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28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分析

2011-08-15 00:42邱素清张炜灵郑淮武万胜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早产儿儿科呼吸机

邱素清 张炜灵 郑淮武 万胜明

新生儿肺出血(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NPH)起病较急,早期不易发现,病死率却极高,常常是新生儿多种疾病进展的危重状态。宝安人民医院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新生儿肺出血患儿2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儿均符合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标准[1]。男17例,女11例;早产儿21例,足月儿6例,过期产儿1例;其中胎龄28~32周12例,32周~37周9例,37周~42周6例,≥42周1例;发病日龄<1 d 14例,1~7 d 11例,>7 d 3例,平均起病时间为78 h;出生体质量<1500 g有15例,1500 g~2500 g有8例,2501 g~4000 g有5例;25例肺出血1次,3例反复2次或2次以上;基础疾病:早产儿21例(7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0例(35.71%),新生儿窒息7例(25%),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例(21.42%),持续肺动脉高压4例(14.28%),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10.71%),重度黄疸1例(3.5%),新生儿硬肿症2例(7.14%),肺出血患儿均有以上2个或以上诊断。

1.2 实验室检查及胸片 与肺出血前相比,15例患儿血色素有下降,其中7例血色素下降 <145 g/L,4例 <120 g/L。10例血小板下降,其中6例<100×109/L以下,且凝血功能4项提示异常。发现肺出血后第一次血气分析显示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9例,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5例,混合性酸中毒14例。所有患儿均行床边胸片检查,提示:肺透亮度降低,肺门模糊,肺血管淤血,肺部有斑片状阴影,两肺野斑点状粗网状影,1例呈“白肺”改变。

1.3 一般治疗 积极处理原发病,维持内环境稳定。所有患儿均给予保暖、纠酸、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补充ViK1,输注新鲜血浆或新鲜全血等综合治疗,控制液体速度和液体总量,60~80ml/kg。所有患儿一经发现肺出血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且1/10000肾上腺素0.5ml加注射用水1ml,立止血0.3~0.5ku加注射用水0.5ml气管内冲洗,以上二药交替使用,同时静脉注射立止血0.3~0.5 ku,1/d次,共3 d。应用德国西门子Servo-i呼吸机,通气模式A/C+PEEP或SIMV+PEEP。初调参数:PIP 22~28 cmH2O,PEEP 6~8 cmH2O,FiO240%~75%,RR 40~60次/min,Ti0.3~0.5 s,I/E为1∶1.5。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参数,使PaO2稳定在60~80mm Hg,PaCO235~45mm Hg。临床症状改善,气道内吸引未见血性分泌物,逐渐调低呼吸机参数,由A/C通气模式转为SIMV模式,或改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过渡,直至停用呼吸机[3]。

2 结果

28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上机时间3~11 d,平均上机时间84 h。存活25例,死亡3例,治愈率89.28%。3例死亡病例均为胎龄<32周早产儿,且出生体质量<1500 g,故早产儿肺出血治愈率为81.48%,病死率为18.52%。足月儿及过期产儿7例,治愈8例,治愈率100%。其死亡原因主要为低体质量、颅内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感染、重度肺透明膜病等。

3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多继发于早产、缺氧、严重感染、左心衰竭、寒冷损伤等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新生儿的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机制,出血性肺水肿机制,感染后免疫复合物形成-损伤机制、异常肺表面活性物质机制、氧自由基损伤机制、血管活性因子分泌失调机制、转录因子异常表达与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过度机制等[2,3]。新生儿肺出血进展迅速,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在抢救中日益普及,本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本院从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运用机械通气治疗患儿28例,存活25例,死亡3例,治愈率89.28%,治愈率接近国内领先水平[4]。因此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组中有8例患儿均为较迟发现者,发现时口鼻已经有大量血性泡沫液体涌出,只治愈5例,死亡3例,其余20例患儿属早发现,早上机,均存活且预后良好,因此新生儿肺出血治疗的关键在早发现,尽早机械通气。然而临床上早期诊断肺出血是个难点,作者的经验是在原发病基础上患儿病情突然加重迹象,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出现青紫及皮肤花纹,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出现湿性啰音或增多,血气分析显示较前加重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X线检查表现为肺透亮度降低,或更为典型的双肺斑片状阴影、大小不一、密度均匀等,均应该高度怀疑肺出血,做好上机准备。若气管内吸出血性泡沫液即可确诊为新生儿肺出血。

呼吸机的准确使用及参数调节也至关重要。本组患儿呼吸机参数PIP25-30 cmH2O,最高用至32 cmH2O,PEEP用到6~8 cmH2O,最高用至10 cmH2O,其余参数初调FiO20.5~0.8,呼吸频率(R)40~45次/min,Ti 0.4~0.5s。强调 PIP 和PEEP初调不宜过低,适当增加的PIP能有效改善通气及促进氧合,适当增加的PEEP有压迫止血及促进出血性肺水肿的吸收[5]。气管插管后不要求频繁的气管内吸痰,会减少了压迫止血的效果,除非呼气潮气量明显减低时考虑堵管时才予以气管内吸引。维持经皮血氧饱和度在90%~95%,PaO250~80mm Hg,PaCO235~45mm Hg。病情缓解时按原则逐级下调各参数,PEEP要求不应下调过快。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中华儿科杂志,2001,39(4):248.

[2]冯建华,陈祺棠,庞玉生.新生儿肺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5):503-506.

[3]陈克正,张喆.新生儿肺出血病理探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3-7.

[4]史源.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81-83.

[5]AlfalehK,Smyth JA,RobertsRS,et al.Prevention and 18-month outcomes of serious pulmonary hemorrhage in extremel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Results from the trial of indomethacin p rophylaxis in preterms.Pediatrics,2008,121(2):233-238.

猜你喜欢
早产儿儿科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