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之后 承载与启蒙——读范小青的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

2011-08-15 00:44经宽蓉徐晓明
镇江高专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范小青赤脚医生小说

经宽蓉,徐晓明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苏 镇江 212003)

“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一般指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1]。范小青的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讲述的正是一位3岁得过脑膜炎,一生最大理想是做木匠,但一次又一次被迫上岗的赤脚医生的故事。这位不合格的赤脚医生,带着荒诞式与悲悯性的人物,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万泉和。万泉和做赤脚医生是不合格,但他有着一颗至善、至孝、至仁之心,所以虽然迫于无奈,却一直在后窑村为村民服务。万泉和生活的后窑村,有着一群古朴、善良、滑稽但带有温情的人物。范小青通过平淡而现实的叙述,描绘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乡村社会。小说中充满着辛酸与悲悯,却也张扬着古老乡村社会的传统道义,折射出她对现代人生存状态与人性的关注;同时这部小说因涉及到乡村医疗卫生制度,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文学化的方式呈现特殊时空中乡村医疗制度历史的小说。

1 温暖而辛酸的“赤脚”记忆

文学的功用之一是对历史的叙述与重现,《赤脚医生万泉和》描绘的是1970年以来的乡村社会。是关于赤脚医生的发展史。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是在文革期间产生的。与其说它是现代卫生制度的产物,不如说它是特殊时期一种特殊的政治设计。它的出现从开始就带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城乡资源配置的巨大差距、农村经济无法承担的医疗费用等等,使得乡村医疗制度无法成熟发展,这也是该故事发生的一个本源。赤脚医生曾经确实为农村的医疗事业做出过贡献,但了解赤脚医生的来源,也让我们辛酸。当时赤脚医生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出身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的人;三是一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缓解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在想起他们,是温暖的回忆。

万泉和踏上赤脚医生的道路,是必然的也是无奈的。小说采取的是第一人称自传性的叙事视角,随着“我”的叙述,读者走进了半个世纪前中国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小说开始并没有交代万泉和患过脑膜炎,仅仅交代了万泉和在村里、在世界上是个卑微的小人物,一生最大的理想是能够成为万木匠的徒弟,当个木匠,过上平静安稳的生活。这样一个小人物,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那天,万全林带着万小三子来找万泉和的爹万人寿看病。因为万医生出诊,情急之下的万全林要求万泉和给万小三子看病。万泉和一再推脱,万全林急着说:“没有这个道理的,没有这个道理的,你爹是医生,你怎么不会看病?”[2]这样的话在我们听来是多么的荒谬!最后在一番争论之后,竟以万全林的爹收万泉和做木匠为条件达成协议,万泉和才勉强同意给万小三子看病。范小青在小说情节设计中带着幽默与悲悯之心,于是万泉和戏剧性地在万小三子耳朵里拔出带毛的黄豆解决了他的病痛之苦,使得万泉和成为万全林心目中的再世华佗。在当时后窑村缺医少药的环境下,再加上万泉和的爹本来就是赤脚医生,村民认为子承父业是很自然的事,耳濡目染的万泉和成了赤脚医生的不二人选。作为乡村权力的象征的村支书裘二海也要求万泉和做赤脚医生,因此即使万泉和再不愿意,老万医生再不愿意,甚至万家拿了上好的东北人参去贿赂裘二海家人也无济于事,万泉和就这样踏上了他的“赤脚”之路。小说开始时,万泉和自己也并不清楚爹为什么如此反对他做赤脚医生,以为爹怕“我”像涂医生一样,抢他饭碗,哪知道其实是爹守着一个秘密。因为只有爹知道万泉和是个患过脑膜炎的人,智力低于普通人,只能做些普通体力活,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赤脚医生,怎么能不出医疗事故?这是一位老医者的职业操守,他害怕自己的儿子对不起乡民,这就为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小说讲到老万医生经常出诊,无论天寒地冻、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叫,随时随地背上药箱就出诊。因为没有资金设备,只能自己采中药、学针灸,每年暑期,都自熬一缸中药水放置门口,供乡人饮用,用来解暑去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很多赤脚医生都会有此善举。小说写到此地,勾起读者无数的温暖回忆。

小说除了塑造了一直坚守在乡村医疗岗位上的万泉和和爹这两位赤脚医生,还陆续写到其他几位赤脚医生。像涂医生、吴宝、马莉、柳二月,他们的出现,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当时中国乡村社会医疗制度的改革过程。万泉和这个3岁患过脑膜炎的人,却在赤脚医生的岗位上干了几十年。虽然将万小弟胆道蛔虫看成了胃病,导致其没有及时就医不幸去世;虽然万里梅的肝病原本不重却因为每次在万泉和这儿挂水吃中药,使她成了药罐子;虽然因为用药过量,导致裘二海半身不遂等等,万泉和这位蹩脚的赤脚医生,却因为乡民的需要而行医几十年。涂医生这位受过专业学习、科班出身的医生,因为在乡村做赤脚医生,使得妻子、女儿离开他,直至他回到乡里医疗服务社,才得以复婚。吴宝这位风流医生,因为刘玉的缘故也没有在医生助理的位子上干多久。马莉这位从小有着医者心、医专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乡村从事中医研究的姑娘,最终也因为爱情离开后窑村。其实爱情是一方面,实际上也昭示着她个人的医疗改革在当时的中国大地是不会成功的。而假柳二月她也是学医的,但是她接近万泉和的目的,是为了偷窃他爹的中药书,想通过制造肝药来牟取暴利,她代表着一部分没有职业道德的赤脚医生。这些人物的出现,从侧面谱写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村社会的赤脚医生史。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胡师娘,这个弄虚作假、靠迷信装神弄鬼欺骗乡民的骗子,为什么在村里能生存这么久,也是值得深思的。小说写到最后,当假柳二月走投无路又来后窑村竞争赤脚医生一职时,由她道出万泉和是患过脑膜炎的,但是万全林却说道:“除了脑膜炎,谁来管农民的病痛啊?”[2]这话是让人心痛的,农村医疗机构的匮乏,农民的看病问题,都是当下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范小青对中国乡村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2 “善”与“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道义

范小青塑造的万泉和这样的一个人物,是善良、本分、孝顺的代表,也是中国古老乡村传统道义的缩影。虽然他的智商低于普通人,但却有着一颗至善的心。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朴实、善良、温情是他们的共性。他们生活在后窑村这个古朴的村落,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祥和、温婉的乡村生活画卷。

在事业方面,万泉和虽然是无奈地走上赤脚医生的岗位的,但是却一次又一次帮助乡民解决病痛之苦。万泉和是位有脑膜炎后遗症的患者,他却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解决问题。作者在情节设置时有故意的悲悯倾向,但是感动作者和读者的,恰是万泉和的“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万众之所恶,故几于道。”[3]万泉和拥有他的善心,有着至高的善良,即使出现几次医疗事故,乡民也原谅他,只要村里人需要他,他就一心一意为村里人服务。在后窑村这样贫穷的村庄,村里人有这样的顺口溜:“开个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老母猪白养。”[2]村里人实在没钱治病,无奈之下甚至相信胡师娘的装神弄鬼的迷信之言,相比之下,有着善良之心,会听筒、会量体温和挂水的万泉和,实在是乡民不可或缺的啊!

万泉和没有爹或者涂医生那样的本事,但是他认真、负责、善良。万里梅常年在万泉和这里挂水,只要身体有些不舒服,她就主动要求挂水。因为她觉得挂水能治百病,甚至久病成医,遇到一些小毛小病,她也能替万泉和给乡民作诊断。万泉和不顾涂医生的告诫,执意带着万里梅去大城市医院就医,在医院挂号时万泉和遇到农村来的老伯。老伯没有进过城,始终排不上号,万泉和带着他挂号就医,因为一一五与腰腰五遭到城里护士的鄙夷。这里的情节设计似乎有点幽默,但幽默之后则是沉重的思考,我们看到了万泉和的至善,同时也引发了对农民就医难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在爱情方面,万泉和是悲哀的。万泉和最难忘记的是万里梅给他介绍的刘玉。他第一次就相中刘玉,难以忘记她长长的睫毛,以致之后的几次相亲时,当他看见别的女人都难以摆脱刘玉的身影。但是刘玉不是好女人,她被擅长谈情说爱的吴宝抢走了,最终还嫁了别的男人,生下两个假小哑巴。最后刘玉为了出门打工不带儿子,又回来设计骗万泉和。即使在刘玉背叛自己之后,甚至刘玉父亲善意提醒之后,善良的万泉和也还是乐意接受两个假小哑巴,并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对待他们。最终小哑巴们还是离开万泉和和他爹,并顺手卷走一些值钱东西。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万泉和对两个小哑巴并没有责怪,反而是深深的思念。

身患重病的万里梅一直帮忙介绍对象给万泉和,万泉和在一次病人因为一口痰病危时,毫不犹豫为病人吸痰,这举动使得谈好的对象再也不回头。马莉这位城里姑娘,一直深爱万泉和,从小就把万泉和当白马王子,为了他学习中医,种山茱萸,高中路途再远,也每天回家见万泉和。高考因为读医专放弃本科,毕业毅然回到后窑村,与万泉和一起为乡人服务。但是因为刘玉与小哑巴们,马莉最终伤心地离开后窑村,再也没有回头。万泉和有过一次婚姻,是和假柳二月,尽管这个女人是为了窃取他爹的医书。在数月之后,又不辞而别,但是万泉和却阿Q式地自我安慰,说到好歹也做了回夫妻,尝了回男女滋味。

泰国的克尔蒂·本差说过:“人际关系四种态度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为成就他人之幸福而宁可自己受苦;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上。”[4]范小青笔下的万泉和恰恰就是为成就他人之幸福而宁可自己受苦的人,他的“善”秉承了中国传统美德。正如孟子说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5]小说中刘玉、胡师娘之类,是“不善”的一类,但正是他们的“不善”,反衬出万泉和的“善”。

对待他爹,万泉和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万泉和的爹为了护着裘二海被踢得差点当死人活埋,被涂医生救回之后,变成植物人。万泉和一心一意、无微不至照顾他爹,每天替他爹擦拭身体,喂吃喂喝。经涂医生诊治、交代之后,万泉和每天给他爹按摩穴位,最终他的孝感动上天,也感动作者,范小青在最后的情节设计中提到万人寿竟能走能动。小说结尾,万人寿在见到两个小哑巴大虎、二虎之后,竟然能说话了。这是万泉和的孝心所致。两个小哑巴原本是被他们的母亲刘玉训练好来骗万泉和与他爹,但是万泉和与爹真心真意对待小哑巴,小哑巴若干年后长大成人又回到后窑村跪倒在万泉和的面前,这也是小哑巴们对万泉和这个爹的“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6]“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保持至善之心要从对待长辈的“孝”做起。

小说中,还出现一些至善至亲的人。万里梅身患重病,虽然由万泉和医生所致,但她从无怨言,还替万泉和张罗对象;曲文金在万泉和和他爹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偷偷给他们送食;马莉义无反顾回到后窑村,为乡民研制中药,看到贫困的乡民,免费为其医治,她还和万人寿一样,暑期免费熬制中药水给村民解暑。这类人物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是乡村社会脉脉的温情,传达给我们的是中国古老乡村社会的传统道义。虽然小说中还有一些小人物,比如代表乡村权力的裘二海、裘雪梅,现代文明社会的代表裘奋斗、万小三子,他们有人性中“恶”的一面,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出现,衬托出古老乡村文明的可亲与可敬。

3 “万泉和”的启蒙意义

范小青是一位“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她以温婉、平淡的态度,以“赤脚医生”作为透视点,通过小说传达出她对中国乡村社会人的关照,乃至对人性的关注。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医学话语的关系向来十分密切。“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着我们熟悉的“弃医从文”的故事,知识分子往往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文学的方式对现代人给予人性的启蒙。

作家拥有救治大众的能力与号召力,站在作家主体这个位置上,用文学来给现代人启蒙的意义,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作家在“救人”的同时,也同样经历“自救”的痛苦。鲁迅就曾说过:“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7]范小青在小说中以主人公自我叙述视角和荒诞性的叙述语调,来讲述万泉和的人生无奈。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对人生的无奈与人道情怀。万泉和的隐忍与善良以及他和后窑村一些村民代表的深厚纯朴的乡间伦理道德,正是作家想通过小说指示给我们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性特征。

在《赤脚医生万泉和》中,范小青十分强调因果轮回在现实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小说在情节的设置上多处体现了这一点。在这部乡村历史的叙述中,范小青强调古老乡村社会的传统道义,也体现出作者的乡村、城市二元对立的倾向。作家试图在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回忆,在古老的乡村找到人本来的特性与生存价值[8]。

万人寿因为裘二海导致瘫痪,裘二海却因万泉和的误诊导致下身不遂,裘二海的瘫痪之日则是万人寿的站立之日;万小三与裘奋斗从小就是冤家,长大后,万小三的万贯家产却因成了律师的裘奋斗一夜全没,最终裘奋斗也因万小三的小伎俩跪倒在万泉和的面前;万里梅有严重的肝病,但是她乐观、善良,在医院无法医治的情况下,却因多吃橛子而有幸痊愈;两个小哑巴在欺骗万泉和和他爹之后,若干年后又回到后窑村叫他们爹、爷爷。这些都表现因果轮回在乡村社会的支配作用,也体现了民间的传统道德力量的伟大。

凡是有强烈责任感的作家都试图用文学来重构民族文化的人格,范小青也不例外。这种思想使得作家在文化审美上对乡土有所倾斜。在她看来,看似荒诞、闭塞的乡土世界是至善的人性美的体现之所,只有在乡土世界中,才更多地保留着传统的仁义道德。对于这种倾向,评论界对作品给予不同的声音。从审美视角上来说,作家主体意识的文化价值判断必须得升华,需要用全新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城乡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的领军人物鲁迅对故乡也是有着眷念、审视与批判的,他没有把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做简单的对照,而是立足乡土看世界,采取既批判又吸收的态度,显示出二元对立而又并存的文化意识[9]。新世纪的乡土写作,理应突破简单的二元对立,向往乡土,正视城市,重塑健康的乡土之魂。

[1]新赤脚医生手册编辑部.新赤脚医生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祝瑞开.儒学与21世纪中国——构建、发展“当代新儒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5]顾长安.孟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6]王永彬.围炉夜话[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7]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周景雷.用本分和善良来校正我们的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07(5):117-121.

[9]季红真.文明与愚昧的冲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范小青赤脚医生小说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毛泽东为何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文体·风格·现代性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