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士良教授关于影响中药质量因素的认识

2011-08-15 00:44刘秋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鞣质炮制中药材

刘秋艳

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中药是中医辩证论治全过程 (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用来预防与诊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如果中药质量出现问题,不但起不到治疗效果,反会贻误病情甚者危及生命安全。在临床上,“辨证准确、处方合理、用药不灵”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振兴中医药事业,必须从中药质量做起。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侯教授,现对其关于影响中药质量因素的经验与认识总结如下。

侯士良教授 (1939-),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我国中医药界知名专家。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47年,具有精湛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中药的品种、质量、疗效及其辨证关系具有独特精辟的学术造诣,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用药风格。[1]

1 中药品种

中药品种多,来源广,真伪优劣参差不齐。商品中药中尚遗留一些历史误用品种,一物多种、多种同一品名,加之掺假拌假,以假充真等现象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了中药质量。如临床上用鸢尾充射干、水半夏代替正品半夏入药使用,造成临床疗效不佳现象。所以侯教授要求:“坚持使用中药正品,慎用中药代用品,杜绝使用伪品、劣品”[2]。

2 中药产地

中药材的生长与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中药材生长有一定地域性,同种中药材在不同产地,质量有很大差异。如东北所产的关防风,在其它地区引种后,变得味甜而肉质化,质量大大下降[3]。又如产于上海的垂盆草制成的糖浆治疗肝炎疗效最好,广州产的次之,北方产的几乎没有疗效[4]。所以中药材的产地对中药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侯教授提倡临床上使用“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衡量中药质量的综合指标。因此重视中药质量与产地的关系,注重地道药材的应用与开发对保证中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3 中药采收加工

中药质量的好坏在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而有效物质含量与采收季节、时间以及加工方法有着密切关系。不同中药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不同,中药有效成分的积累程度有明显差别。如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前期为10.0%,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故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5]。在中药材加工方面,加工方法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如金银花采用阴干、蒸后晒干和晒干,三种干燥方法以蒸晒法加工,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最高。所以中药材采收加工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

4 中药入药部位

中药质量与中药的入药部位的选择亦有密切关系。如麻黄其入药部位为草质茎,有发汗、平喘、利尿功效。而麻黄根与麻黄功效相反,有止汗作用。因此入药部位的选择直接决定中药的质量与功效。

5 中药的贮存与养护

中药贮存养护是否妥当直接影响药品质量和临床疗效,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药如果在贮藏保管过程中不够干燥,或其本身所含的成分受到外界温湿度、空气、阳光或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致使中药的颜色、形态、内部结构、气味等发生各种变异现象。如虫蛀、发霉、走油、变色、自燃、风化、潮解等,使中药质量降低,临床疗效下降或丧失,甚者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做好中药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

6 中药炮制加工

中药经过炮制提高中药质量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百部、紫菀蜜炙后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川芎、当归酒炒后增强温经活血功效;一些毒性烈性中药更是通过炮制来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如川草乌、半夏、南星等生品毒性强,炮制后其毒性大大降低。同时在炮制的过程中火力、加热方式、加热时间、温度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如槐花炒炭,槐花炭中止血成分为鞣质,鞣质含量随加热温度的不同差异极大。170℃以下受热鞣质含量的变化不大;170℃ -190℃受热,鞣质含量迅速增高数倍;190℃以上受热,鞣质含量下降[6]。由此可见,温度是影响槐花炭中鞣质含量的关键因素。正如陈嘉谟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是否炮制或方法正确与否均影响中药质量。

7 中药市场管理

中药市场混乱,相应监管机制跟不上。不法商贩为了谋求私利采取不正当经营,大量、长时间囤积紧俏中药。中药长时间储存,有效成分下降或产生变异,导致中药质量降低。还有不法经营者投机倒把,以伪当真,以劣充好,造成中药质量与品种无法保证。这些都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因此应加强中药市场的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中药流入市场。

8 中药处方调剂

中药处方调剂是完成辩证施治,投与药剂的重要工作。中药处方的调剂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称量不准,不按等量递减操作或以手代秤“抓药”,误差较大。(2)不按处方给付调配,给付的中药饮片与医师要求不一致,比如处方写半夏应付清半夏,却付生半夏。(3)须临方炮制的中药不临方炮制,种子果实矿物类须打碎的不打碎。(4)处方“脚注”注明应先煎、后下、烊化、另煎,不另包或未向患者交代清楚。(5)对临床医生所开中药别名不清楚,以致调配错中药。这些问题直接关乎药品质量与用药效果。因此要加强中药处方调剂质量,确保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

总之,侯士良教授强调提高中药质量要从用正品,用道地药材,杜绝使用假劣中药,注重适时采收,正确选择中药入药部位,规范中药炮制,重视中药的贮藏和养护,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调配质量做起,真正做到药好效优,充分发挥中药预防、保健、治疗作用。

[1]刘秋艳.侯士良教授关于中药炮制研究的思维方法[J].中医学报,2011,26(2):157.

[2]徐江雁,罗艳玲.侯士良教授临床中药学术思想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9.

[3]余行俭,王瑞玲,张同领,翟丽莉.道地药材浅议[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51.

[4]朱连献,赵雪坤.中药材实施GMP与道地药材浅议[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6):35.

[5]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

[6]叶定江.中药炮制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0.

猜你喜欢
鞣质炮制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墨红玫瑰花中鞣质的工艺优化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鞣质联合环丙沙星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大黄鞣质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