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护理措施对门诊老年患者超声雾化吸入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1-08-15 00:42范丽萍殷文崔丽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卧位间歇雾化

范丽萍 殷文 崔丽欣

超声雾化吸入法(简称吸入疗法)是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将药液变成细微的雾状颗粒(气液胶),通过吸入法进入呼吸道,而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的治疗方法,它具有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作用,其雾量大小可调,颗粒小且均匀,容易到达呼吸道终末支气管炎的特点。本人观察并对比了2009年4月至20103年6月与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共102例在我院门诊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与适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通过观察显示对老年患者采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并间歇中流量吸氧交替进行及舒适的半坐卧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行持续超声雾化吸入的老年患者52例(常规吸入组),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60岁~82岁,平均72岁,上呼吸道感染24例,肺炎20例,肺气肿8例;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门诊行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并间歇中流量吸氧交替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改良吸入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上呼吸道感染21例,肺炎22例,肺气肿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吸入药物一致,均为生理盐水15 ml~20 ml,庆大霉素 8 万 U,糜蛋白酶 4 000U,2 次/d,15 min/次~20 min/次,常规吸入组取坐位。改良吸入组患者治疗前耐心解释超声雾化吸入的作用、特点及间歇吸氧的好处,消除恐惧心理,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即深吸一口气,然后作爆破性咳嗽,稍停片刻,反复数次,必要时予叩击背部排痰,对排痰无力者予吸痰器吸痰,减少痰液积聚,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采用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并间歇中流量吸氧(4 L/min~6 L/min),即超声雾化吸入5 min,间歇面罩吸氧2 min~3 min,如此交替进行,直至完毕。吸入时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相当于超声雾化仪2档位),吸入1 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相当于超声雾化仪3档位),直至吸完,备好吸引器,以防意外发生。

2 结果

常规方法组52例患者18例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其中2例患者晕厥,1例患者窒息;改良吸入组50例患者仅1例感觉胸闷,其余患者效果满意,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蒸气,具有一定的压力,既可稀释气体也能排斥口腔周围的空气进入呼吸道,整个呼吸道被水蒸气所占据,使吸入气体的氧气压很低[1],另外老年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退化明显,咽喉淋巴系统退行性变并萎缩,呼吸道黏膜上皮及腺体的退行性变、纤毛运动减弱,弹性减退,排痰功能减弱,导致痰液不能及时排出,阻塞呼吸道,造成患者缺氧。老年患者有细支气管功能减退,肺泡内气体交换功能减退,动脉血氧随年龄而下降,雾量过大不仅影响氧气进入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2],加重患者缺氧。

同时,老年患者呼吸道应急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化量及湿度过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引起呼吸困难。本组吸入组18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15例因雾量过大而致胸闷不适;吸入时间过长,加之固定的坐位,患者容易产生疲劳而引发不适感,坐位时,由于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因跨壁压增大而扩张,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尤其在高温天气,皮肤血管扩张,导致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脑供血减少,脑细胞缺氧导致发生晕厥,2例患者晕厥发生在吸入即将结束时(即吸入15 min~20 min);1例窒息是由于痰液稀释,痰量明显增多,咳痰无力,痰液阻塞呼吸道所致,经抢救后脱离危险,此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教训。

疗效分析,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并间歇中流量吸氧的治疗方法,加之舒适的半坐卧位约50°~70°,既可保证血氧含量,又可减少患者疲劳,并可使患者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及肺的气体交换。抬高双下肢,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及肺动脉压的维持,从而改善心肺功能,利于疗效提高。小雾量、低湿度适应性雾量,患者对超声雾化吸入法的认识及主动配合,消除了恐惧心理,掌握了主动有效的排痰方法,痰液减少,呼吸道通畅,大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对老年体弱患者,痰多且不易咳出,并有呼吸困难者,在主动排痰无效的情况下,尽快用电动吸痰器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确保安全。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因素及久病原因,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呼吸道终末端部分由于解剖组织学构造的特点,防御能力薄弱,细菌等有害微生物极易在深处沉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又由于对各种治疗手段及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不适症状,加之血管不同程度硬化,导致脑细胞长期慢性缺血缺氧,对刺激的反应慢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为确保疗效及患者的安全,对常规坐位持续吸入疗法进行改良,取得满意效果。同时临床疗效提示,间歇超声雾化吸入并间歇中流量吸氧的治疗方法,加之舒适的半坐卧位约50°~70°,对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血氧含量,防止晕厥及窒息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方法简单易行,深得患者满意,值得门诊推广。

[1]王保国.实用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

[2]李采霞.COPD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过程的观察.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576.

猜你喜欢
卧位间歇雾化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躺着就心痛!卧位型心绞痛怎么破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孕30周胎位不正能转过来吗?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