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会议新闻的改革策略

2011-08-15 00:52朱鸿江
科技传播 2011年2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报道会议

朱鸿江

吉林电视台,吉林长春 130033

会议报道是电视新闻里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观众最不买账的节目。如何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让两头满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会议新闻提出一些看法和一些有操作性的具体的改革方案。

1 会议新闻不可或缺

纵观会议新闻,或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或制定计划、布置工作。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有的会议新闻本身就有新闻价值,而且能提供很多很好的新闻线索,具有那种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因此,对会议新闻要重视起来,不要因为观众不太买账,就全盘否定,把会议新闻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极端错误的。

2 会议新闻问题不少

但我们在肯定会议新闻存在价值的同时,一定要正视目前会议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过多、过滥、过水、过浅,报道手法陈旧雷同、形式呆板单调、内容空洞无物、语言干瘪无味,有效信息含量低。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程式化的“八股”文盛行:“套话”、“空话”、“官话”连篇累牍。这类所谓的新闻充斥于新闻栏目,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目光。

3 会议新闻改革的几点建议

会议新闻涉及面比较广泛,为论述的方便,这里将其分为常规会议新闻和行业会议新闻两类加以分别论述。

3.1 常规会议新闻的报道

1)这部分会议新闻一般指中央、省、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纪委、政协的例会。由于这类会议内容重大、时效性强,往往要求当日播出,有关部门还要事先把关审稿,甚至与报纸、广播一起发新闻通稿,所以这部分会议报道的改革确有些难度。但客观地说,从来没有哪个部门反对过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的一些变化甚至突破,只要报道内容不出问题。相反,省领导对一些有创意的新闻报道一直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基于以上认识,对这类会议的报道形式要有突破,其中一些重要会议新闻可以进行分解,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各自成篇,以组合报道的形式报道,产生1+1>2的效果;

2)在行文中,省委书记、省长等省领导的讲话不再用“重要讲话”字样;摘录领导讲话要简明扼要,多摘录那些领导以前没有讲过的话,少摘录或不摘录那些领导曾反复讲过的,大家已耳熟能详的话;稿件客观,不要加入主观感情色彩,不用对领导恭维、称颂的词语,如“轻车简从”、“冒着寒风”等。至于会议程序介绍,参加、出席、列席人员的点名等问题,要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办。如没有特殊要求,则尽量简化。

3.2 电视行业会议的报道

行业会议数量大,内容丰富,有关新闻主管部门一般不审稿,因此,更便于记者自主地在会议当中找到线索,受到启发,甚至不报会议,另起炉灶,写出有水准的会议新闻。我认为,要拍好行业会议新闻,总起来不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二是“加强”。一般行业会议要大力压缩,压缩文字,压缩会议程序,会议内容,只提炼一条动态消息即可。两条以上即发综合报道。所谓加强,就是对重点行业会议,要求记者吃透会议精神,从中挖掘主题,做到走进会场搞采访,跳出会议做报道。具体建设如下:

1)寻觅亮点

所谓亮点,即会议中富有时代特点或体现新观点、新做法的“个性”。现实告诉我们,任何会议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写好会议新闻,要着力抓住会议的亮点——个性,少写或不写会议程序,才能产生富有新闻的会议新闻。在实际采编工作中,要善于抓住观众的兴奋点,从繁杂的会议内容中捕捉最新鲜、最显著、最有特色、也最受群众关注的实质内容,把人们最想知道的东西干净利落地写出来、拍出来,避免就会议报会议。但有时在一个会议中,好多内容都是有价值的,那么,是不是凡是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要报道呢?在选材这个问题上,要做到“只砍一刀”,就砍群众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也即“亮点”的“那一刀”,就像郑板桥说的那样:“冗繁削尽留清瘦”。至于有价值的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

2)少用或不用会议镜头

作为电视会议新闻,画面一定要拍好,会议场面,特别是领导的镜头要到位。但整个新闻最好不要将会议画面一灌到底,尽量插一部分行业镜头,有的行业会议甚至可以完全不用会议画面。在这方面《吉林新闻联播》已做了许多尝试,效果不错,节目明显好看了,省领导及有关主管部门也未提出异议。

4 会议新闻的编排

要结束编排新闻“会议挂帅”的做法。编排新闻“会议挂帅”反映了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业务思想问题。由于把会议新闻等同于政治第一,因此,会议新闻太多、太大、大滥、太靠前,已成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通病。应该强调,这中通病已经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迫切需要加以根治,包括业务思想的转变和技术措施的改革。观众早以注意到,电视新闻大体有一中“规格”,即前后次序的排列,并不是以内容的重要性如何来衡量和决定,而是从参加会议领导的官职高低来分,第一把手参加的活动排在第一条,第二把手参加的活动排在第二条,以下类推,不能越雷池一步。什么活动,都要“比高低”,“排座次”,并不客观评估和鉴定其是否真正具有新闻价值,而且是一成不变的新闻模式,长此以往,电视新闻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1]陈长霞.试论电视新闻的激励作用[J].北方传媒,2 0 0 7(6).

[2]姜跃忠.论新闻报道中“蚁族”话语权的缺失及媒体反思[J].当代电视,2 0 1 0(1 2).

[3]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新闻报道会议
《八七会议》
会议通知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会议通知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