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宛都播报》看电视节目的质量管理

2011-08-15 00:43吴延霞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编导选题标准化

□吴延霞

(南阳电视台,河南 南阳 473000)

一档新闻杂志类栏目,从它的诞生到成长为精品节目,需要有一个适合节目顺畅运作和良性发展的管理模式,而事实上,作为地方电视媒体,其沿袭的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往往给节目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本文试图从南阳电视台一档民生杂志类节目《宛都播报》入手,从节目的管理模式、人才的引进和管理,节目实际运作中的标准化质量管理来加以探讨。

科学适合的管理模式是节目生存的基石

选择适合栏目运行的管理模式。纵观国内电视媒体的节目管理模式,有制片人中心制、部门中心制、主持人中心制、编导制和大编辑部制。以上几种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的电视媒体的不同节目,在实际运用中都有着不俗的成绩。但俗话说的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南阳电视台这档45分钟的民生新闻《宛都播报》来说,它本身脱胎于两档合并的社会新闻,南阳电视台从加大民生新闻报道力度出发,对《宛都播报》进行全面改版,内容包括今日新闻速递、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类新闻报道、百姓故事、深度报道以及帮忙类节目。这样一档内容丰富、新闻题材多样的大型日播类节目,如果用以制片人或主持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从节目内容,到行政事务,事无巨细来协调运作,其结果恐怕是千头万绪,顾了那头顾不了这头。

三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因此,在《宛都播报》日常运作中,根据节目制作需要,综合了部门制、编导制和大编辑部制这三种管理模式的优势,部门主管领导负责人、财、物的统一调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编辑部是整个节目组的头脑和指挥中心,每周定期召开会议,对近一段时期内的宣传策划、一周选题、每天报道重点,每一个选题的实施操作进行探讨研究,形成共识,并把每一项要开展的任务落实到人,同时责成一位主编对这项任务的前前后后进行监控指导,确保下达的任务有始有终。而对每一个具体的选题,要求每一组的编导对选题负责,对这个选题的前期策划、中间实施,最后的成品进行全程跟踪和把控,编导是作品的第一个把关人。这种杂糅的管理模式,让《宛都播报》这档节目运作两年多来,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长久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南阳老百姓每天想看爱看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

人力资源是节目生存的核心

市县级电视媒体亟需专业人才。仔细分析《宛都播报》人力资源的构成,可谓五个手指头长短不一,有的会拍摄,但策划和编导能力不行,有的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但画面感觉跟不上,在原有人力资源构成上,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均衡,严重缺乏对电视艺术进行开发的专业人才。而长期以来,市县级电视台还存在着留不住人才的困惑,有人形象的把地方电视台比喻为人才摇篮。好不容易把一个稚嫩、青涩的电视人培养得成熟、到位了,可是,由于待遇、工作平台的局限性,这些人才往往选择离开。

打破编制界限,实行公开聘任。电视媒体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事实证明,一个有着较高综合素质、强团队精神、对节目高忠诚度的人力资源团体,是一档节目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面对目前这种人力资源现状,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部门主管,由于种种限制和原因,不能轻易移动这些原有的编制内人员,但想让节目不断创新和发展,还需要一批专业人才来支撑。为此,部门负责人积极同台里协商,向社会招聘一批专业人才来弥补人才缺乏的局面。

建立激励机制,换发员工活力。人才招来了,关键得有一套好的管理机制来留住人,激励人。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地方电视媒体普遍存在着不够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在编人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待遇不会变,聘任人员薪酬低。这样的结果,往往会让招聘来的人才灰心丧气,要么跳槽,要么随波逐流,逐渐失去战斗意志。因此,对于有着编制内、编制外两部分人群的《宛都播报》来说,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激励管理机制是节目良性运行的保障。首先从工资待遇上,实行底薪统一制,不管是编制内职工,还是聘任人员,一视同仁,在此基础上,对大家的工作量进行量化考核,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其次,在平时的福利待遇上一视同仁,做到“以人为本”,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个性和人性,关注员工的思想和需要,为员工成长和发展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员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愿意在这一工作平台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这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创建起了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和忠诚度极高的业务团队,对节目的创优创精品提供了智力保障。

加强标准化质量管理是节目运行的保障

标准化管理同样适用于节目制作岗位。一档完整节目的出炉包含的工作流程有:前期策划、采访拍摄、后期撰稿编辑、单条审核、编辑编排、总体审核把关。而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流水线上重要一环,同时每一道工序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这种关系处理得越好,整个流水线才会顺畅、高效。因此,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标准化质量管理,是确保这种高效性的前提。从企业生产标准化管理角度讲,电视媒体生产出来的产品虽说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的生产过程同企业生产也有类似之处,也是由人和设备结合,通过一种集体协作创造出的,所以把企业管理中的质量标准应用到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对出精品节目,创优质栏目很有帮助。

制定出各个岗位的标准。在电视新闻生产过程中,每个岗位如果都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就能够迅速提高该岗位人员的操作水平,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宛都播报》日常制作中,每个岗位都承担着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节目主编、编导每天确定选题,形成统一的选题单,交由编委会审核把关;编导拿到选题后,进行前期采访,后期撰稿,交由编辑把关,之后交给编导进行后期画面编辑;对于编好的单条成品,主编和编导一起进行前期审核把关;编辑对每一条成品根据节目定位和风格,进行编排,编委会对整档节目的编排进行审核,通过后将节目制作出来,交由主编最后整体审核把关。

当然,各个岗位的管理标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更新、不断调整,得到逐步完善,节目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这就达到了节目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从而为创优创精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之,通过对电视节目的管理模式,人才的管理和节目的标准化质量管理的探讨,来寻找创优质节目、树精品节目的方式和途径,为电视媒体的改革发展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

猜你喜欢
编导选题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