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在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2余菊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性心理卧位裂孔

余菊芬

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个人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良好的自我调节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1]。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是因视网膜变性或玻璃体的牵拉所致,多见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晶体摘除术后的无晶体眼、老年人和眼外伤患者。患者往往表现为眼前闪光点和眼前黑影飘动,相应于视网膜脱离区的视野缺损,如果黄斑区受到影响则有中央视力的减退[2]。视网膜脱离而导致的视力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效果又不是很稳定,患者往往会产生很重的负性心理,从而直接影响对治疗护理的配合和治疗效果。下面介绍一位护理教师在视网膜脱离后的负性心理及自我调节,以期对护理工作者一点启示。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护理教师,因“右眼颞下方遮挡感”12 h于2010年8月6日到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门诊眼底检查发现右眼鼻上网膜青灰色隆起,1:30位马蹄形裂孔,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住院拟手术治疗。入院时查体:Vod:0.02(戴镜-7.0 d)0.8,Vos:0.02(戴镜-6.0 d)0.8,右眼玻璃体色素性混浊(+),后脱离;10:00~4:00视网膜青灰色隆起;1:30赤道部1/6PD圆形裂孔,2:00赤道部1PD马蹄形裂孔,2:30赤道部1PD椭圆形裂孔。辅助检查:右眼B超提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后脱离,视网膜脱离。入院诊断:①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②双眼屈光不正。于2010年8月1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外冷凝+硅压+前房放液术,手术顺利,于20日出院,出院时情况:Vod:0.02(戴镜)0.5,右眼玻璃体色素性混浊(+),手术嵴隆起明显,裂孔位于嵴上。出院医嘱:①出院带药:典必殊眼液5 ml 1支 od 4次/d,4 d,3次/d,7 d,2 次/d,7 d,1 次/d,7 d,爱丽眼液 5 ml 1 支 od qid,醋酸泼尼松片40 mg qd 7 d。②术后随访: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6月门诊复查,如发现眼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怕光、流泪等现象立即到院检查。③注意多平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患者按要求服药及门诊复查,1周复查发现鼻侧嵴后网膜下少许积液,Vod:(戴镜)0.3,第2周复查时,在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嵴范围及鼻下方网膜下积液区激光治疗,3周以后复查均为正常恢复阶段,目前,右眼视网膜平伏,视力恢复至术前。

2 负性心理

从视网膜脱离后,患者心理经历了怀疑→郁闷、自责→接受→焦虑→配合等阶段。

2.1 怀疑、紧张 患者于2010年8月5日晚上在电脑前工作时发现右眼颞下方视物不清,在排除眼镜问题后,马上就产生了怀疑。因为本身有医学背景,加上自身有近视,近期又是超负荷电脑前工作,眼疲劳,结合目前表现,所以马上就怀疑是视网膜脱离而产生紧张心理,但还是心存侥幸,希望只是眼睛太疲劳,休息一晚就没事,当晚睡眠欠佳,第二天一早睁眼一看,还是有固定不动的遮挡感,所以立即到医院就诊。

2.2 郁闷、自责 当眼底检查确诊是视网膜脱离后,虽然早有思想准备,难免有些郁闷,而更多的是自责。回想前段时间由于白天上课,晚上熬夜电脑前工作,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还时常感觉眼睛干涩、疼痛,但为了把工作做好,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时心理非常懊悔、自责,想起平时教育别人时说“健康最重要,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但落到自己身上正如很多医务人员一样为什么就忽略了呢?如果早期引起重视,注意健康用眼,也不至于发展到这一步。

2.3 烦躁、焦虑 原因有以下的几方面:一是主管医生告诉手术方式尽量采用外部手术,但由于脱离部位太靠后,又是三个裂孔,所以做好做“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思想准备,而恰在此时同病室新住进一位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后不到2个月复发的患者,这对患者是一个心理刺激。既担心手术是否顺利,又害怕术后恢复不理想,不能从事现有工作。二是由于术前检查发现血小板只有6.9,而在预定的手术日前一天月经来潮,致使手术日期又往后推迟了一周,而目前工作没有完成,下学期可能不能按时上课等等。因此,患者感觉异常烦躁、失落和焦虑。三是特殊体位带来的不适,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要采取特殊卧位。术前卧床体位应使裂孔处于最低位,以降低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的机会,增加手术成功率。长时间采取的特殊体位,导致患者出现疲劳、食欲下降、便秘、肌肉酸痛等不适,这些症状也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

2.4 自尊受损 患者由于平时独立性很强,但由于疾病限制术前须采取特殊被迫体位——移枕于肩下平卧,头偏向左侧,使脱离部位处于低处,减少积液,避免脱离范围扩大。加之双眼被覆盖,以减少眼球运动,防止扩大脱离范围,因而生活自理能力受限,要依靠他人协助才能完成。这些使患者感觉无助、无用心理,从而影响自尊。

3 自我调节

3.1 接受事实,确定目标 当患者纠结在自责、懊悔、烦躁和焦虑等负性心理时,不断提醒自己:既已成事实,懊悔无用,关键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的问题,那就是全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视网膜复位,使视力恢复到最佳程度(不一定完全达到或超过脱离前的视力)。这样,才可以避免再一次的懊悔、自责。

3.2 面对现实,调整思维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患者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再是悲观地看待不好的事情,而是从另一个角度(积极乐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对同室病友再次住院治疗的问题,不是悲观的看待结果,而是询问其复发的原因,得知是其未完全遵从医嘱造成的,从而提醒自己这是前车之鉴,一定要引以为戒。其次,对于此次的视网膜脱离问题,也从积极方面看,自己还年轻,又及早发现了问题,相对以后出现问题时恢复较快,同时,也给自己提个醒,今后要注重自己的健康,为了健康要学会拒绝或说“不”,不仅仅是眼睛问题,身体其他部位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另外,也正因为此次的问题,患者获益不少。如:才能静下心来和亲友聊聊天,交流交流,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也才能重新发现大自然的美,周围环境的美,使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第三,对于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问题,不再理解为自己无用、自尊受损,而应理解为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帮互助,这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况且需要他人协助只是短时的,这也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所以就应该给他人机会,安心地接受帮助,尽快地调养好自己。

3.3 遵从医嘱,调整行为 由于特殊体位与双眼被覆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对于独立性很强的患者来说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活动,只做在病情允许条件下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确保头部姿势体位正确的前提下,采用交替变换卧位、床上活动等方式缓解疲劳、肌肉酸痛等不适;自行或请他人协助进行颈、肩背部以及腰部肌肉按摩,缓解肌肉僵硬和酸痛;多吃蔬菜、水果,用手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行按摩,向下向内用力,促使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内的粪块向下移动,以预防便秘等。

3.4 转移注意力 由于住院等待手术时间长,而患者双眼被覆盖,活动受限,容易感觉时间漫长,加重负性心理,所以采用以下方式转移注意力。

3.4.1 扮演教师角色 在住院期间正好有患者学校实习生在该病区实习,借自己实际和学生的实习情况跟学生交流被迫卧位、被动卧位、主动卧位的区别,晨晚间护理内容、注意事项,静脉穿刺注意点等知识技能,以及探讨与不同患者的沟通交流特点等;并鼓励学生在自己身上大胆操作、练习等。

3.4.2 听音乐、听收音机、听电视、与同室病友交流等 白天,与同室病友一同听电视,关注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情况并就此进行讨论,由此交流四川汶川地震时感受等等,感觉自己还是挺幸运和幸福的。当病友想休息时,就戴上耳机听音乐、听收音机,以此来打发等待手术的漫长时间。

3.5 实时采用幽默、自我解嘲 有研究表明,具有幽默感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疾病,能更快地从疾病中康复[1]。因此,患者常将自己的案例作为反面教材与前来探视的同辈和后辈们分享,说明爱护眼睛的重要性;将术后眼睛分泌物多在朋友们面前以歌曲形式解嘲为“……伤心总是难免的……”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由于激素副作用,加上卧床几乎没有体力活动,患者一个月体重上升了3 kg,患者解嘲为“自己外观上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或“粮食的价值”等等。

4 小结

本例患者本身是护理教师,知道自我调节对于视网膜脱离患者恢复的重要性并加以应用,成效非常好。提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性心理卧位裂孔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