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外伤及急腹症的应用体会

2011-08-15 00:42张晓利顾莹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穿刺术外伤腹膜

张晓利 顾莹莹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外伤及急腹症的应用体会

张晓利 顾莹莹

目的总结诊断性腹腔穿刺在外科急腹症和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依据腹腔穿刺术作出诊断的92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2例患者中共进行腹穿115次,除2例经B超诊断为脾被膜下破裂,2例为腹膜后(外)血肿,经保守治疗而愈合外,其余均及时手术并证实诊断,总阳性率达100%,准确率达97.7%。结论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及腹部外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科学的诊治疾病的好方法。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急腹症;腹部外伤;诊断

腹腔穿刺术是普外科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特别适用于外科急腹症、腹部外伤的诊断。它简便易行,可以快捷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妥善治疗。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对92例急腹症、腹部闭合伤患者进行腹腔穿刺115次作为辅助诊断,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92例,其中男38例,女54例。其中年龄最大79岁,年龄最小12岁,平均36岁。发病至穿刺时间最长37 h,最短1 h,共计穿刺115次,其中,腹穿首次腹穿提示阳性者83例,2次阳性者3例,阴性者5例,假阴性者1例(手术证实)。腹部闭合性损伤69例(75%),急腹症23例(25%)。

2 方法和结果

2.1 穿刺点的选择 应因不同病种而异[1,2],在外伤性内脏损伤时宜选:①左、右下腹部,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 3交界处。②在脐与腋前线交叉处。③如穿刺阴性亦可在上腹部肋下腹直肌外侧。④必要时亦可取腹中线脐下2 cm处[2,3]。一般不宜在腹直肌上进行穿刺[1],以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肝胆胰及腹腔脓肿病例,可根据理学检查和B超检查确定恰当的穿刺点。

2.2 穿刺方法 根据本组经验,为提高首次穿刺阳性率,先让伤员侧卧3~5 min,使腹腔内液体积聚。取普通9号注射针头或长穿刺针头,腹部外伤患者穿刺点选在外力作用部位边缘或叩诊移动性浊音区内,并避开腹直肌,避免刺入腹壁血肿或腹壁血管内而造成假象;急腹症患者穿刺点选在压痛及肌卫明显处(以左右下外侧腹为优)。为减少伤员痛苦,也可用利多卡因做穿刺点浸润麻醉。操作要轻柔耐心,缓缓进针,进入腹腔后要缓缓抽吸,边退边吸或多方向抽吸,如一次穿刺阴性并不能排除内脏损伤的存在,必要时还可重复或多部位穿刺。本组有3例重复穿刺才获得阳性结果。对穿刺阳性者,要将抽出液进行必要的检验分析,以明确诊断。

3 讨论

3.1 腹腔穿刺术在临床外科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疗技术。因当腹腔穿刺为阳性时,它可为急腹症和腹部外伤患者的诊断提供最客观,最准确,最直接,最有价值的证据。其在急腹症和腹部外伤中的运用属诊断性穿刺,适应证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昏迷,休克以及其他病情危重的情况下,患者不能配合检查或不允许过多辅助检查时,腹穿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准确的诊断急腹症、腹部脏器损伤,确定剖腹探查指征的重要方法。

3.2 腹腔穿刺后,根据穿刺液的颜色、浊度、成分,可迅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方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即便是穿刺阴性,也对病情的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阴性可能与腹腔内游离液体较少等因素有关外,尚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此部分病例可因多次,多部位,不同时间穿刺而获阳性结果,但仍有可能失败,这也是较常见的现象。因此,阴性或“干的”腹腔穿刺没有诊断意义。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得到液体,即表明腹腔穿刺不能提供情况,不能排除腹内病变,须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腹腔穿刺与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符者,可行腹腔灌洗术,可发现部分阳性病例.

3.3 虽然腹穿是普外临床常用的、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但也不可过分依赖;要把腹穿情况与临床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本组对2例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患者进行了剖腹探查,结果1例为后腹膜血肿,1例为肠壁挫伤;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顺利恢复,痊愈出院。此2例患者可以不通过手术而治愈,应予重视。

3.4 腹腔穿刺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高,临床操作过程中,无1例发生肠腔穿破肠液外溢及其他并发症,较为安全可靠。总之,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对穿刺结果的判断,腹腔穿刺术必将在急腹症的诊断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79-486.

[2] 孙衍庆.外科治疗手册.第1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34-135.

[3] 李建业.腹腔穿刺诊断术的临床应用.实用外科杂志,1985,5 (5):243.

136500吉林省梨树县中医院

2.3 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2.3.1 适应证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施行穿刺:①腹部闭合性损伤,怀疑内脏破裂者。②诊断不明的腹腔积液。③鉴别胃肠穿孔、胰腺炎、胆囊炎等所致的弥漫性腹膜炎,并为是否手术探查提供佐证。

2.3.2 禁忌证 ①用一般方法可以明确诊断者。②腹部手术瘢痕部位。③膀胱充盈未行导尿者。④腹腔局限性炎症,疑有内脏粘连者。⑤腹胀明显,极度鼓胀者。另外,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宜在子宫外缘1~2 cm处穿刺。

2.3.3 注意事项 由于普外患者病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行腹穿刺时,应注意下列情况:①骨盆髂翼粉碎性骨折常并发腹膜后血肿,其位置较浅,易被视为腹腔而被误穿。②对于肥胖者,因腹壁脂肪太厚,注射针头宜选用短斜面的17~18号粗长针头,使其能够到达有效抽吸范围,避免失败。③对于结肠,尤其是左半结肠穿孔时,可能会出现穿刺阴性,须注意提防。④对腹穿抽出液必须做理化检查,必要时需做细菌检查及培养。

2.4 穿刺液的一般分析和临床意义 腹腔穿刺吸出的液体,有时肉眼就可辨别是内出血还是化脓性腹腔病变,确实不明确时,可送标本做显微镜或生化检查。①穿刺液如为不凝鲜血,量为0.1 m l即相当于腹腔内积血1000 ml[3]。②穿刺液混浊,有脓细胞为急性炎症。③穿刺液为淡黄色,有尿味,可能为膀胱破裂。④如为胆汁样渗液,可考虑胆囊坏疽。⑤淡褐色带酸性渗液,可考虑胃、十二指肠穿孔。⑥淡红色血性混浊渗液,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或坏死性出血性胰腺炎。⑦水样液体,蛋白测定在3 g/100 ml以上则属漏出液,提示门脉高压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为其他机械性原因引起。蛋白测定超过3 g/100 ml,则属渗出液,提示炎症或新生物侵犯腹膜引起[2]。

2.5 结果 在92例患者中共进行腹穿95次,除2例经B超诊断为脾被膜下破裂,2例为腹膜后(外)血肿,经保守治疗而愈合外,其余均及时手术并证实诊断,总阳性率达100%,准确率达97.7%。

猜你喜欢
穿刺术外伤腹膜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防治策略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立体定向穿刺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