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油茶产业化发展思路

2011-08-15 00:48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78400涂晓川
云南农业 2011年7期
关键词:茶油种苗油茶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78400 涂晓川

油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其主要产品是高级食用油——茶油,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植物油料之一。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比橄榄油高出2个百分点,油酸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比橄榄油高出7个百分点和1倍,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1 发展油茶产业的前景分析

1.1 油茶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油茶全身都是宝,茶油富含茶多酚、维生素E、维生素D和类胡萝卜素等,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有“长寿油”之美称。茶油之外的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茶皂素是出口创汇的优势产品。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做禽、畜、鱼的优质饲料。另外茶籽壳含有丹宁、糠醛,可用来制造糠醛、栲胶、木糖醇、活性炭、碱等。

1.2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高档食用油中的橄榄油和茶油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与橄榄油相媲美的茶油是我国的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油出口国,全球茶油产量95%以上产自中国。但我国目前的茶油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为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能代替进口的橄榄油,还能增加出口量,扩大茶油国际贸易,因此发展油茶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3 能产生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油茶树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丘陵、山地、沟边、路旁均能生长,具有绿化荒山,不与粮食争地的显著特点,对缓解耕地资源短缺、优化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德宏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纵观国内、国际市场,茶油需求不断扩大,价格不断走高。据统计,高品质茶油出口到俄罗斯达190元/kg,日本茶油价格是菜籽油的7.5倍。加之油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使之价值倍增。且油茶又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树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 德宏州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独特的自然资源

油茶是喜光阳性树种,适生于高海拔地区降水丰富、湿度较大、阳光充足的阳坡,在年平均气温15~20℃,年降雨量1 000~1 500mm,海拔1 500~2 000m,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红壤、黄壤上生长发育良好。

德宏州年降雨量1 400~1 900mm,年平均气温18.4~20℃,海拔210~3 404.6m,其中海拔1 600~2 200m地带占全州土地面积60.62%,并且主要是山地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等,属微酸性,因此,德宏的自然资源条件适合发展油茶产业。

2.2 国家政策导向和地区产业调整战略

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2008年8月省林业厅调研组提出德宏州林业发展应着重发展油茶,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全省建成66.7万hm2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并将德宏列为油茶发展的重点建设示范区。为此州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州油茶基地建设目标为13.33万hm2。

2.3 良种选育及种苗繁育技术的成功培育和创新

2008年至今我州相关林业部门在油茶良种选育、油茶种苗繁育攻关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按照亩产茶油30kg标准,选择优良单株6 000株。按照亩产茶油50kg标准,选择出各种性状优良的单株100株。按国家经济林林木良种选育的技术规范,选育出挂果率、出籽率、出仁率、含油率较高的三个油茶良种——“德 B1(红皮球形)”“德 B2(绿皮皱顶)”和“德林油茶 H1(圆形大果)”,2009年通过了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并在德宏州进行规模推广种植。同时还研究探索出“保鲜膜包扎烙熨嫁接新技术”的创新成果,使油茶嫁接成活率达94.8%,组织嫁接了油茶苗1 800万株,按国家油茶出圃标准,顺利出圃油茶苗900万株,保障了油茶产业发展初期的种苗需求,2009~2010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0.6万hm2油茶种植任务,共完成油茶基地建设0.933万hm2。

2.4 悠久的种植历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当地农民有种植加工油茶的传统习惯和历史,有一定的种植技术经验。当前,茶油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产量稳步提高,激发了群众对油茶种植的积极性和复兴油茶的强烈愿望。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未成规模种植,无法产生规模效益,整体效益低

目前我州的油茶产业开发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造林分散,很少成片,未成规模种植,栽培及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产业化程度较低,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以至于产量不高,产值、效益低下。

3.2 加工滞后,产业链短

茶油生产企业规模偏小,加工技术落后,生产基本是传统的小作坊,设备陈旧老化,工艺简陋过时,榨取的茶油杂质多、色泽偏暗,浑浊,口感差,品质低,影响了茶油的商品性,加之缺乏油茶副产品深加工的开发,制约了茶油价格的提升和茶油市场的发展壮大。

3.3 优良品种的引进及推广应用缓慢

油茶优良品种繁殖基地的建设、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缓慢,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3.4 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

技术支撑或集约经营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当前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到位,财力有限,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油茶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还不健全,没有形成常态的油茶建设扶持资金,致使前期投入要求较高的油茶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水平,难以充分发挥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4 发展思路

4.1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

一是要深刻认识到发展油茶对促进我州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兴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来发展。三是成立油茶产业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四是要大力宣传发展油茶产业意义,增强干部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的决心,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习惯,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油茶。五要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引导茶山、荒山资源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大户和企业流转,走规模化道路。

4.2 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以科学规划指导油茶产业化发展,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树立产业化经营观念,建立区域化、规模化的产业格局,努力实现规模效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低产油茶林的改造和油茶高产优质示范片建设,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做好适宜营造油茶的宜林荒山、荒地和低产果园、茶园及抛荒、撂荒果园、陡坡甘蔗地的改造。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标准造林作业,真正做到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营造高标准油茶林。

4.3 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高标准营造一亩油茶要投1 500元以上,故要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利用国家发展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整合扶贫资金,移民资金,农业资金等政策性资金重点投入油茶产业中。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应对油茶产业化经营倾斜。创新投入机制,鼓励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推动社会各种要素向油茶产业聚集。同时还要对油茶籽、茶油实行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由财政给予补贴,以保证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探索规模生产油茶的各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如“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股份制合作参与模式;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示范基地+农户模式等,以实现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并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建立示范样板,带动周边,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4.4 强化科技支撑,争创精品名牌

生产及加工企业要充分借助外部科技力量,与科研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油茶产业发展相关课题研究,力争短期内在良种选育、快速繁育、引进试种、栽培丰产技术、采摘及采后处理、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深加工技术、技术质量标准以及新造高产林、低产林抚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加工方面要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重视优质茶油的提炼及油茶精加工研究,丰富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油茶的总体产值,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扩大社会认知度,增加消费群体,打造油茶知名品牌,赢得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

4.5 重视油茶良种选育,强化良种质量监管

充分认识到油茶良种的重要性,不可急于求成,单纯追求新造油茶林面积,忌有种就用,有苗就造。切记良种是油茶产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定要把培育良种壮苗作为第一根基。油茶种植之后,要7~8年进入盛果期后才能知道是否是良种,一旦营造的不是高产良种,影响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此决不让非良种壮苗上山。从某种角度讲,油茶产业成也种苗,败也种苗。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要加大油茶种苗资源库的建设及采穗圃的建设,重视与发掘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尽快选育出高产量、高含油量、产量稳定、抗性强、油脂特性或脂肪酸组成优良的类型与品系。二是通过多渠道从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引进经国家审定的适合我州栽植的油茶良种,通过采取引种与自主选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试点栽培,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三是推广先进油茶嫁接技术,做到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四是规范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秩序,做到订单生产、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强化种苗基地监管,保证优良品种和种苗质量。

4.6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制定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产品标识,实行严格的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7 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广体统

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加强示范样板和基地建设,发挥示范样板和基地的带动作用,辐射推广科技成果。重视培训农技骨干,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将科技意识、手段和具体低改技术、管理技术以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方面技术措施直接教到农民手中,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提高广大油茶种植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茶油种苗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