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011-08-15 00:44辽宁任雪莲
职业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教学方法

辽宁 任雪莲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辽宁 任雪莲

本文在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高职;网页设计;教学改革;任务驱动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促使网站及网页数量迅速增长,对网页设计、网站开发技术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市场需求来看,企业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网站设计的全过程。由于网页制作技术不断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将网页制作的最新、最实用的技术引进到课堂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把本次课上知识一起讲完之后,学生开始练习。学生无法弄清本次课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学进度。事实表明,对于学习能力中等或低下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对新知识就难以接受。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媒体是辅助教师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新”、“精”、“实”三原则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新”、“精”、“实”三原则。“新”就是要在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的基础上,适当介绍目前的新技术、新软件;“精”就是在讲解过程中提取和精练主要内容,突出主干,去其枝叶;“实”就是讲究技能的实用和适用,达到体现当今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技能要求。

三、教学方法改革——以“理实同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指导《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一)理实同步

理实同步教学是从技能形成规律出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配置相关理论与实践同步构成的教学模块,理实同步教学的目标是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连续性。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并且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实践”、“实用”原则,利用实例来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网站的体系结构。运用实例教学法时要掌握好三个环节:选好编好实例;组织好讨论;做好评论。实例的选择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实例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经济实用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全部资料。

(二)项目引导

项目引导模式是指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践项目的训练,从而获得与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用项目建设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时会找不到方向感,不知道到该课程的用处。所以教师在《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采用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

(三)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任务”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2.创设“任务”情境,激发联想、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而创造出新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课程的“任务”设计中,从声音、形象、情节、色彩、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实践、探索,激发他们判断、联想,诱发出创新意识。

3.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组织、控制作用,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得到开拓,创新的意识被唤醒。

4.“任务”难度的提高,激发创造性学习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千篇一律,往往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反而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去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5.“任务”评价的适当、及时,有利于提高创造激情

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取知识的对与错,更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

适当、及时、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激情。在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时,都进行交流展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尤其对于那些能创造性完成任务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评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激情,也激发其他同学的创造积极性。

四、结语

高职学生如何能在与本科生的就业竞争中获胜,将主要依靠对某一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如何实现让学生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是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今后还要在教学方法、教材建设、项目开发等方面做进一步地探索。

[1]余平.高职高专网页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文教资料,2007.06.

[2]韩陵宜.高职院校《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06.

[3]孙颖荪.《网页制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傅俊.高职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07(16).

(作者单位:大连艺术职业学院)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教学方法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关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