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在新生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2011-08-15 00:42安永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0期
关键词:肌松麻醉药七氟醚

安永辉

随着科学的进步,围产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生儿存活率日益增高。必然导致有更多、更复杂疾病的新生儿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麻醉管理给麻醉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七氟醚有芬芳味,无呼吸道刺激。易于被小儿患者接受,且诱导快,恢复快,过程平顺,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因此七氟醚是小儿手术麻醉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1]。现选择32例新生儿手术,探讨七氟醚在新生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生儿手术32例,ASAⅠ级,患儿均无明显心肺疾病。其中男18例、女14例。入院时年龄2 h~28 d,体重1.6~3.9 kg,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禁食6~8 h,禁饮4 h。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给予阿托品0.01 mg/kg肌内注射。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将面罩密闭于患儿面部。氧流量调节到6L/min,APL阀处于开放状态,保持患儿自主呼吸,逐步调整七氟醚浓度。开始由1~2%七氟烷30 s到1 min,逐步加大吸入七氟醚浓度,维持七氟醚浓度在4~5%之间约3~4 min。开始吸入七氟醚同时,缓慢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ug/kg。时刻注意观察患儿胸廓起伏、呼吸频率、幅度、及呼吸末二氧化碳波形。调整吸入七氟醚浓度,尽可能保持患儿自主呼吸。随着吸入麻醉药物剂量增加,静脉药物逐步起效,患儿自主呼吸逐渐减弱。这时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行加压通气。常规监测 BP、HR、ECG、SpO、PETCO2,术中维持吸入3~4%七氟醚,静脉泵入1~2ug/(kg·min)瑞芬太尼。手术结束缝皮时停药。

2 结果

诱导时除起初有7例发生体动反应拒吸麻醉药外,诱导过程均顺利。呼吸道分泌物少,肌松良好,插管条件良好。无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血压、心率无明显波动,诱导过程顺利。术中维持平稳,术后自主呼吸很快恢复,苏醒快而完全。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合并有各种各样的器质性或功能性问题,对麻醉医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所以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对新生儿生命体征干扰小的药物。希望它起效快、消除快、毒副作用小、可控性好。而七氟醚恰恰具备这些特点。它是一种卤族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快、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几年来常用于小儿麻醉。新生儿有些疾病包括(食道闭锁、幽门狭窄、肠梗阻)这些手术,诱导时应尽量保持自主呼吸,避免加压控制通气防止发生反流误吸。新生儿体重较低,发育也存在差异,静脉诱导很容易发生呼吸抑制。不得不进行加压通气。新生儿氧储备小,也不适合进行快速诱导插管。七氟醚则具有保留自主呼吸插管的优势。新生儿呼吸节律不规则,易发生呼吸暂停,术中应用肌松药后,术后拔管时间显著延长,而且术后易发生呼吸抑制。七氟醚的优势还在于患儿可耐受高浓度吸入及浓度的快速改变。有一定的肌松作用,并加强肌松药的作用[2]。新生儿由于喉头位置较高,插管相对困难,如有插管困难患儿停用七氟醚后患儿自主呼吸会很快恢复。七氟醚由于其可控性好,麻醉深度容易调节,更适于危重症新生儿的麻醉管理。同时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毒副作用小、可控性好的特点应用于新生儿手术的麻醉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1]张春艳,刘宝江.七氟醚的临床应用.现状医学综述,2008,14(7):1073.

[2]杨梵,黄文起.七氟醚在成人手术门诊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3(1);239-241.

猜你喜欢
肌松麻醉药七氟醚
三级库药品管理模式在麻醉药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药理学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