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维度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解读

2011-08-15 00:45马武刚
党史文苑 2011年8期
关键词:智力马克思维度

马武刚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3)

马克思、恩格斯在早年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形成了初步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是从主客体两个维度揭示人类历史进程特征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比较多地关注客体维度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它主要是指16世纪以来建立在大工业和各民族普遍交往基础上日益形成的各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世界整体性联系的历史,又是社会关系不断拓展的历史。从主体上说,世界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劳动方式以体力支出为主向脑力支出为主发展的历史,是历史主体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拓展而从民族地域性的解放走向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本文着重从主体维度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说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人类智力发展进程的一致性。

一、客体维度解读的世界历史与主体的发展智力化特征

按照学界通常的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的契机是地理上的大发现,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之相应的交往的普遍发展[1]P31—37。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引起殖民征服和欧洲商业革命两大历史运动。殖民征服运动使欧洲的宗主国获得廉价的原料市场和广大的商品销售市场。伴随殖民征服和黑奴贸易,欧洲同亚洲、美洲“新大陆”等世界各地相互联系起来,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扩大了贸易,增多了流通商品的种类,商贸活动向全球扩散,最终带来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从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来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广泛化,人们之间的交换和交往广泛化和普遍化起来。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繁荣的商业贸易超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范围,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得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受到新兴生产方式的洗礼,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大加强,世界历史便由此展开。“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P88在客体维度的世界历史理论中,世界历史形成的前提和标志就是社会交往即社会关系的扩大。

其实,即便是客体维度的世界历史理论中,也包含了主体维度的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其内在的因素其实就是人类智力的发展,正是由于人类智力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才得以实现的。包括地圆学说在内的地理知识的扩大,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在远航中的普遍使用,航海术、造船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必要而可能的条件。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着人类智力发展的作用和痕迹。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第三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3]P131可见世界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历史;世界历史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人类智力发展的特征。

“人类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活动特性的发展,即以智力进步为标志的生存能力的发展,也即劳动能力的发展。”[4]P16—21人类的发展就是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智力的发展,就是人们不断从自身文化积累中汲取又不断增加这一文化积累的过程。人类智力是整个人类每一个体的知识和精神产品的综合和充分展现。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劳动中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比重向后者倾斜,其中的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物质生产领域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上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类智力的竞争,脑力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越是发达国家,投入直接生产领域中的体力劳动就越少,社会总劳动中体力劳动的比重也就越小,而专门的脑力劳动的比重则越来越大。

人类的发展及其智力的进步是个不争的事实。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个个人的体力状态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古人和今人的的体力支出大体相同。但是人类面对自然界时不断发展着和自然界的关系,不断提高着自身的能力,关键原因就是人的脑力的发展。因此,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脑力的变化。人的脑力的发展,并不单纯表现为作为人体物质器官的大脑本身的发展,它更多地表现为人的大脑接受、储存了更多的信息量上。事实表明,人类历史呈现出劳动方式以体力支出为主向以脑力支出为主转变的趋向。人类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智力作用的痕迹,表现出智力化的特征。

二、人类智力的发展也是以社会关系的拓展为基础的

马克思指出:“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域都必须单另进行;一些纯粹偶然的事件,例如蛮族的入侵,甚至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2]P107—108马克思的这段话深刻地说明了人类智力发展过程中社会关系的重大作用。正是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社会关系拓展为世界性交往的时候,人类智力(生产力)的保存才有了保障。

人类的智力发展是这样,人类个体的智力发展情况同样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5]P295社会关系是人类智力发展的载体。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人类个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智力只能在社会中才能得以保存;由于智力成果在使用方面具有的无限性,智力只能在社会中才能最快地发展。”[6]P298人类发展作为一种特殊物质运动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他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发展出大量的智力成果,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体的智力成果又因人类生产的无限繁衍以精神形式传承给后人。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后代人不断地从无数前辈的智力成果中获得养分又不断推进这一智力成果积累的过程。从人类发展的现实来说,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这一载体,通过交往和沟通,可以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到别人所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同时又把自己所拥有的提供给社会。这样,社会关系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人类自身生命过程之外的文化积累序列,每一代人、每一个民族都在不断地为之提供认识成果,由此形成了“一座无所不包的智力库”[6]P299,致使人类发展条件的优化具有递增性和必然性。在这个库里,不仅有当代人们提供给社会的智力成果,还容纳了人类世世代代的智力成果的积累,只要人类不灭绝,人类的社会关系就会一直存在,这个库里的内存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类智力就是这样通过社会关系这个载体而形成和发展的。

马克思的三形态论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类智力(生产能力)与社会关系的紧密联系。 “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产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上,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7]P104马克思关于三种社会形态的演变思想说明了其与人类生产能力发展的关系,而“社会形态通常即指社会关系”[6]P290。三种社会形态实质上是三种范围依次扩大了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关系。“最初的社会形态”即最初的社会关系只是 “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从而人的能力只能是 “人的依赖性”的能力。在第二大形态里,社会关系已经 “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拓展为 “全面的关系”,因而才有了人类 “全面的能力体系”。因此,人类智力 (生产能力)的发展是以社会关系的拓展为基础的。

三、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本质特征在于人类智力的发展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和人类能力的发展一样是以社会关系不断拓展和深化为载体的。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 ”[1]P89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程度,决定着人们的“现实关系”也即社会关系,从而决定着“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智力的发展。一方面,人类历史逐渐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决定着人们的“现实关系”也即社会关系,从而决定着“个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智力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界交换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是人类交换关系拓展的过程,交往关系的普遍化使人类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

人类智力发展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相互推进作用。人类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反过来也促进社会关系扩大和完善。人类智力发展使得人类交往的领域、交往的方式、手段以及交往的能力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智力通过收集、整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使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物际关系得以规范,从而组织、协调规模庞大的社会合作和生产过程,得以达到预期的科学的目标。而新的社会关系则将以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长时间、更高效率,对人类智力统摄对象进行汇集整理、优化组合、精益求精,使人类智力发挥更大作用。人类发展就是智力化和社会化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推动着人类个体的智力得到越来越全面的开发,又促进着人类整体社会关系进入越来越密切的联合。就此而言,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以社会关系不断拓展和深化为载体的人类智力的发展。

总之,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是人类与自然界交换的范围和空间不断扩大,社会关系不断拓展的过程,从而也是人类智力逐步深化发展的过程,是人的劳动能力从体力支出为主向以脑力支出为主转变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客体维度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一致性。

[1]参见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余金成.人性界定与人类发展规律(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 张荣辉

猜你喜欢
智力马克思维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