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根治术的治疗分析

2011-08-15 00:42吴树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9期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癌良性

吴树军

甲状腺癌是普外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向年轻化[1],约占全身恶性肿瘤1%。甲状腺癌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常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前有时很难于与良性疾病鉴别[2]。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疗效较好,但目前国内外对颈部淋巴结清除范围及甲状腺切除范围仍存在争议。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病理并外科手术治疗确诊的80例甲状腺癌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病理并外科手术治疗确诊的8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1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1年,中位病程8个月。无症状查体发现甲状腺肿块者20例,以颈部肿物就诊者60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内有囊实性或实性结节者80例,肿块质中或质硬,大小1.0~4.5 cm。其中单侧56例,双侧24例;多发45例,单发35例。50例行术前穿刺活检,44例阳性,阳性率为88.0%;65例行术中冰冻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的61例,阳性率达93.8%;5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误诊率达6.3%,经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甲状腺癌。病理分期:Ⅰ期 37例(46.25%),Ⅱ期 34例(42.5%),Ⅲ期 9例(11.25%)。病理类型:滤泡状腺癌35例(43.75%),乳头状腺癌41例(51.25%),混合型4例(5%)。14例合并有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合并甲状腺腺瘤、6例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疾病。

1.2 方法 本组均采取根治术治疗。操作步骤:术前给予全麻,行“低位领式”切口,常规显露喉返神经,结扎甲状腺包膜,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切断血管分支,而后进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的切除,转移较重时行传统性颈清术,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性颈清术。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至引流液颜色为淡黄色,引流量24 h<10 ml。

2 结果

经根治术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音哑、甲状旁腺损伤功能低下、甲状腺危象、出血等并发症。随访5年,失访病例5例,按照死亡计算,未见出现复发症状的病例。

3 讨论

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但目前国内外关于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颇有分歧,争论点主要为:①是否行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3]。②甲状腺自身的切除范围。马宏岩等[4]认为,术前于甲状腺周围腺体或结节内注射1%亚甲蓝,术中根据淋巴结蓝染分布来决定对淋巴清扫与否及清扫范围,可提高准确性。甲状腺自身的切除范围:患侧全切+对侧大部切除+峡部全切、双侧全切、肿瘤患侧叶全切除等。因此,术前的明确诊断及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甲状腺癌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症状方面、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诊断等。通过这些诊断方式的合理应用,一般可对患者确诊,对于术前仍未确诊的患者,术中应常规进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从而明确诊断、确定手术范围及手术方式。近年来,国内外普遍认为治疗甲状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根治术,根治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转移和复发,而且对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采取甲状腺癌根治术,无一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音哑、甲状旁腺损伤功能低下、甲状腺危象、出血等并发症。随访5年,未出现复发症状的病例。说明采用根治术疗效较为理想,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Liu S,Semenciw R,Ugnat AM,et al.Increasing thyroid cancer incidence in Canada,1970-1996:time trends and age-period-cohort effects.Br J Cancer,2001,85(9):1335-1339.

[2]郑泽霖,孙辉,盖宝东.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5):407-408.

[3]张清华,王瑞华,卓宜盟.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11):1169-1172.

[4]马宏岩,李迅庚.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6):453-455.

猜你喜欢
结节性甲状腺癌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