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子宫肌瘤的B 超诊断

2011-08-15 00:4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宫腔盆腔B超

林 静

吉林省镇赉县医院,吉林 镇赉 137300

子宫肿瘤多为良性瘤,亦有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的。但因主要由平滑肌纤维组成,故以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简称子宫肌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B超检查后住院行妇科手术6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者62例。年龄 23~55岁,平均 42.3岁,35~50岁占85.6%。

1.2 病因

1.2.1 偶见于初潮后妇女,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

1.2.2 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

1.2.3 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

1.2.4 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1.2.5 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2 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也有一些患者可无自觉症状。肌瘤的症状一般与股瘤生长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

2.1 月经增多 多发生于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宫内膜增生,肌瘤妨碍子宫收缩,并影响血循环而使内膜充血[2]。由于长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2.2 下腹部包块 当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时,患者多能自己扪及包块而去医院就诊,可伴有下坠感。

2.3 压迫症状 位于宫体下部及宫颈的肌瘤,如嵌顿于盆腔内,可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引起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2.4 疼痛 比较少见,除因盆腔神经受压有疼痛外,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引起宫缩而产生疼痛,当肌瘤阻塞宫颈管,妨碍经血外流,可引起痛经。当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发生于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或感染时,均可引起较剧烈之腹痛。

2.5 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 浆膜下肌瘤一般不影响受孕,当位于子宫角的壁间肌瘤压迫输卵管间质部以及粘膜下肌瘤引起子宫内膜感染,肌瘤并发子宫内膜增生时,均可引起不孕。若能受孕,有时可因供血不足或宫腔变窄而妨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及早产[3]。当妊娠足月时,尚可因宫腔变形至胎位不正,且肌瘤可妨碍宫缩,引起难产及产后出血等。

子宫肌瘤可伴有无排卵性月经,使子宫内膜增殖。有人报告36%的子宫肌瘤伴有子宫内膜增殖。此外肌瘤使子宫体积增大,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亦为月经量增加的原因。

2.6 不孕 子宫肌瘤可改变宫腔形态及肿瘤本身做为异物皆可妨碍孕卵着床,影响精子运行,子宫肌瘤生长在角部者改变输卵管间质部或峡部部位而受孕卵或精子运送。上叙无排卵性月经发生率较高。所以不少在子宫肌瘤剜除后受孕就是佐证。

2.7 腹部改变 患者有时发现腹部逐渐膨隆,甚至不对称,容易在早晨起床前发现,因为往往胀大膀胱将子宫肿瘤推向大盆腔,使患者比较容易触及较硬的,多是表面不平滑的包块,不少是因本人发现而来就诊者。

3 B超诊断

3.1 方法 使用阿洛卡SSC-37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取抑卧位,常规充盈膀胱,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作纵,横,斜向探查及斜立探头加压扫查对侧附件区,必要时行全腹探查。

3.2 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且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者54例,总符合率为92.5%。子宫回声大小增大>20cm43例,略大型14例,正常型5例。不规则者42例,规则者22例。内膜线显示不清楚者20例,显示清楚且发生移位者36例,显示清楚无移位者6例。光点分布不均匀者46例,均匀者16例。子宫肌瘤回声小型3例,一般型47例,巨块型11例,弥散型1例。边缘清晰且规则者32例,清晰不规则者23例,不清晰或难分辨者7例。周边晕伴有者15例,不伴有者47例。回声减低型31例,回声增强型27例,等回声型9例。实性均质者50例,实性不均质者10例,混合性 (伴液化暗区)者2例。后方回声衰减者34例,无变化者26例,稍增强者2例。内部结构呈旋涡状回声者36例,无旋涡状回声者26例。多发者35例,单发者27例。

4 讨论

结合临床有月经过多、腹部肿块及下腹压迫感,根据其声像图特征,有以下体会:

4.1 肌壁间肌瘤易与子宫腺肌病混淆,肌瘤可见假包膜,腺肌病与子宫肌壁无明显界限。大部分肌瘤特别是大肌瘤后方可见回声衰减,而腺肌瘤少有此现象。肌瘤往往呈局限性隆起,腺肌瘤多为弥漫性增大[4]。

4.2 粘膜下肌瘤最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症,两者均有阴道出血,宫腔可见回声增强的光团,边缘较规则。鉴别要点子宫内膜增生症在声像图上子宫多无明显肿大,宫腔内膜回声增强形状多呈长条状、梭状,肌瘤回声光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5]。

4.3 浆膜下肌瘤一般较易诊断,但蒂长者常与卵巢肿物发生混淆,多方向扫查可以区别,显示带蒂子宫肌瘤与子宫的连接点,此外,肌瘤与子宫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而卵巢肿瘤从任何方向扫查均可显示子宫与卵巢之间的分界,此为鉴别要点。

4.4 帮助临床考虑治疗方案,肌瘤中心血管减少,瘤体>4.0cm,患者易发生变性。

[1]柏鸿珍,师振华,李东平,.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实验室及B超诊断对比分析[J]河北医学2002,11:961-963.

[2]林新生,B超诊断子宫肌瘤变性的临床价值[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2:168-169.

[3]杨黎娜,子宫腺肌症的 B超诊断[J]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24(1):280.

[4]尹庆华,B超诊断子宫肌瘤80例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9:253.

[5]许玲,魏咏梅,王祥旭,历彦宝,B超诊断子宫肌瘤150例图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7:78.

猜你喜欢
宫腔盆腔B超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写字的尴尬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