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界桃村为例

2011-08-15 00:44段春勇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芒市德宏州菠萝

段春勇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网络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0)

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界桃村为例

段春勇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网络中心,云南 芒市 678400)

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就必须不断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的界桃村,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结合村寨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利用傣族村寨特有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有效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其经验对类似地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新农村建设;界桃村民小组;经验;启示

界桃村是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帕底村委会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坐落在芒市坝子西南角,距320国道4公里,距德宏州府芒市约20公里,是一个山坝结合型的傣族自然村。2010年底,全村共有农户62户,人口277人,其中傣族274人、汉族3人;男140人、女137人;60岁以上2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75%;16—59岁18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8.23%;15岁以下6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2.02%。建有党支部一个,共有8名党员,其中男5人、女3人;汉族1人,傣族7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650亩,其中水田350亩,旱地1300亩,人均耕地面积5.96亩;山林5850亩,人均21.14亩。

2007年德宏州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界桃村利用2008年被列为芒市试点示范村的有利条件,在州市财政投入不多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党建、经济、文化、社会、宗教和谐发展之路。2010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15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12元,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947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63元。

一、界桃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作为一个山坝结合的村民组,界桃村一度十分普通,德宏州其他村寨有的问题界桃村也都有,但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得益于村中长老的支持、村组干部和支委会的强有力领导,特别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该村抓住各种机遇促发展,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1、坚持发展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初显成效。界桃村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咖啡、菠萝、柑橘、西瓜、荔枝、坚果、橡胶、柚子、香料烟、龙眼、菠萝蜜等经济作物。目前,咖啡、菠萝、柑橘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其他经济作物为季节性零星种植,是主导产业的有益补充。截止2010年,全村62户村民中,除一户外出从事非农产业外,其余61户都种有咖啡、菠萝、柑橘,其中咖啡742亩、菠萝380亩、柑橘280亩。2010年全村经济作物收入为258万元,其中咖啡154万元、占59.5%,菠萝20万元、占7.8%,柑橘20万元、占7.8%。“界桃菠萝”远近闻名,常年与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联合经营,芒市与风平镇都将“界桃菠萝”的品牌论证与申报纳入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咖啡在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的大力扶持下,逐步走上了“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之路。2008年,公司和村里结成新农村共建对子,2011年3月成立了咖啡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与咨询服务,结束了农民种植的随意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初步走上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在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针对耕地面积不多的实际,界桃村立足村情,建立了高产稳产农田3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面积1.26亩,总产量28万公斤,单产800公斤/亩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超过1010.8公斤;农闲时节积极发展冬季农业或将土地出租出去,使传统种植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订单农业方向发展。

2、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部分收入较高、条件较好的农户开始把目光转向非农产业,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从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界桃村总人口从269人增加到277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从167人下降到80人,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从零增加到22人,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从13人增加到39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从6人增加到10人。特别是运输业从无到有,对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相当明显(运输业的收入从2006年的4.8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8万元),村里为此还专门安排年轻人到邻近县市学开装载机、挖掘机。目前,全村共有大卡车12辆、后传动车5辆、其他车型5辆、装掘机3台、挖载机1台、手扶拖拉机60辆,村里将所有大小车组成三个车队,每个车队都有车队长,常年在外从事运输。与此同时,村里还支持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承包山林地,和南相章等周边村寨流转土地,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民的增收势头不减。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村62户村民中,有37户在农闲时节自费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外出旅游,最远到过北京、上海等地和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3、大力培育良好风尚,村风民风保持完好。从80年代初包产到户开始,在第二任村支书、村长线贺保的带领和村里老人们的支持下,界桃村开始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村民的日常管理。第一,注重日常管理,如赌博由“卜冒头”(伙子头)负责监督,发现赌博除了罚款600元外,还在奘房的广播上向全村通报,要求限期将赌具交出来,否则家里有什么事村里就没人去帮忙;发现吸毒的三次劝说不听,由村里将田地收回包给其他人种植;垃圾不准到处乱倒,只能在自家菜地里自行处理。第二,注重日常教育,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外,孩子从懂事开始,都要到奘房由老人进行教育。奘房的墙上有村里请缅甸僧人制作的图画,内容为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欺诈、不打骂等内容,有专门的书本和专人进行讲解。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村里一直保持着纯朴、完好的村风民风,成为真正的无吸毒人员、无艾滋病感染者、无赌博违法和社会丑恶现象的“三无村寨”。

4、充分利用发展成果,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发展生产、抓好产业的同时,村领导班子非常注重以村规民约为基础、以奘房重大活动为平台,努力营造和谐互助的良好氛围。村支书和三个车队的队长积极外出联系业务,为车队找货拉,找事做,实行轮岗制度,保证人人有活干、有钱赚;农忙时节,村里通过奘房的广播要求年轻男女帮助劳动力不足人家搞好播种和收割;由于有20多个孩子在帕底上寄宿制小学,为保证安全,村里规定由有车的人家每周按时轮流接送;为解决新分家出来村民的住房问题,村里预留了部分宅基地,谁家分家了就划给一点;村里还利用集体经济(目前每年大约有4万多的集体经济,其中出租石场每年3万,野生动物收容中心租地每年1万,其他如咖啡种植、鱼塘出租等)中的资金,对出去当兵和考上中学大学的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对村社干、卜冒头等从事十户联防等公共事务的给一点伙食费;村里的重大事务一般先由党支部召集党员讨论、再召开社干会议、最后由全体村民集体协商决定。以上做法,加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

5、发挥银企带动作用,打牢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与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把带动农民致富作为结对共建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健全与农村基层之间联动保民生、促发展的长效机制,集中力量帮助基层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在发展咖啡产业的过程中,界桃村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共建活动的有利时机,通过开展“银企”、“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咖啡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党组织、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党组织与村民组、党支部结对共建后,从2009年开始,给予每户5000元的无息贷款,三年还清。在公司和成都分行的帮扶下,家家户户种植咖啡,现已成为后谷咖啡有限公司的原料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在咖啡产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村户均收入在3万多元,人均纯收入5315元,居全镇前列。公司帮农民致富,农民反过来又支持公司发展,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建设的1万吨咖啡粉生产线选址在界桃村旁,得到了界桃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帮助公司做好项目征地等协调工作,使该项目在短时间内开工建设。

6、积极推进村庄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2008年列为芒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村以来,在上级各部门投入不大的情况下,界桃村积极投工投劳,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市交通局投入60多万元,村里自筹2万元,全村人出工出劳提供风化沙,修通了临村而过的弹石路;州市各投入10万元,村里自筹3万元,村里出工出劳提供风化沙、水泥管、空心砖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镇水管站出资,村里自筹1万多提供石头、劳力修建了拦水堤坝。2010年市扶贫办投资10万元,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村内主要干道。经过几年的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村里的主要道路已经实现了硬化,家家用上了自来水,90%的农户完成了一池三改,多数人家的房屋已修缮一新,由于大多数农户已不再养猪、养牛,无论走在村间小道还是进入寻常农家,都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二、界桃村经验对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客观地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多滞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都与内地有很大差异,政府的投入也较少,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干部难当,党员难管,村“两委”难协调,产业化之路难走,以及边境、宗教、民族问题交织的情况。因此,界桃村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尝试,对解决国内类似问题有许多启示。

1、以文明乡风为先导,培养内生动力。界桃村原来和周边村寨一样,同样有赌博、有偷盗、有吸毒。线贺保任村支书后,注重乡风文明建设与传统道德教育,把发展生产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利用小乘佛教的正面作用,培养村民的“勤勉、自助、合作”精神,为全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村子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不竭动力。

2、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管理。界桃村之所以能保持完好的村风民风,除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外,关键是发挥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应该是一个启示。村里组成了五个班,一班为50岁以上男女,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办事情况,亲戚朋友来了在奘房陪同聊天;二班40—50岁男女,主要职责是直接经办村内事务,节庆日敲锣打鼓,红白喜事帮忙做饭;三班为30—40岁男女,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种事务的经办,如买菜、唱歌跳舞等;四班为车队,主要职责是对外运输、经营;五班20—30岁的年轻人,主要职责是参与寨务活动,如做饭、洗碗、摆饭等。此外,村里的爹弄头、咩八头、比冒头、比朗头、卜少头、卜冒头还负责村内重大事务和不良风气的监督检查。由于分工明确,管理有序,全村各块工作的运转都井井有条。

3、以产业培育为主导,坚持长抓不懈。现在界桃村发展比较好的三大产业中,除柑橘外,咖啡和菠萝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菠萝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种植,当时最先是看到邻近一个傣族村寨南相章种后跟着种的,其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波折,现在南相章早就不种了,而界桃菠萝却已小有名气;咖啡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村民零星试种,但收成一直不好,正好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在2000年开始介入,在企业的带动下,逐步发展起来;柑橘在种植过程中,也有过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年份。但全村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不管遇到多大波折,不管面对多少困难,都始终不放弃、不折腾,不走回头路,坚持培育主导产业不动摇。

4、以村企共建为重点,增强发展后劲。由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和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村银、村企双方党组织在活动阵地建设上相互帮助,在运行机制上相互促进,在党员骨干培养上相互帮带,在党建活动开展上相互合作,在工作经验上相互借签。特别是咖啡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民与公司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村里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发展后劲。

5、以观念更新为突破,提升“造血”功能。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村党组织特别是村子的带头人没有墨守成规,就农业发展农业,而是敢于更新观念,积极向二三产业拓展,努力与市场对接。为条件好的村民购买卡车、装机、挖机创造条件,担保贷款,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多,拓宽了增收渠道。另外,通过组织外出旅游,对村民增长见识、更新观念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6、以带头人引领致富,发挥导向作用。界桃村能发展到今天,核心是有一位好的带头人,从80年代初任村支书、村长开始,三十多年来,线贺保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自已率先富了起来,而且带领更多的农户走向富裕。其间发生的三件对村子影响很大的事件:一是禁赌、二是种菠萝、三是种咖啡,都饱含着老支书的努力与心血。在自已富起来的同时,老支书还利用双建双带优秀信用户的身份,积极为村民购买卡车、装载机担保贷款;向市新农办、风平镇多方呼吁,为本村一位11岁就失去双亲的孤儿冯保连建盖了新房…………。线贺保本人多次被市、镇党委授予优秀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双带”户等荣誉称号。

C912.82

A

1671-2994(2011)05-0054-03

2011-06-24

段春勇(1971- ),男,云南龙陵人,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计算机网络资料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党建。

责任编辑:陈文兴

猜你喜欢
芒市德宏州菠萝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菠萝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