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六十六)——2011年德国爆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与大肠杆菌菌株特性相关:微生物学研究

2011-08-15 00:45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34期
关键词:黏附性尿毒溶血性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六十六)
——2011年德国爆发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与大肠杆菌菌株特性相关:微生物学研究

背景 2011年德国爆发由剧毒大肠杆菌0104:H4菌株导致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出血性腹泻 (其他地方,如欧洲及北美洲也发现了病例)。2011年5月以来,此综合征发生810例,死亡39例。我们分析了引起本次爆发的实验室还原分离株的致病特性及相关表型。方法 我们对2011年5月23日—6月2日向国家资质实验室呈交的80例病人的大便标本进行了分析。筛检分离株,采用标准PCR筛检分离株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基因,采用新研制多重PCR筛检爆发菌株 (rfbO104,fliCH4,stx2及terD)的特异性。采用PCR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以及其他肠内致病大肠杆菌典型的致病基因,用以确定分离株的致病特性。我们采用Shiga测序法对stx排序,检测了志贺毒素生成、上皮细胞黏附性、并确定了种系发生及抗菌敏感性。发现 所有分离株均为HUSEC041克隆株 (序列型678)。这种菌株具有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stx2,iha,lpfO26,lpfO113)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 (aggA,aggR,set1,pic,aap)结合致病特性,也包括志贺毒素2和上皮细胞聚集黏附性。分离株呈现出HUSEC041缺乏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解释 由于肠上皮黏附性增强而加剧了志贺毒素系统性吸收,可用以解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高进展性。本次爆发证明,进入易感人群的肠道病原体混合毒力特性导致了感染者的最终结果。

原文见:Martina Bielaszewska,Alexander Mellmann,Wenlan Zhang,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th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associated with an outbreak of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in Germany,2011:a microbiological study [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1,11(9):671 -676.published at http://www.globalfamilydoctor.com/search/GFDSearch.asp?itemNum=12823&ContType=Journal-Watch.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周淑新译)

猜你喜欢
黏附性尿毒溶血性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基于酸碱性评价的砾石骨料与沥青黏附性分析
尿毒清颗粒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沿海潮湿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水损坏研究
薄荷素油鼻黏膜保湿微乳的制备及其黏膜黏附性和纤毛毒性研究
励志大学生与肾衰竭做斗争,追求自己的梦想
基因prtP编码的细胞膜丝氨酸蛋白酶lactocepin对干酪乳杆菌体内外黏附性的影响
尿毒清颗粒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