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季节群众文化的特点及意义

2011-08-15 00:48潘泓滔
科学之友 2011年18期
关键词:赛龙舟民俗季节

潘泓滔

(通化县戏剧创作室,吉林 通化 134100)

1 与节日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众所周知,我国很早就将一年划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然而在四季中又划分了二十四节气,四季和二十四节气都是一年里有特点的时期,作为季节的特征,伴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感受着时间有规律的流动。人们围绕这种流动创造的文化活动,与节日文化相辅相承,融合在一起,一方面突出了季节文化的时令性,一方面也丰富了节日文化的内容。

现以“年”节为例,在我国各民族生活中,过农历年或本民族历法的年节占绝对优势。这个大节虽然也有祭神、祭祖等项目,但主要是喜庆今年丰收、预祝来年吉祥、幸福、万事如意的大庆大贺,和春季的到来有关,开展与春季这个季节有关的文化活动。在北方,按汉族、蒙古族、满族习俗,从农历12月23日便进入过年活动,汉、满族称“过小年”,蒙族称送火神的“年火”日,这是全家团聚饮宴的日子。以后便大清扫、沐浴、换新衣等。汉族每年三十到来,贴春联、挂钱、张灯结彩、垒旺火、杀猪宰羊,向亲友预祝来年顺利。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电台都制作迎春文艺晚会节目,成为季节文化与节日文化融合的最有说服力的文化现象。

2 与生产生活相融合的特点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季节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传统的季节文化中与生产生活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所以季节群众文化活动有时就代表了某种生产活动的开端,某种生活方式就是季节文化活动本身,尽管这种现象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出现已逐渐弱化,但仍有一大部分还存留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尤其以民间口头文学最为显著。如华北、东北流传的节气与生产相关的谚语:“清明一到,庄稼人吓一跳”;“谷雨不冻,抓住就种”;“忙中大忙多打粮”;“处暑不出头,割倒喂老牛”;“秋分没生田,准备动刀镰”等,既是季节文化,又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再如北方农村吃春饼、少数民族的荡秋千、各种歌会等,都是生产和生活与季节文化活动融合而形成的群众文化活动。

3 与季节特征相融合的特点

与季节特征相融合的特点最为突出,例证随处可见。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利用季节特征,开展群众文化。就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上文化活动和雪上文化活动;放风筝活动;春游和秋季的登山、赏花赏月等活动,都与季节特征融合成一个整体,谁离开谁都不完整,或不能存在似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现以吉林省吉林市的雾凇文化节为例。吉林雾凇是吉林地区冬季特定气温的情况下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即这一景观,在春夏秋三季根本看不到,只有冬季在特定的气温情况下可能看到。吉林市利用这一特有的景观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旅游业,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4 与民俗信仰相融合的特点

在传统民俗信仰活动中,很多是与季节群众文化融合在一起的。譬如,长江中游的汉族及西南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民间盛行节日赛龙舟的游艺文化活动。这是一项典型的季节文化与民俗信仰文化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江流域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已有悠久历史,传说源于祭屈原招魂,可见这一活动的民俗色彩的浓厚。发展到今天,赛龙舟活动已成为综合性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在赛龙舟活动中,伴有歌舞、民俗文化等,对旅游和地方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季节群众文化历史悠久,且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加以开发会更有积极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发展。季节文化的进一步开发,不但能推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而且也能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雾凇节都是这方面的有力例证;第二,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有助于民族团结、焕发艰苦奋斗、坚毅勇敢、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季节群众文化靠自身的功能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加以开发,一定会在团结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作用。如赛龙舟活动、九九重阳文化活动、清明祭扫烈士陵园活动等,都会在新时期发挥出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猜你喜欢
赛龙舟民俗季节
赛龙舟
丘树宏的诗
民俗中的“牛”
我喜欢的季节7
端午赛龙舟
民俗节
季节蠕变
漫画民俗
季节的变换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