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2011-08-15 00:42王花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2期
关键词:移情负性矛盾

王花云

1 正性矛盾

本文所讨论的“正性矛盾”是医患之间非传统意义矛盾的“矛盾”,通常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感情中立性”。护士角色在感情上的中立,可预防在客观治疗过程中主观性。如果医护人员在感情上太接近患者,感情用事,影响其客观的考虑治疗方法与护理,即所谓“亲则乱”,护士应当理解患者的心理知觉,但不能体验这种感觉,感情上的中立性特别是针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和异性患者时异常重要。

1.1 护士也会经历临终患者的五个心理阶段众所周知,无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会有患者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的心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除个别患者一开始就接受死亡的病例除外,大多数患者都会经历五个心理期。医护人员若处理医患关系不当,同样会经历和患者一样的上述五个心理期。

案例:呼吸科,一名24岁的患者来院就医,症状为原因不明的发热咳嗽,轻微贫血。医师建议暂时留院查看,期间与护士小刘成为好友。几天后经胸片检查医师初步诊断患者所患疾病为转移性扁平细胞肺癌,最多还有六个月的生命。此诊断结果对于已经和患者形成好友关系的小刘是不可接受的,她认为仅仅是胸片上的几个点不能就给患者判“死刑”,觉得还可能会是肺结核、肺脓肿小灶。每当患者问起检查结果时,小刘都以诊断结果还没出来的借口拒绝告诉患者病情,同时安慰患者只是简单的发烧和咳嗽不会有什么大病。此时的小刘正在经历死亡五部曲中的第一步——否认期。同时小刘请求主治医生做肺组织活检以得出确切诊断,由于肺活检为侵入性检查,医师担心外伤会使机体抵抗力低下造成病情恶化,拒绝了小刘的请求,从而引起小刘情绪波动不定、烦躁,这进入了五部曲的第二个阶段——愤怒期。当然,医师的初步鉴定不会隐瞒太久,患者很快得知,并且觉的简单的咳嗽就断定是肺癌也不太符合情理,加上小刘的怂恿下要求做肺穿刺活检。结果还是肯定的,这时,他才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对其以前感情用事表示抱歉,这也映射了第三期——妥协期,此时小刘情绪低落,对于朋友轻微的症状来院检查而结果是患了不治之症的经历感到极度同情与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但最后以积极的状态劝说患者接受治疗,并从这次教训中认识到自己在技术与心理方面的不足之处,这也就是最后的接受期。

在上述案例中,显然由于小刘没有遵循“感情上的中立性“这个原则,在感情上太接近患者,感情用事,在以客观为主的治疗过程中主观性太强,影响了医师的治疗计划。1.2小刘对于患者的情感发展也可看做是“反角色移情”。移情可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前者是爱怜情感的转移,如友爱、温存、同情等;后者是憎恨感情的转移,如愤怒、敌意、不满等。医务人员应耐心、冷静的对待,通过移情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心理上的症结问题,疏导患者进一步发泄被压抑的强烈情绪体验,从而真正领悟到潜意识的动机。小刘在与患者无意间做了角色对换后由于友情因素把患者所要经历的情感转移到了自己身上,这种过分移情而导致自身的愤怒、抑郁与其类似的心理障碍,已经打破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护理”原则,进而影响了针对患者进行的科学性治疗的流畅性。

为了避免这种失误,护士不仅要实施好对患者的病理与心理的护理,同时把握好自己的心理护理也极其重要,针对此情况规范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1.2.1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护士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她们与患者及家属的接触时间最长、联系最多,和医生在工作上又密切合作,这些复杂的多角联系,要求护士必需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1.2.2 规范的教育与自我调控结合在医护人员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严格的、规范培训是核心。同时,指导和培养自我调控结合的能力也具有现实性。由于人格特征性,耐受性,挫折经验,认知态度与应对能力不同,往往在相同情况下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和应激水平不尽相同,积极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是培养护理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1.2.3 现实形象与理想模式相结合医护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以最终符合社会角色需要为目标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往往存在差距。通过正面的典型宣传,找出差距制定目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形象逐渐缩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2 负性矛盾

本文所指的“负性矛盾”指传统意义上的医患之间的矛盾。例如医疗纠纷,医疗纠纷是指医疗行为,在医方与患方之间产生的医疗过错、过失、侵权等赔偿纠纷。医疗纠纷通常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这些过错往往导致患者的不满意或造成对患者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比如说护士操作不当,造成患者院内感染或大出血危机生命。除了由于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外,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这类纠纷可以是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患者的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另外,文化的不同以致护士冒犯患者宗教信仰或侵犯隐私权不经意间泄露患者的隐私,使患者的身体或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以致矛盾激化。在我国,医疗纠纷造成的负性矛盾占大多数,也是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

2.1 针对负性矛盾规范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2.1.1 敏锐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要求护士不仅可以从患者的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等情况获取患者的信息,而且能从患者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哭泣,叹息,呻吟,咳嗽等多方面察觉到患者的症状和心理需要。

2.1.2 准确的记忆力准确的记忆力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一方面,护士要执行医嘱,每项任务都必须数量量化,这就要求记忆准确。同时,护士面对患者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病情是不断变化的,护理计划、用药品种和数量也在相应不断的改变,一旦相互混淆,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2.1.3 独立思考的能力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互不相同的患者,每个患者的疾病又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虽然医嘱是医生思维的结果,应当执行。但是护士如果像“机器人”那样执行医嘱,缺乏思维的独立性,也同样会在盲目执行中出现差错事故。有独立思维品质的护士并不把医嘱当成金科玉律,而是从病程的动态变化中发现问题,拟定全面的护理计划。

3 解决“正性矛盾”和“负性矛盾”护士要具备的共性

3.1 良好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地,学校在进行医学和护理学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学生职业态度、理想及价值观的教育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崇高的职业精神。

3.2 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由于许多疾病的发生因素与社会的心理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后尤其是在诊疗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这些要求护士不仅要学习医学的各门课程,还要学习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要求医学教育要适应医学模式的变化

3.3 自我修复有位心理学教师对我说过,医务工作者就像是一个垃圾桶,里面装了患者的痛苦、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清扫”,就会使自己身体内的毒素越来越多,最终会把自己搞垮。所以我们应当有个宣泄点来释放这些心理垃圾,如:乐器、运动、书等,我们的这些爱好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来释放自己,宣泄情感,净化心灵,自我修复。

[1]王宇中.医学心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158-201.

[2]李新天.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周院生.医疗纠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3.

[4]李维亮.护患关系对精神病人康复信心影响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3,17(5B):565-566.

猜你喜欢
移情负性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