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序

2011-08-15 00:53骆小所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傣族文学

骆小所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阅读了整本文稿,我感到本书以“散”拓展了思维空间,以“论”揭示了民族文化之“理”、民族文学之“理”和民族教育之“理”的真谛。从中,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长期工作在边疆高校教师心灵的回声。《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是高徽南老师的个人专著,它像一杯清醇甘美的酒,读起来我们可以感到它的味道悠长;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境的回望,感受到作者研究历程的千滋百味。整本书燃烧着作者对学术研究的炽热之情。这个情,是那样的真实,是那样的贴近边疆西双版纳原生态的文化。我们感受到作者理性之心的深化,理论的明晰和深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古人留下的著名的治学格言,也是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学问五彩缤纷,充满诱惑力,有心智的研究工作者,都有理想、憧憬和追求;否则,就心无大志,无所建树。学术的花苑是那样的纷繁,人生苦短,韶华难留,这样就要求我们研究者选准目标,持之以恒,以求 “金石可镂”。

高徽南老师 198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自愿接受国家的分配,又返回故乡西双版纳,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她一面教学,一面以西双版纳文化、文学和教育为研究课题,撰写了《傣族神话的思维特征》、《论傣族叙事诗的审美特点》、《南传佛教与傣族传统生态观》等一系列研究论文,参与主编了《勐泐傣学》、《西双版纳论坛》等。主持完成了云南高校研究课题 “傣族传统生态观成因研究”。由于她的研究以故乡文化为主,所以,她的研究具有鲜活性、可读性、思想的深刻性。她的语言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就像和朋友交谈,让人阅读时具有可接受性。人们阅读时就能消化,就能吸收,它充满着青春的激情。

高徽南老师的《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主要以西双版纳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她用乡俗之语,对西双版纳的文化和教育的根根卯卯,枝枝叶叶,从源到流论说得明明白白。这些都是高徽南从小见过、听到过的事,所以她论述时给人以举重若轻之感,没有刻意的艰深与古板,缜密中自然透着生动。我深感,《民族文化、文学与教育散论》值得一读。

2011年 3月 28日于春城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傣族文学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
我与文学三十年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