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2011-08-15 00:42肖泽敏唐昌容刘中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脑水肿瞳孔颅脑

肖泽敏 唐昌容 刘中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143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8~67岁;急危重症者89例,在抢救室死亡11例,入院后死亡28例,轻型25例。

1.2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如脑挫裂、颅骨骨折等来诊时大多数处于昏迷,有意识障碍、血压低、脉细弱、烦躁、失血性休克,也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具有突变、多变、易变的特点。此病来势危急,死亡率高,因而如何做好急救工作,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3 观察病情 做好急救工作: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律,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停止,有时可出现呼气大于吸气,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是病情恶变的重要标志。此时应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就地抢救,即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迅速给氧:氧流量4~6 L/min,因为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改善缺血缺氧情况,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采用持续有效的吸氧,以维持呼吸功能。重者可立即作气管插管,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②观察血压变化:血压升高、脉慢而强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多由颅内血肿或颅内水肿所致。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而不能保证脑部血液供给时,可迅速下降,此时脉搏快而弱,应警惕有失血性休克或颅内血肿已形成,应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处理。③观察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为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意识障碍的各期临床表现,如患者有剧烈头痛、呕吐频繁、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说明颅内继续出血,颅内压增高,应警惕出现脑疝,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处理。如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颈项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为临终先兆,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④观察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标志着有颅脑损伤,其程度是颅脑损伤病情的轻、重、缓解等情况的表现。为此,在观察意识障碍的同时,也能迅速掌握病情变化。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说明病情很重;如患者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提示颅内病变加重。如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由昏迷至嗜睡、至朦胧状态,呼之能应,说明病情好转。在抢救的同时,要观察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如腹腔内脏器及四肢等复合伤。

2 护理体会

2.1 在抢救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时既要争分夺秒,又要忙而不乱;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共同合作。为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口头医嘱、重复医嘱、给药途径等均应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如输血、输液、给药等,一定要做到及时、迅速、准确。将抢救中用过的安瓿、血袋等应统一存放,以备事后查对,做到万无一失。

2.2 对颅脑损伤患者除采取积极抢救和药物治疗外,护理工作也起着一定作用。我们的护理经验为:①对于颅骨骨折、出血多、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意识障碍者,应通知医生进行手术处理。术后2~5 d应注意是颅内脑水肿最高期,如护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抬高床头30°,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皮下组织水肿,控制液体量,每日不超过2000 ml。②对颅脑损伤伴耳、鼻、脑脊液外漏者,为防止颅内感染,不能用棉花堵塞,不能用水冲洗,要用无菌棉签轻轻擦去,并在头下垫无菌治疗巾以减少感染。③对于颅脑损伤后早期出现高热者,多由于脑干损伤或下丘脑部损伤所致,情况严重。因高热可使代谢增强,加重病情,促进脑水肿。为此,应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法,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冰帽等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④对长期昏迷的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协助患者翻身,4~6 h翻身1次,避免发生褥疮。⑤对颅脑损伤术后失语、瘫痪,甚至癫痫等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以帮助患者建立起生活信心,使之早日康复。

2.3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除积极抢救治疗护理外,还要注意预防并发症。为此,我们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积极采取急救措施,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欢
脑水肿瞳孔颅脑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家兔烫伤早期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与MRI成像的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