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1-08-15 00:44广西黎良财
职业技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经营

广西 黎良财

高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广西 黎良财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森林资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高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森林资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林业生产单位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监测及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第一线工作。我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经过了几代人的建设与改革探索,现已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模式。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据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行业需要、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2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1 构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教学内容

依靠五十多年教学经验与人才的积累,根据林业教育和林业生产工艺的实际,紧跟林业科技发展,不断拓展与更新课程内容,构建“1+X”的动态教学内容体系。“1”是传统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体教学内容,“X”是随着时代和行业发展需求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技术不断发展而及时补充的多维内容。近年来先后补充的教学内容有:林业可持续发展[1]、森林资源资产评估、“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2]、数据库技术与电子材积表在林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3]等。“1+X”教学内容的构建,既可及时反映森林经营管理领域的新动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又实现了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增强了其就业竞争力。

2.1.2 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优质教材

以“1+X”教学内容体系为纲领,在总结教学、科研、生产的成果与材料、汇聚我院诸多教师集体智慧的基础上,主编和参编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林业类专业教学委员会规划教材《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及《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技术综合实训》教材,并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两部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编写体例和格式,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与测量、森林调查技术与森林资产评估、数据库技术与“3S”技术等相关应用技术融会贯通,通过大量的应用案例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具有实际工作模拟性和演练性的特点,可操作性强,是理论实训一体化教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教学方法改革

2.2.1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一些内容如小班区划、调查等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很难接受,而通过利用教学实验林场进行现场教学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4]。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地点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既体现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教学理念,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学习循序渐进,实践技能逐项训练,在此基础上针对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安排2周的课程综合实训。在内容上,既是理论知识与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又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所规定的项目与任务的系统性训练;在训练环境上,既有学校的教学环境,又有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模拟环境;在训练模式上,既有按小组形式的“工作任务——项目”模式、过程模式,又有个人扮演不同角色的岗位仿真训练模式。将森林经理的主要工作,如森林资源调查,从森林区划到小班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图、调查报告、统计报表的绘制、编写、计算等各知识点及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2.3 主讲教师与专家讲座相结合

主讲教师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专家讲座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及发展动态为主。两者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及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自2004年以来我们邀请了北京林业大学郑小贤、董乃钧、游先祥教授,林业厅金大刚等专家来校指导讲学,为学生带来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认证、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社区林业等前沿和热点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4 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程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时间、地点、方式更加灵活[5]。其优势为: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目的地开展学习和训练;⑵因故不能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讨论或向老师求教;⑷可通过在线自测,了解自己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⑸通过视频可以再现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操作的步骤及要领。

2.2.5 生产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课程在教学实习或综合实训的组织上,结合本地林业生产[6]、生态建设及科研项目的需要,将项目实施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据统计:2003年以来各届学生共参与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伐区设计及退耕还林规划设计等林业生产项目,完成调查设计面积1800多万亩,培养学生2000多人次。这种结合林业生产科研项目开展的“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2.3 教学手段的改革

2.3.1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采用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将大量的图片或操作过程生动的展示出来,教学信息容量大、视觉直观、效果好,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节省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又使内容的讲解生动清晰,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2.3.2 利用计算机实操辅助教学

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处理和专题图的制作[7],借助计算机教学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例如在讲述标准地调查的数据计算时,利用Excel软件自带的函数公式计算加权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径阶蓄积量、利用Excel“图表向导”还可制出“树高曲线”等图表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复杂的统计计算简单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2.3.3 利用道具辅助教学

教学道具是自然界实物的缩微或模拟,利用道具辅助教学可以营造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也让教师授课更轻松更直观。例如在讲解地形图的识别与应用时,辅助教学沙盘,可以让学生掌握地形图上的山脊、山谷、鞍部、台地等地形的特征及其与等高线的关系,并由此与实际的地形建立关联,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乐趣与动力。

2.4 考试方式和内容的改革

2.4.1 考试形式的改革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采用开卷、调查报告编写、课程论文撰写、生产项目完成等方式进行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可以由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2.4.2 考试内容的改革

考核内容应侧重于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还可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因此在考试题型上应采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计算说明等。

3 结语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院《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构建了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五结合”的独特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形成了多元并举的格局,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形成了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培养的宗旨,继续探索优化课程改革,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服务。

[1]刘代汉,黄寿昌,郑小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4,6:26~30.

[2]黎良财,邹嫦.GPS与GIS支持下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研究.林业调查规划,2005,30(6):17~19.

[3]黎良财.基于程序的立木“电子材积表”的编制与应用.林业调查规划,2008,33(2):18~20.

[4]唐芸.对“森林调查知识”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2,5:39~40.

[5]何新凤,刘代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网络技术与多媒体,2005,12:83~84.

[6]苏杰南,安家成.建设法正林基地,实行产教研结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2,5:37~39.

[7]黎良财,邓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林业计算机制图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5:120~121.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经营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