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纲领

2011-08-15 00:52
科技传播 2011年14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经济社会规划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简称《规划》)。《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压力,世界各主要国家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抢占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在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R&D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8%提高到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两个“硬指标”突显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根据《规划》部署,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着眼于更加高端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发展知识型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改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条件下,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着力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

过去的5年,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未来的5年,科技界要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经济社会规划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下城区:建设科技进步先进区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