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瘫起病的脊髓血管病1例报告

2011-08-15 00:42杜庆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血管病肌力上肢

杜庆娟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缺血性脊髓血管病较为少见,我院神经内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5 h急诊入院,患者于走路过程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以下肢为重,同时自觉颈部及右上肢疼痛明显,但无言语障碍,无复视。查体:血压140/90mm Hg,神清,言语流利。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右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右手指完全不能活动,右下肢肌力 0级。右侧 Babinski(+),Chaddock(+)。无感觉障碍。辅助检查:血常规、肾功能、离子、凝血功能及颅脑CT均正常。入院后考虑急性脑梗死,急诊行动脉溶栓治疗,但术中未发现新鲜血栓灶,术后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患者右侧肢体瘫无改善,于术后第2天出现左侧肢体麻木症状且颈部及右上肢疼痛加重,详细追问病史,患者发病前1周每日晨起均出现发作性颈部及右上肢疼痛,此时行检查发现 C4~5,C5~6,C 6~7间盘突出,C4~6平面颈髓内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缺血,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但患者肢体瘫痪改善不明显,自动离院。

2 讨论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发病率较低,其中以脊髓前动脉缺血占绝大多数,因为脊髓后动脉更多的保留了胚胎时期血管丛分布的特点,吻合丰富。有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多数患者急性发病,首发症状多为神经根痛,瘫痪在几小时内迅速发生,且多数为对称性瘫,偏瘫及单肢瘫少见。缺血性脊髓血管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MRI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为准确的检查手段是DSA,但是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原因一时还难以推广。本病需与多发性硬化(首发急性脊髓型)、急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脊髓出血、脊髓压迫症等鉴别。目前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的治疗应是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本病预后较差,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本例患者起病较急,以右侧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最初和脑梗死不容易鉴别,该患最初也被诊断为“脑梗死”,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但术中中并未发现新鲜血栓灶,而后来的颈部MRI结果却提示脊髓的缺血病变,因此诊断可以明确。接诊时未能详细全面的采集病史是病初误诊的主要原因,亦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吸取的教训。

猜你喜欢
血管病肌力上肢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