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趣味性 提升吸引力

2011-08-15 00:43刘晓峰宋义泽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女博士大夫生动

□刘晓峰 宋义泽

(辽源日报社,吉林 辽源 136200)

一般说来,新闻报道的内容要尽可能让读者有普遍兴趣。显然,趣味性是新闻的重要要求之一,是新闻价值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也是提升新闻阅读力的重要手段。新闻阅读力越强,新闻价值越高,报纸就越受欢迎。

趣味二字,据《辞海》解释,叫“情趣与意味”。新闻的趣味性,通俗来说,就是情景交融,妙趣横生,广征博引,生动感人,兴味盎然,发人深省,像一块磁石,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

提倡新闻要有趣味性早有记载。毛泽东同志说过:“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鲁迅先生在1928年11月出版的《语丝》上刊登的《一封东京通信》的按语上写道:“……再看一看,还是觉得写得栩栩欲活,于是,‘趣味’终于战胜利害,编过去了。”

现实生活中,读者总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新闻,而新闻本身不能像“文件”那样去“命令”、“指示”人,逼人就范。因此,一张报纸要想办得好,就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引起广大读者兴趣,在新闻的真实可靠基础上增加自然美、社会美、技术美、语言美、形象美等内容。但是,增强趣味性,并不是要为趣味找“佐料”,让“趣味”变成“俗味”,不能单纯地追求离奇、庸俗、低级的趣味,来迎合麻醉少数读者,而是要选那些有价值的细节、形象、场面、气氛、情景,用情节和细节“击败”抽象,靠气氛和生动感染读者。怎样才能增强新闻趣味性呢?

要选择新颖的题材。读者看报,最大的兴趣就是想了解最近又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2007年7月21日,《长春日报》刊发的《南京商家乘包机来长“抢”商铺》(获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经济新闻,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为什么通常不能引人入胜的经济新闻能引起如此成功的宣传效果呢?其主要原因在于,商家乘包机来考察,是全国少见的新鲜事,而且又透过这个事件的背后,展示了长春汽配产业发展的进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长春速度”。这样新颖的题材,必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要抓新鲜有趣的新闻事实。可读性强的新闻与新、奇、趣密不可分,新在奇上,奇在趣上,趣在鲜上。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剖析读者的心理,研究其所需的新闻,既应具有最重要、最典型,与读者关系最密切,又具备情趣横生、脍炙人口的味道。如,2007年9月4日,《哈尔滨日报》刊发的《17296名市民捐款署名都是“圆梦人”》,介绍了哈尔滨市民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事。近年来捐款捐物的事并不新鲜。而该新闻在捐款这一新闻事件中,抓住捐款人署名都是“圆梦人”这一新鲜性,使很平常的新闻有了趣味性。再比如,获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重庆日报》刊发的新闻《4幼崽困珊瑚坝水中央 狗妈妈每天游长江喂奶》,这篇新闻就抓出了趣味性。一条流浪狗,为了给困在珊瑚岛上的幼崽喂奶,每天两次跳入长江,游过一公里的江面。它的行为引起市民的关注,很多市民给狗妈妈买来食品。这是因为作者描写的是一条狗的行为,折射出的却是人间的真情、社会的和谐。因此,赢得了广大读者关注。

要提炼有趣味的新闻主题。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具有趣味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比比皆是,只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就能提炼出既有时代感又有趣味的新闻主题。如,《女博士卧底酒楼写论文幕后》(2007年10月26日《中国妇女报》),其主题新鲜有味,而且发人深省。该文作者以自己特有的新闻敏感和新闻触角,对卧底酒楼写论文的女博士及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围绕“女博士卧底酒楼写论文幕后”这一主题组织素材,以慎密的逻辑性、生动的语言,详细地揭示了女博士在酒楼的真实生活,让广大读者通过这篇新闻了解了这位女性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的勇气和魄力,同时对女性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和思考。

要安排颇具特色的结构。《陕西日报》发表的通讯《最后的对话》,其结构就是颇具特色的:

时间:4月27日。

地点: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急诊室。

患者:我要出院!

大夫:你的病情严重,急需输血!

患者:我已经不行了,不要再花国家的钱了。

大夫:这是我们的责任!

患者:〔动情地〕躺在床上一天几百元,这样花国家钱,比死了还难受!

大夫:〔耐心地〕那,针总要打,药总还要吃吧!

患者:〔严峻地〕明知不行了,还要把国家的钱住我身上贴,这是罪过!

大夫:〔忍不住发了火〕我再说一遍,你是我的病员,我要对你负责!

患者:〔也火了〕我也再说一遍,我是死定的人了,多余的钱不能再花了。

大夫:〔哭〕老刘啊,你让我咋说哩,有的人为了多活一天,成千上万的花,可你……

患者:〔哭〕你不知道,我们学校目前太困难了,住院急救的就好几个,每天几百元,我的病没救了,白花国家的钱,不忍心啊!大夫,你让我出院,我死了也感谢你!

大夫:……

五天后,患者在自己的家中病逝。他就是:洛阳中学高级教师刘世华。曾打破国家马拉松纪录,还曾获省优秀体育教师称号。

这篇新闻结构与众不同,像一幅画面,让读者在对话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到这位优秀教师那颗晶莹红亮的心。

新闻如果要是按着一导语、二背景、三主体、四结果的老套路来写,就显得陈旧、枯燥。

新闻结构有创新,颇具特色,是使新闻具有趣味性的重要条件之一。新闻工作者不要拘泥于陈旧的结构形式,要不断创新,合理安排结构,以使新闻更具趣味性。

要巧妙运用事实、细节、背景材料,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要善于挖掘能拨动读者心弦的情节,抓鲜活的动态场景和精彩对话;在写作时要合理运用背景材料进行插叙对比,写出动感和趣味性来。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使新闻体现出趣味性来。

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新闻的趣味性来自语言的灵活运用,用具体事实说话的新闻语言应该是朴实而生动的,但现在却成了干巴、枯燥的同义词。新闻要多运用一些俗语、口语、方言、土语,调动各种修辞手段。诙谐的言谈、幽默的阐述、贴切的比喻,都可以产生健康的情趣。只有灵活运用语言,笔调生动,语言有形、有声、有色、有味,呼之欲出,才能使新闻有趣味性、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山谷传音报民生》,就使用了许多生动、活泼、形象的方言士语,如:“喂、喂、喂……扬万宗正襟危坐,拍了拍话筒,轻声喊了几声”、“信息不灵,处处瞎蒙”、“好东西就是应该拿出来大家分享”、“面对肆虐的稻飞虫,个别村民恍了神,买错了药”、“一天不听广播,村子都没了生气,咱心里空落落的”等,这些语言,生动、朴实、感人,使新闻增色。

要有情趣洋溢的标题。新闻本身再有趣味性,也离不开有趣味性的标题。因为一篇新闻的趣味性,首先要在标题上得到体现,才能吸引人想看下文。新闻的标题,要求写得鲜明、简练,不能过于含蓄或辅开。那么如何来体现呢?办法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要提炼一个形象而又直示主题的标题。如:

(1)我国科学控测卫星进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务实阶段〔引题〕

巡天遥遥看九州 山川历历图中收〔主题〕

(2)陪酒女作诱饵自开水充洋酒〔主题〕

陆建滨开设黑店被捣毁〔副题〕

(3)捡个老人当“妈”养

以上类似的标题,都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总之,只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时善于抓新、创新、写新,就一定能增强新闻趣味性,从而达到提升新闻阅读力的效果。

猜你喜欢
女博士大夫生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进步太快
邬大夫就诊记
我是彻底“裸婚”的女博士
女博士还是和男博士结婚的好
女博士在家里首先得还原为一个女人
间接性失忆
解读《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