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在妇产科手术患者舒适医疗中的作用

2011-08-15 00:42阮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苏醒人文麻醉

阮霞

麻醉在妇产科手术患者舒适医疗中的作用

阮霞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服务面临的另一个更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医疗诊治过程的舒适性问题,也即以“舒适医疗”为代表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本文从围麻醉期的四个方面如何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舒适医疗展开讨论。

麻醉;舒适医疗;妇产;手术;术后镇痛

舒适化医疗,就是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悦感、无痛苦感和无恐惧感[1]。心理上的愉悦和无痛苦、无恐惧源自于医护人员的良好态度和就医环境;而生理上的愉悦和无痛苦、无恐惧则完全依赖于麻醉专业所提供的无痛化服务[2]。我院麻醉科根据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主要在三个阶段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使其得到舒适医疗,即麻醉前访视、麻醉中、术后恢复时和术后随访。

1 麻醉前访视

通过麻醉前访视,麻醉医生可以更充分了解手术患者病情、全身状况、依照拟实施的手术个体化制定恰当的麻醉方案;而手术患者可以知情同意、减轻或消除对麻醉、手术的顾虑的心理准备过程。

女性患者极少有在术前可以表现充满信心和乐观,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思想顾虑或恐惧焦虑。情绪的激动或彻夜失眠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或交感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消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术中、术后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我院麻醉科规定麻醉医生进病房时应当仪表端正,态度热情和亲切,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自己,耐心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每一个问题,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告诉患者手术室的大概环境、条件及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对完全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盲目地等待所致的焦虑。向患者讲解有关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时,我们应该理解这些“风险”“意外”可能带给患者及家属精神上的压力,要让其明白:在这张写满“并发症”“意外”“生命危险”的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不是医生推卸责任,更不是要“所有后果自负”的“生死状”,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在要求患者签字之前,应表示对患者及家属处境的同情和理解,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由于患者不同的经济、心理及认识状况,可能会对麻醉有不同的要求。如经济情况差的患者会更多地考虑麻醉费用带来的压力,而学生患者可能更关心麻醉是否对记忆力产生影响,有不成功的麻醉史或对麻醉意外有听闻的患者可能更关注麻醉过程是否安全舒适。我们除了对患者疑虑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外,应对其合理要求给予足够的理解、解释和尽量的满足。

2 重视对麻醉中患者的舒适医疗

麻醉可以使患者安静、无痛、无记忆、无不良反应,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尽量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做好监测,观察记录,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出有效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这些基本工作外,舒适医疗可以体现在此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也是整个围麻醉期舒适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

女性患者进入手术室,与亲人分离,陌生的环境,监护仪器的嗡鸣声,都会使其产生恐惧、孤独感[3]。此时应与患者进行的交谈,告诉患者麻醉医生对麻醉的重视、准备是充分的,以减少或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增加其安全感。同时使患者处于较舒适的体位,提前向患者介绍麻醉过程中可能会感觉到的不适及各种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营造一个充满任性的环境,满足患者的意识情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所在。为了减轻患者在手术室陌生的环境的不安甚至恐惧,可以播放轻柔的甚至是根据患者喜好而选择的背景音乐。另外,调节令患者舒适的室内温度也是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一般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 ~26℃,湿度在40%左右。对清醒的女性患者应注意不该显露的部位要用被单盖好,不要让她们感到难堪和尴尬。在手术室特殊的环境里,女性患者常会变得脆弱、敏感。医护人员不当的言行可能造成恶劣的影响,所以,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患者听到医生在手术台上谈论与自己疾病完全无关的话题,除了觉得医生不负责、自己被忽视,甚至对自己所进行的手术是否能成功都开始怀疑,这对患者的康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患者往往因为恐惧、失眠、清洁灌肠、插导尿管等诸因素影响以及术前用药的作用,致使其入手术室后精神欠佳,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配合麻醉医生[4]。此时麻醉医生不应以粗暴、生硬的态度对待患者,如催促患者脱衣服、上手术床、摆麻醉体位等,而要亲切、和蔼地告诉患者如何去做,并主动帮助患者以配合其完成麻醉。对非全身麻醉的患者,此过程多半是清醒的,此时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如,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尽可能地用清洁的敷料或巾单遮盖患者的隐私处;适当应用静脉辅助药物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消除对恶性刺激的记忆;适当的交流,让患者了解麻醉程度及手术的大概进展情况,让其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态,避免使其产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观情绪。若对患者拟采取的是椎管内麻醉,在测定麻醉阻滞平面时麻醉医生可以改变传统的针刺法,而采用更为人性化的方法,如:用酒精棉签试温度觉,这种方法既可靠又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对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前麻醉医生可以在气管导管的套囊上涂少许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或软膏,防止患者在麻醉恢复期不能耐受气管导管而烦躁不安;术中导尿管也可以涂少量利多卡因膏以防患者术后由于尿管刺激带来的痛苦;改变以往“苏醒越快越麻醉技术越好”的观念,尽量避免过早地停止麻醉药物的应用,以免让患者在疼痛中进行剩下的手术;长时间手术临近术末注意适当给予镇痛药物以免醒来后的剧烈疼痛;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然苏醒,而不是采用粗暴的气道内刺激、暴力拍打或大声喊叫的方法催醒患者;患者苏醒后,麻醉医师对其进行安抚,直到送返病房或PACU.

3 麻醉恢复期或PACU内使手术患者得到舒适医疗

患者在苏醒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适和不良心理反应,不但引起机体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危及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创伤。首先,麻醉医生尽可能减少应用催醒、拮抗药物或者气管内刺激等手段催醒。患者陡然醒来的结果,一方面会产生紧张焦虑或恐惧等心理反应,其次,刚刚术后的患者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切口疼痛,我们在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向患者解释影响疼痛的因素如情绪、注意力集中、紧张、恐惧、焦虑等,教会患者通过想象、默数、交谈、慢节律呼吸、听音乐等分散与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打消患者的顾虑,及时为患者解决各种力所能及的需求。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经常与患者聊天,取得她们的认可和信赖,像亲人或朋友一样相处,使她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的对待生活。过去人们习惯说,做手术哪有不痛的,患者在手术后忍耐疼痛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镇痛无论是从人道和伦理方面,还是从临床意义上讲都是十分必要的。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可极大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躁动,循环的波动也较小,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气管导管、机械通气、吸痰等刺激。同时鉴于陡然苏醒所引起的机体和心理各种不良反应,在麻醉恢复期有必要对术后躁动、循环波动较大(高血压患者),或已接近苏醒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适当镇静[5]。总之麻醉恢复期镇痛与适度镇静,可以减轻患者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使患者淡漠周围环境,某些镇静剂的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可以稳定患者心态,避免遗留不愉快回忆,以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舒适自然的苏醒。

第三是个体化的心理抚慰[6]。心理抚慰是麻醉恢复期不可缺少的内容,恢复期的患者无论是能自主的,或是没有意识的,我们都要像对待正常的人那样去尊重、关爱,因为任何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站在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的感受。恢复期患者意识在逐渐恢复,时时处在痛苦与不安之中。医护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励,让患者在舒适自然中苏醒,在苏醒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精心的呵护,生命的价值被充分的重视,人格和尊严受到尊重,战胜疾病的信心必然会增加。用干净的纱布为患者擦拭额头的汗液和口边的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棉签湿润患者干裂的口唇,一切关爱的举动都会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融洽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主动配合我们进行的各项操作与治疗;肿瘤广泛转移,只做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或多次手术周身状况衰竭的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生命体征的维护是工作的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心理状态的调整。因为这些患者苏醒后情绪往往十分低落,这不但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也关系到患者手术后恢复。对这样的患者我们更要像对待健全的人那样去尊重,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增加他们的舒适度。

4 注重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是临床麻醉的薄弱环节,恰恰是这个过程,不单单是简单的看看术后有没并发症,同样需要人文关怀。手术患者回病房后意识清醒,家属也都在场,而此时适当的人文关怀和相应术后指导往往能营造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消除或者减少医疗纠纷或医患误解。具体体现在对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和疑惑解答、术后指导上。患者家属同样是我们应该安抚的对象,因为患者亲属最为关心患者的情况。患者手术结束后,多数亲属都急于想知道手术结果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忧虑重重,甚至悲伤哭泣。要充分理解患者亲属的心情,对其提出的要求和意见不要急躁,合理的、能做的我们尽力满足,做不到的则做耐心、恰当的解释。还应进行适当的术后指导,如,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等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在会议上《麻醉学科发展前景》[7]的报告中指出:“到目前为止,我们开展了多少无痛服务项目?在现有的诊疗服务中,还有多少诊疗项目患者还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如果我们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无痛化服务,从这个角度讲,中国麻醉学科的大发展还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医疗行为归根结底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社会服务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提供的服务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解决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问题和医疗诊治的安全性问题这两个医疗服务的基本问题后,医疗服务面临的另一个更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医疗诊治过程的舒适性问题,也即以“舒适化医疗”为代表的、以人文关怀为内涵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作为现代医学模式下的麻醉科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关爱人,才能担负起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

[1] 廖秀清,肖晓山.麻醉科推出舒适系列医疗服务的体会.中国医院管理,2001,21(9):39.

[2] 何东吉,张丽.浅谈护理程序在围麻醉手术期心理舒适服务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0):202.

[3] 李治玲,常国祥,柏化丽.舒适护理在全麻围术期的应用体会舒适护理在全麻围术期的应用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02.

[4] 郭一闽,王忱.现代麻醉医学与人文关怀.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10):77-79.

[5] 黄沙燕,薛荣亮,王小莉,等.麻醉恢复期病人的人文关怀.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1):13.

[6] 余奇劲,周青山,杨云朝.麻醉医生与围手术期患者的人文关怀.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4):63-64.

[7] 王海云,王国林.论人文关怀在麻醉医生围术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医院管理,2008,6(3):39-41.

[8] 马欣.乳腺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医学信息,2008,21(1):89-90.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 surgery patients comfortable in the role of medical

RUAN X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8,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health services faced another,more major problem is to solve the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fort issue,that of"comfort car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health service model.In this paper,four aspects of perianesthesia how comfortable patients for 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al surgery medical discussions.

Anesthesia;Comfortable medical;Obstetrics;Surgery;Postoperative pain

410008 湖南省妇幼保健医院

猜你喜欢
苏醒人文麻醉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