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1-08-15 00:49山西师范大学胡强仁
中国商论 2011年36期
关键词:流通农产品物流

山西师范大学 胡强仁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一直以来农业就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农产品贸易,而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农产品贸易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环境下,在国家全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研究我国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的各项利农政策扶持下和对农业的不断加大力度投入下,同过去相比,我国的农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的顺利流通。首先,直到今天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依旧是以家庭为单位,它的缺点在于生产的规模小、品种杂乱无序和专业化程度低,同时由于我国的农村交通体系仍不完善,这些就造成了要实现我国农产品的远程购销困难巨大。一个国家农产品生产规模的大小直接能够影响到其流通的渠道和组织形式,由于我国农村的分散式经营和普遍偏低的农民文化素质,导致了他们在农产品流通中议价能力弱和收集市场信息能力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我国的农业产业还不发达,专门进行农产品流通的企业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还远远不够,企业大多缺乏规范性和组织性,难以持久有效的发挥在农产品流通上的作用。我国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和日益增长的城市消费市场之间的矛盾,凸现流通领域的缺陷与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基础设施和设备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农产品流通中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是我国长期一直存在的问题,它已经严重不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农产品市场需求。其表现在农产品流通交易中还是以那些设施缺乏、功能不全和规模较小的露天农贸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在农产品流通中所需的冷藏、加工和物流设施相当缺乏,从而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和效率,造成在流通环节上不必要的损耗过大,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流通渠道堵塞。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需要专业物流公司和人才,它有别于我国农村传统上的依靠各种技术落后的农用车和货车的单纯以运输为目的流通,它在运输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储藏、包装和保鲜的能力。缺少现代化的物流设施,造成了我国的农产品在流通运输环节中损耗率惊人,远远高于国外发达国家,因此基础设施和设备是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又一重要因素。

1.3 市场信息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无论何种商品如果想要销路畅通,其中掌控准确及时的市场供求信息是关键。农产品也是如此,我国在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上应该有一整套完整、系统的信息服务体系,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对生产者提供信息支持。然而在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程度极低,缺少必要的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即使有也是少量或者相对滞后的。加上大多数的农民和农产品企业缺乏信息意识,以至于这些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上实际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向,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在我国很多的农民由于不能有效地掌控信息,进而产生错误的判断,造成盲目性的生产和销售,结果是产销不对路最终导致生产的农产品流通不畅。也使大量不耐储存的农产品腐烂变质,最终造成严重的浪费。

1.4 科技水平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一个国家所具有的科技水平和能力也影响着它们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流通方式和流通过程的损耗。比如说先进的冷藏运输技术能够使很多农产品更长久的保持新鲜,从而增加了该农产品的流通辐射半径,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耗费。同时网络时代的来临也拓宽了农产品流通的渠道,农产品生产者就可以进行网上电子商务和直销等销售模式,这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单纯以现货进行交易的方式,同时也扩大了产品的流通范围。但我国的农民和农产品企业在科技力量上还很不足,他们对网络的利用率还很低,而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很少将电子商务应用到流通领域中,通过网络对农产品进行拍卖和直销的情况还不多见,单一的现货交易模式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氛围进行流通。

1.5 标准化和自动化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农产品大多由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所生产的,他们往往缺少相应的设备和技术能力,因此很难确保农产品按照标准化生产和包装。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都是未经处理而直接进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流通领域的。由于不是标准化的生产,产品在品质和等级上的划分常常是凭经验而定的。没有统一标准的包装材料和包装管理,也就不能进行标准化的运输流通,这样就会制约农产品在不同地域的流通,而且未经深加工的原始产品在市场上也很难卖到好的价钱。我国的农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不同运输方式下装备标准无法统一,没有配套的物流器械标准、托盘标准化和物流包装标准及设施标准的不一致,都会造成流通成本的上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农业自动化程度还很低,在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过程中缺乏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导致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成本、低效率和高耗损。

1.6 政策环境因素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农产品是否能够顺利的流通,农产品的价格和农产品生产者的收益是否良好,都会受到这个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很大影响。因此国家和地方在对农产品的政策在选择和制定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和棉花等这些主要的农产品,不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地方利益而进行严格控制,这样会造成流通中的垄断行为的产生,从而提升了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成本和抬高了农产品的交易价格。政府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的交易环节进行管理,要确保交易规则和标准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通过规范严格的市场管理,以规避农产品流通中的不确定性的产生。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流通费用的降低。同时政府能否合理的制定和有效的执行相关的对农产品生产的扶持优惠政策,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能否保证市场的充足供应的重要因素,在这些方面,当前我国的许多地方政府还做的很不够,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还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很多的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违规乱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规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也屡见不鲜,这些都极大的损害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导致了农产品流通的不顺畅。

2 农产品流通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国家首先应加强对公路、铁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力争覆盖到广大农村的每一片土地,从而使农产品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运输和最近的路程送到农产品的消费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交通问题,同时完善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是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仓储、批发市场、冷藏保鲜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同时针对农产品的生产者对市场信息难以掌握的问题,加强农村和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建设,丰富农产品信息交流的渠道,从而提高对农产品生产者的信息服务能力和农民的信息化水平,解决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准确的问题,能够让农民把自己的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有了信息网络的支持,更多的农产品经营者就可以通过网络去进行电子商务、拍卖等交易方式,使流通渠道更宽更广。

2.2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国家应加快推动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应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来参与到农产品的生产上,从而解决个体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产品杂和覆盖半径小的问题。这些企业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并与个体农户采取合作的形式进行生产,为个体农户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并回收他们的农产品。这种方式能够降低企业与农户双方的风险,达到双赢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实现农商对接,从而减少流通环节和降低流通成本,既保障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又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获得了实惠。

2.3 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来保障农产品流通

我国政府应该真正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切实的做到从保护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点出发,真正重视农产品的流通,应当建立和完善保障农产品流通的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应当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产生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出台应对方案,加强在税收上和金融上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通过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资金上的投入,和农产品流通的不同环节给予优惠的税费政策,来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畅通。国家还应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价格预警和保护机制,农产品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让农产品市场得以健康、平稳的运行,农产品能够顺利的流通和销售。

2.4 加强物流管理,提升流通效率

从众多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上看,要想保证农产品在流通上的顺利,就必须要提高我国的物流水平和能力,首先就是要在农产品的标准化上下工夫,使物流的可控性更强。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上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品质检测监督机制,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同时要标准化的对不同农产品进行分级分类,能够保证从农产品流通的初始环节就按市场细分的原则逐级配送,提高物流的效率。最后就是不同的农产品都应该有一定的储运标准,保证在整个物流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统一配套,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物流能力和水平,还应该依托批发市场,建设现代化的物流企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因此它也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我国应当着力打造一批规范、信息化程度高、具有流通加工能力和储运配送能力的批发市场,通过这些具有大规模、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能力的批发市场来有效的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

[1]陈淑祥.农产品流通影响因素分析[J].乡镇经济,2005(6).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3]王海刚,杨玮.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缺陷分析[J].商业时代,2006(27).

[4]罗小锋,朱信凯,雷海章.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3(4).

[5]朱毅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整合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

[6]宋娟娟.农产品物流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流通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