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语言的诗意追求

2011-08-15 00:49王时朝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
关键词:形象性诗性诗意

王时朝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特殊性,它比其他语言更需要有文学的诗意和美感。而只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思能形象,品有韵味,心存感动,并能高效率地接受人文雨露的洗礼与审美情趣的熏陶。

一、语文课程的诗意本质促成教学语言的诗意追求。

汉语是古老、丰富而美丽的语言。汉语的诗意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神奇的汉字是汉语诗性品质的基因,象形是汉字诗性品质的基础表征,丰富的词汇是汉语诗意品质的血肉。从这个意义上,汉语就是一种富有艺术气质的语言,往往一个词就可以展现无尽微妙的情绪。用语言学家范诺洛萨的话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拼音文字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而是显得更加灵动。最后,从汉语的表意上看,汉语本身就具有一种朦胧的诗性特征,话中话、潜台词、言外之意等充斥其中,使其在表意上具有浓厚的隐喻色彩,或者说具有了诗的禀性。

如此,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特别是高中语文,其诗意便愈发深厚。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语文课程诗意的特性,并抓住语文学习的阶段特征,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诗意之美,引领他们诗意地进行学科学习,最终使其提高语文素养,诗意的进行生活。而想要达成这些目标,关键之一就是教学语言的诗意化。因为对于语文课程学习来说,只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撞击,使学生跟随语言进入诗境,对隐含在语言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等人类永恒命题进行深刻的精神体验,对情感、理性、灵魂等进行唤醒和叩问,对自我的精神家园进行追寻和重塑,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温馨的终极关怀——心灵的诗意栖息。

二、教学语言诗意的形象性追求。

语文是最富有形象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文本中语言所表述的形象,让语言文字表述的艺术形象转化为学生思想中的鲜活形象,让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展现在学生的头脑里。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头脑里具体物象的生成和活动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教学的形象性。

要让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活起来,需要教师形象化的教学语言,把形象传递到学生的脑海里。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用诗意的方式把语言立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感知形象的具体细节,收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赌其物、如临其境的感知效果。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唯其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语言魅力和自由的想象空间,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语文课才有可能收到强烈的感染效果。因为,形象性教学语言的特征就在于绘声绘色并诗意地展现教学内容的感性特征,从而给学习者以持久的感知效果。不但如此,利用诗化的视觉语言来强化听觉语言的形象性,能让教师这个审美客体的所有的复杂情感、丰富的精神以最充分、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

比如在赏析李白《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之句时,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来再现情景较之苍白机械的讲解必定更为有效:

深秋的明月倒映在朦胧的江面上,宛似那天堂里的明镜一般,站在阙楼遥遥望去,江上那薄薄雾气凝结在楼中仿似凝固在云端,踏空而立,浩瀚无边……

这样的充满诗意的形象的教学语言将很容易感染学生,并能引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如诗如画的国度自由地翱翔。

三、教学语言诗意的情感追求。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投入。只有情感涌动的语文课堂才算得上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情感涌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投入情感,教学就不再是单纯的工作任务,而是一种特殊而有趣的生命体验。学生投入情感,知识将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点燃心灵的火花。课堂不再是束缚思想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幸福乐园。

无可否认,情感交流是教学的重要渠道,师生情感共鸣时,双方易形成默契;情感有隔阂时,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特别是高中生,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较之初中和小学阶段要能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而诗意的对话就是高层次的语言状态。只有充满情感和诗意的教学语言,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琴弦,才能涤荡学生灵魂,从而重塑他们更为健全的理想人格。

以诗意动人,以情感感人,是语文教学语言的最大特点。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要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用以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与精神,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去撩拨学生敏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青春的灵魂,打动学生璞玉般的心灵。比如我近期在指导学生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段独白:

史铁生转动智慧轮椅,回到他那圣洁的地坛去了,回到合欢树下他的母亲的怀抱。母亲如果泉下有知,一定很伤心,也一定很高兴,他们终于又母子团圆了。一位苦难重重的母亲,一位伟大平凡的母亲,一位身体残疾、内心炽热的儿子,一位精神强健而且伟大的勇士,终于可以在九泉之下相伴了。我为他们感到欣慰。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穿行在闪着泪光的诗意文字之间,用生命的手掬起一捧捧盈盈的心灵泪花。营造着一种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氛围,沐浴着闪着泪光的人性光辉,感受着一种哀婉而感人的诗意美。

四、教学语言诗意的修辞追求。

在现代的文学理论中,修辞往往具有比较广泛的涵义,它甚至可以指文学作品运用的一切的艺术技巧。这跟狭义的修辞格相比有更加宽广的外延。修辞既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它与诗性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几乎所有的诗都是是通过使用一定的甚至大量的修辞性语言,而使语言极富艺术的感染力。

修辞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形式。对语言进行适当的修辞,能给受众以耳目一新之感受。经过修辞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陈述语言,而是作者想象活动展开的源头活水,是一种曲径通幽地再现形象、表达情感、增强诗性的特殊形式。

教师语言修辞美是教学语言重要的特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学语言修辞美的水平,直接影响教育和教学效果。语音修辞能造成语言的音乐美,词句的修辞能收到含蓄精妙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说话讲究辞令,谈吐讲究文采,用语细心修饰。也是给学生树立一个语言美的榜样。比如,在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一词前,我设计这样一则导语:

没有高祖刘邦威加海内的宏图伟愿,他的灵魂中盛装着的是金粉红颜;没有太祖匡胤杯酒释权的高深城府,他的血脉里流淌着的是诗酒缠绵;没有成吉思汗引弓射雕的绝代武功,他的禀赋中滋生的是惊世诗情;没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他的柔骨中刻进的是温婉放纵。

自然,他不能给黎民百姓带来“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然而,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含泪带血的不朽诗篇。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对于他,我们在心怀感佩与崇敬之余,难免扼腕:“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这个君王不是别人,他,正是千古词帝李煜。

这则导语综合运用了排比、引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巧设悬念,引出李煜,既赞扬了他对词坛的开拓性贡献,又寄予了对他错位的命运深切的同情。

猜你喜欢
形象性诗性诗意
诗意地栖居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冬日浪漫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说理也需要“形象性”——以《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为例
被耽搁的诗意
春日诗意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