,志气恢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远的不说,仅以“五四”运动以来多少代知识分子而言,他们自幼受到中国传统道德中最优秀部分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新学说的熏陶洗礼,胸怀大志,肩负使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反帝反封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垮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谱写了中国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史诗。

其他姑且不论,单以“英雄篇章”而言,我这一代人,就是在它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这些英雄篇章是我们的民族魂,其精神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随便举几个例子,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骆宾王的《讨武则天檄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天祥的《正气歌》、夏完淳的致妻书、林觉民的绝命书、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歌》、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以至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等,都是我这一代知识分子非常熟悉,甚至大体可以背诵的著名作品。诵读起这些篇章来,铿锵有声,心潮澎湃,热情鼓荡,不能自已。当然,这些名篇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感染作用,正像古今中外世界上所有经典文学著作一样,都是文情并茂:除了内容深刻、感情崇高以外,又极富文采,为文学上不朽的传世之作。这“极富文采”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文采,再好的内容也不会产生这样巨大的魅力。

我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兼及一点美国文学。这里我主要谈英国和美国文学里的“英雄篇章”。英国是赫赫有名的诗歌王国,也许是世界各国中最大的诗歌王国。它产生了旷代诗人莎士比亚、弥尔顿、乔叟,五大浪漫主义诗人以及无数优秀的其他诗人。莎士比亚创作了千古不朽的悲剧《汉姆莱特》(一译《哈姆雷特》,下同——编者注)。我认为这个剧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悲剧,而悲剧里主人公的“生存或者死亡”的独白又是一切悲剧独白中之最精彩者。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汉姆莱特在他所遭遇的极大苦难和困难中探讨了这个问题,想到了人世的不公、世事的艰难、法律的羁延,自己责任的重大等,他的深刻思考给我以极大的震撼。在莎翁的其他许多悲剧中,同样处处珠玑,光焰照人。例如,在他的《恺撒大将》里,布鲁特斯的演说词就是卓越的名篇。我在中学时曾经把它背诵得滚瓜烂熟。由于长久背诵和演练,自己不仅为这段独白的激情所感染,而且还扎实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演讲术,不自觉地为多年以后我的讲课艺术奠定了一些基础。这个“副产品”是我当年在四川长江边那所战时中学学习时所绝对没有预料到的。

在英国五大浪漫主义诗人中,最光芒四射的应该就是只活了三十六岁的拜伦了。拜伦绝不是一个“会客厅里的革命者”(Drawing-room revolutionist,即中文说的“口头革命派”),而是一个脚踏实地,以身许给理想,并为之献身的革命家。他应希腊人的邀请,前往希腊帮助抵御土耳其侵略者,不幸患病,竟以身殉。他的长篇巨著诗歌《唐璜》中的《哀希腊》一歌早已成为不朽的名篇。我国著名学者马君武以水平很高的文言文把它翻译成中文,至今没有人能超过马氏的译文。请听听这个歌曲的最后一节:

Place me on Sunium' s marbled steep,

Where nothing , save the waves and I,

May hear our mutual murmurs sweep;

There, swan-like, let me sing and die:

A land of slaves shall ne' er be mine……

Dash down you cup of Samian wine!

在整个歌曲里,诗人拜伦所沉痛哀叹的就是希腊过去的光荣和今日的耻辱。他大声疾呼请求希腊人不要再沉溺于歌舞和美酒,而要立刻武装起来,抵御敌人,赶走土耳其侵略者,拯救祖国。到了这最后一节,他通过歌唱者之口,慷慨激昂地振臂疾呼:“请把我放在苏纽姆的大理石悬崖绝壁,/在那里,除了我和海浪外并无一物,/只有我和它听得见我俩的齐声高唱,/请让我像临终前的天鹅一样唱一支告别之歌:/奴隶的国度将永远不是我的祖国,/掷碎你这个装满萨莫斯美酒的杯子!”此种英雄气概,惊天地而泣鬼神,是何等感人,何等震撼灵魂!由于我手边没有马君武《哀希腊》的精彩译文,只好自己临时翻译拜伦诗句的大意如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首先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接着攻占了法国,准备进攻英国。此时的英国处于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幸赖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政府,以大无畏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起抗敌,最后终于与盟国苏联和美国等一同击败纳粹,取得欧洲战场的彻底胜利。丘吉尔不但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优秀的演说家、画家,后来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铁骨铮铮,坚忍不拔,又长于演说,他的许多演说词早已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名篇。他于1945年5月13日,即德国法西斯进攻比利时之后三日,受命于危难之际,就职为英国首相。他在就职演说中有一句千古不朽的名言,即:“I have nothing to offer excep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作为英国的战时首相]“我除了热血、苦工、眼泪和汗水之外,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奉献给祖国。”) 多么朴质无华、真诚的、令人感动至极的语言!就是说,他发誓要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以拯救祖国,打败纳粹侵略者。

再看,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并且于当天在柏林向盟军正式签订了投降书。丘吉尔当即对全世界作了题名为“无条件投降”的演说。他在最后一段说:

We may allow ourselves a brief period of rejoicing; but let us not forget for a moment the toil and efforts that lie ahead. Japan, with all her treachery and greed, remains unsubdued. The injury she has inflicted on Great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her detestable cruelties, call for justice and retribution. We must now devote all our strength and resources to the completion of our task,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dvance, Britannia. Long live the cause of freedom. God save the king.

我们(在对德国战争胜利以后)可以允许自己有短暂时间的欢乐,但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摆在我们前面的劳苦和努力。那个充满奸诈和贪婪的日本到现在还没有投降。日本所强加于大不列颠、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苦难,以及它的令人作呕的残酷,必须给它以正义的裁判和严厉惩罚。从现在起我们必须竭尽自己所能和运用我们国内和国外的一切资源来完成这个任务。前进吧,不列颠尼亚。自由的事业万岁。神佑我王!

应该指出,丘吉尔在提到日本的受害国家时,点名提到的只有英国和美国,完全没有具体提中国之名是错误的。因为中国受日本的侵略最久,苦难最深,牺牲最重,贡献也最大,在这方面英国根本没有可能和中国相比。如何可以竟然不提中国呢?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除了这个明显缺点外,丘吉尔这一段演说词依然十分精彩:他是真正动了感情的。他的语言锋利有力,决心很大,对日本侵略者的谴责也十分严厉。可谓义正辞严,坚强而锐利无比。还有,请注意他最后称呼自己的祖国,不再用“大不列颠”这个通用的名词,而是用了“不列颠尼亚”这个许多外国人不懂的名字。须知“不列颠尼亚”是诗歌里对不列颠的称呼,不但诗意葱茏,而且在英国人听来分外亲切。这样称呼表示丘吉尔内心深处对祖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正如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不称“中国”而称“神州”、不称“中国人”而称“炎黄子孙”一样,充满了热爱自己祖国的赤子之情。演说词的最后四个字(不论英文原文还是中文译文都是四个字)“神佑我王”,不知者也许会认为宗教气味太浓,殊不知这四个字是英国国歌的题目,它意味着保卫祖国、祖国万岁,只要一提到“神佑我王”,就能激励起英国人民的爱国激情。

在“二战”时期,丘吉尔还发表过一篇著名演讲,歌颂英国皇家空军(R.A.F.)的丰功伟绩。想想看,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下一步就是进攻英国。英国的空前危机,迫在眉睫,国命危殆,不绝如缕。希特勒和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为了侵略英国,首先是用强大的空军进行轰炸,每天派遣一千架次飞机狂炸英国,英国皇家空军奋起应战。正是依靠了空军的英勇顽强,英国奇迹般地保卫了英伦三岛,以后盟军又登陆法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皇家空军之功劳可谓大矣。丘吉尔在这篇演说词里有一句名言,叫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指英国人民)欠如此少的人(指皇家空军)如此大的债。”这话说得太深刻、太真实,也太感人了,它已经成为千古名言,永垂不朽。

美国也有它自己的“英雄篇章”。林肯在葛提斯堡纪念南北战争死难战士时的演说中着重谈到了“民有、民治、民享”,这早已为世人所熟知,此处不再重复。我只想列举美国独立时候的一些著名篇章。当时有一个名叫汤姆·潘恩(Thomas Paine,一译托马斯·潘恩——编者注)的法国人同情美国革命,前往新大陆全力支持美国独立。当时,华盛顿领导的军队接连失败,人心惶惶,大批士兵逃亡,就在这异常危急的时候,潘恩挺身而出,写了一系列鼓动性很强的文章发表,而且到处呼号奔走,结果终于稳定了军心,挽救了危局,也稳定了战局。他的最有名的一篇,一开始就石破天惊地说“这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代”(These are times that try men's souls),接着指出“夏天的士兵”(指投机者,革命高潮时来参军,低潮时就开小差)可以在革命遇到苦难时逃跑,但真正的勇士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还有一个英雄人物巴垂克·亨利(Patrick Henry,一译帕特里克·亨利——编者注),在美国议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词,鼓励人们坚持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我在中学时曾认真背诵过这篇演说词。其最后一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I don't know what way others may take, but as for me: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我不知道其他人会选择什么道路, 但是对于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当然,美国文学和历史中还有许多英雄篇章,例如19世纪美国思想家、学者爱默生的《美国学者》,以及罗斯福在“二战”中的一些演说词。

英雄篇章,光耀万代。中国的英雄篇章,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骨。同样,许多国家的英雄篇章,都是他们国家的瑰宝,以至于全人类的瑰宝。如果用目光如豆的实用主义观点来看问题,英雄篇章既不能像咳嗽糖浆那样止咳化痰,也不能像灵芝仙草那样防癌抗癌,所以不值得重视。错了,英雄篇章是精神食粮,其威力和作用比物质的药品和保健品要强大得多。它可以培育美丽的心灵与崇高的理想,鼓励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类,一心向上,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线。苏联卫国战争时候,列宁格勒被德国纳粹匪徒长期围困,当时正值严冬,气温低至摄氏零下几十度,再加上没有粮食,人们饥寒交迫,冻死饿死者无数。一个年龄仅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在最寒冷、最饥饿、接近死亡之时,深知只要自己稍微一闭眼睛,就必然死去。她用无比坚毅的决心和勇气,努力背诵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这样她终于战胜了死神,活了下来。可见英雄篇章能够产生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此我呼吁大家:温故知新,历久弥新。请熟读英雄篇章,牢记英雄篇章吧。毋忘英雄篇章!毋忘英雄篇章!用英雄篇章哺育我们的下一代,当然也哺育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丘吉尔英雄英国
英雄犬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重走英雄路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绛红英雄谱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段子里的丘吉尔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