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江苏高考作文新要求“不必面面俱到”

2011-08-15 00:47江苏贺洪湖
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论点议论文

江苏 贺洪湖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在“要求”栏目里第三点出现了“不必面面俱到”这一要求。这是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一要求,从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好像也是首次。我们知道,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审题时稍有不慎,疏忽其中一点,很可能导致整篇文章的失误。所以有必要对“不必面面俱到”解读一番。

首先,这里的“不要面面俱到”主要是就议论文写作而言的,它要求议论类文章不可多中心。一篇考场议论文,800字的篇幅,一般应只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不要面面俱到,就是不要一会论证一个论点,一会儿又论证另一个论点。这样,每一个论证都不能充分展开,中心不明确,也就难以以理服人。以江苏高考题“拒绝平庸”为例,试题的提示语是这样表述的:“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从这段提示语中提炼的论点可以有好几个,如“拒绝平庸不等于拒绝平凡”,“为人不可平庸”,“处事不可平庸”,“拒绝平庸就是要有创造、有发展”等,这些论点岂能一股脑儿全写进文章呢?那写出的文章臃肿不堪不说,也给人不着边际之感。考场议论文,篇幅有限,不容长篇大论,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的,需要集中、凝炼,就某一点作逐层分析。切入点可以小一些,说理要开掘得深一些。

其次,“不要面面俱到”还指文章“猪肚”部分不要搞铺排铺陈,议论文分论点不要堆砌,弄得文章“满天星”似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原负责人何永康教授就很反感这种“面面俱到”而无实质内容的文章。还是以“拒绝平庸”为例,如果考生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为人不可平庸”,但“本论”部分如将“为人”的方方面面都写进来,那就犯了议论文写作的大忌。既写“成绩上要追求卓越”,也写“品质上要追求高尚”,再写“情趣上要追求淡雅”,还写“生活上要讲究品位”……虽说都是围绕“为人要拒绝平庸”而想到的,但这种思维还属于在一个平面展开,缺少深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写得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集中谈论“对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拿来”,如果面面俱到,那就是文化上要“拿来”,科技上要“拿来”,艺术上要“拿来”……没完没了,这样的文章就没有任何分量,读来也是索然无味。试想,如果一篇文章题为“写作要拒绝平庸”,正文部分就写“写记叙文要拒绝平庸”、“写议论文要拒绝平庸”、“写小说要拒绝平庸”、“写剧本要拒绝平庸”……那这样的文章有什么意义呢?不是显得很荒唐吗?

面面俱到,铺陈铺排,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上去什么都考虑到了,但什么也没说深说透,每个方面都蜻蜓点水似的,浅薄无力。

议论文行文结构一般有“总分总”式、纵式、横式、对比式等。不少考生喜欢用“横式”结构,也就是在一个中心论点的统领下,分设三四个并列的分论点,甚至连中心论点也没有,直接并列着铺排写下去,因为这种结构模式简单易学,操作起来方便。其实,不是不允许这样写,而是这样写一定要注意不能简单化,不能在一个平面展开;更不能面面俱到,不加取舍地“滑下去”,“滑到哪儿是哪儿”。其实,运用这种“横式”结构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话题或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角度不能单一。以“手”这个作文题为例,有学生列出下面四点分说:①手的最基本的动作是弯曲和伸展,指头适时进退,能屈能伸;②手的五根指头长短不一,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可见天生我材必有用;③握紧五指变成拳头,力量倍增,说明团结力量大;④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要有平等意识。这四点之间是彼此相区别的,角度各不相同,并且每一点都可以展开论述。这样想,这样写,我们是欢迎的,是赞赏的。

这种“横式”结构运用的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当然好,在写作议论文时,其特点是由一个中心话题或中心论点引发出多种不同的思考点。但凡事有利也有弊,发散思维如果不加控制,不加整合,就很有可能陷入漫无目的、杂乱无序的泥潭,表现在文字上就很可能面面俱到而主次不分。可见,议论文运用发散思维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在思考的辐射面宽广的同时,要有一定的跳跃性,更要大胆地取舍;每一个辐射点都应该是可以独立展开论述的分话题;思考要有一定的深刻性。

再次,“不要面面俱到”还应该指论证过程不必一一兼顾,拖泥带水。虽说议论文议论的范畴是无所不包,但如果把议论的问题进行抽象的归类,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可分为四个方面:“是什么”,论证性质和类别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论证目的和原因方面的问题;“怎么办”,论证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会怎样”,论证效能和结果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不会同时论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大多是择其一、二来论述,如《拿来主义》就论述了为什么拿来和怎样拿来,《六国论》只论证了六国破灭的原因,《论厄运》也仅主要强调了我们应如何对待厄运。

考场作文,限时限字,如果论证过程中,又是“是什么”,又是“为什么”,还要“怎么办”,平均使用力量,那势必不能突出重点。像“拒绝平庸”这个题目,“是什么”就不需要大费笔墨,“什么是平庸”,“拒绝平庸”的含义是什么,稍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无需论证。要写好“拒绝平庸”,应在“为什么”“怎么办”上做文章。就是在“为什么要拒绝平庸”或“怎么拒绝平庸”上,也要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就拿“拒绝平庸”的理由来说,那可不下上百条吧,我们岂能一一地写出来?正确的做法当然是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几点来写了。

顺便提一下,“不要面面俱到”也适用于记叙类文章。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是不是一定要具备传统的“记叙文六要素”呢,答案是否定的。所谓的“六要素”在真正的记叙文写作中是经不住推敲的。优秀的记叙文不一定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也不一定有事情的起因或结果。而“六要素”俱全的文章,很多是流水账式的,看了让人提不起兴趣。事实上,“六要素”的说法,既是对“要素”的误解,更是对记叙文本质的误解。

总之,江苏高考作文首次在要求中提出“不必面面俱到”是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的。高中生平时作文,特别是写议论文,面面俱到的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形成一种议论文“流行病”。江苏有在高考作文题目中提出来,在高考阅卷评分细则中必然有所体现,对中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你眼中的我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