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躁狂发作患者的保护约束护理体会

2011-08-15 00:42李静王素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保护性精神科约束

李静 王素红

精神科对患者进行保护约束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特别是躁狂发作因症状所致,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不配和护理、逃走等危害行为。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经常采取约束用具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1]。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由于对保护约束患者没有进行有效够通,健康教育不到位,约束技术不当等一系列的原因而导致发生不良事件,为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对保护约束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我科对躁狂发作患者约束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科室在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53例躁狂发作患者的病历。男53例,年龄20~30岁。发作期间出现妄想症状的有38例,出现幻听症状的8例,未出现幻觉、妄想的有7例。合并症:骨折2例。诊断均符合CCMD-3关于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约束前给予解释,约束中进行观察与记录,约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2 结果

对约束躁狂发作的患者进行分析,有17位患者认为再约束时护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约占被约束患者的32.7%,有20位患者认为约束时间过长,约占被约束患者的37.7%,有35位患者认为约束的方法不妥,被约束时体位不舒适,约占被约束患者的66.4%,有45位患者认为尊严受到侵犯,约占被约束患者的84.9%。研究表明,通过对约束躁狂发作患者的评估,以及培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观察、沟通,并通过对患者约束方法的改良可减少患者对约束行为的不满。

3 护理措施

3.1 采取多种护理方式日常护理工作面对着患者的兴奋、冲动、伤人,首先应评估患者引起兴奋、冲动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如:反复劝说陪伴患者,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满足患者的一些要求,如适当推迟治疗时间,让其打电话、吸烟等等,也可请家人陪伴,适当隔离等,避免采用单一的保护性约束方法,以减少保护患者的次数。

3.2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待确实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约束时工作人员态度要和蔼,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解释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对待精神症状突出的患者过多的解释劝说可能起不到效果,但在患者被保护后,护士在护理行为上要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如将其衣服整理舒适,问其是否要饮水,协助盖好被了,每次观察时要到患者床前询问需求,不让患者感到被保护是在遭到惩罚,使患者消除恐惧和敌对心理。在执行保护性护理操作中避免对其他患者造成负性影响,病房中保留一间隔离或保护性约束用的房间,避开其他患者进行此项操作。对患者提出的质疑要给予及时解答,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3 对躁狂发作的患者的约束方法尽可能的使用单肢约束或双上肢约束尽可能的保留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体位,避免压疮的发生.此方法也更利于患者接受,避免患者被约束在床时因体位不舒适而发生反复拽拉、摩擦造成患者约束部位皮肤受损。

3.4 尽可能短的时间约束最大限度的的维护患者自尊.防止遭到其他患者的报复伤害,多注意观察四肢血液循环情况,需要时喂水喂饭,协助大小便,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无皱褶,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患者安静后及时解除约束,保护器具及时收好,教会患者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控制情绪,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另外,在这个患者维权意识大大提高的年代,在顺应举证倒置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保护自我。参照流程规范化、合理化从事医疗活动,可以真实、准确地记录约束患者的全过程,为自己的护理行为留下文字依据。即使遇到医疗纠纷也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

4 讨论

躁狂发作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较为常见,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而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技术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它给患者带来的伤害以及护理工作的不利也深深的困扰着临床工作者,我们面临的是不断完善使用规范以及改良技术,从而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促进精神科护理的发展。

[1]高玉霞.对住院精神患者约束保护及相关问题的探讨,2006,10(7):660-661.

[2]石惠珍.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约束中潜在问题的思考,2003,18(11):981.

猜你喜欢
保护性精神科约束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马和骑师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