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的油气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评价

2011-08-15 00:46西安外事学院
财会通讯 2011年35期
关键词:资本化成本法增加值

西安外事学院 雷 鸣

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获得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之一。油气勘探活动支出是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从油气勘探成本核算角度出发,往往不能如实反映油气成本的构成和油气成本的形成,从而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可以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引入资本成本,通过对石油天然气行业成本核算法和经济增加值的研究,把经济增加值引入油气成本核算,可以使得成本信息更加完整,更有利于管理者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出发来进行决策。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成本核算与经济增加值的结合使用,以期对石油行业会计提供一个思路。

一、经济增加值理论渊源

EVA,即经济增加值,是指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债务和股权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所得,经济增加值将资本成本率纳入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从股东利益出发,将股东财富与企业的业绩紧密结合,更加注重股东资本的增值以及真实利润的提升,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实际价值的创造能力。经济增加值分析指标,与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不同的是,EVA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量化了企业提供给投资者的增值收益,消除了传统会计利润对于使用债务资本有偿、使用所有者资本无偿的差异,避免高估企业利润,真实地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和企业实际的盈利情况。

EVA,即经济增加值,渊源于剩余收益的思想。早在1938年,Preinreich就指出资本价值(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会计账面价值与超额利润(excessgrofit)的折现值之和,其将超额利润定义为每单位资本投资的利润减去单位资本投资的利息 (即单位资本的剩余收益)。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Stewart博士1991年提出,由美国Stern&Stewart公司倡导。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的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是税后净营业利润与投资者以同样资本投资于其它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EVA是对经济实质有所扭曲的会计处理进行适当调整,针对出于谨慎性原则将一些实质上的资本支出予以费用化处理的项目向资本的调整。用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其本质是属于权益者所有的真实利润,即资本所增加的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仅扣除债务资本成本、不考虑权益资本成本的会计利润。

二、油气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油气行业的生产对象是不可再生的油气资源,具有特有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即企业为了寻找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所进行的投资有可能未发现商业可采储量。油气勘探支出是油气行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矿业会计实践中,对油气勘探活动支出的会计处理,有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两种。成果法主张只有发现探明储量的勘探成功井才能予以资本化,而对于未发现权益区的不成功井,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费用、勘探干井等相关的支出要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在完全成本法下,把勘探、取得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发生的所有勘探支出都应当予以资本化,因为勘探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所有支出都应具有同样的性质。

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都是以历史成本来确认计量的。两种方法的差别是:成果法把未找到探明储量的一切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而发现的探明储量作为资本性支出,加以资本化,也就是直接把成功勘探成本和发现商业可采储量价值紧密地联系起来。对于勘探油气过程中发生的成功和不成功费用,全部成本法认为是发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必须的,为了发现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产生一定数量的干井,就像成功井一样是必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一切勘探开发成本都和探明储量有直接联系。因此,勘探成功井和勘探干井的相关支出都应该作为石油和天然气成本的一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加以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也就是说,全部成本法并不考虑勘探费用和探明经济储量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成果法强调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勘探风险,而完全成本法将其忽略。长远看,比较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账务处理,两种方法对油气企业资产和会计收益并没有实质影响。因为在一段期间内,企业发生的勘探支出和发现的商业储量价值是一定的,两种选择产生的会计成果实际是一样的。完全成本法将所有勘探支出先予以资本化,再进行摊销,而成果法则将干井费用全部确认当期费用。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对费用确认所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是导致当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大幅增减的根本原因。考虑石油天然气资产的定义还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递耗资产(wasting assets),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可被认定为无形资产的非钻井勘探支出(主要是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支出)于发生时记入当期损益,折耗额可按照单个矿区计算,也可按照若干具有相同或类似地质构造特征或储层条件的相邻矿区所组成的矿区组计算。

由于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会计理念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在处理结果上的巨大差异。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所倡导的成果法,要将大量的未探明储量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石油天然气公司当期净收益和净资产大幅地减少,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财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勘探活动频繁的新设油气田企业影响更为巨大。对Touche Ross&Company相关的36个油气田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如果企业被要求由全部成本法转换到成果法,本来可以全部资本化并分期摊销的勘探费用现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净收益则就会下降20%,资产下降30%,权益下降16%;第一波斯顿公司的调查分析表明,油气企业要从全部成本法转变到成果法核算成本,净收益的减少会高达55%。在成果法下,扩大或缩减勘探支出规模对管理者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利润表等财务报告可能不能正确反映成功发现新储量的相关信息。为增加净利润而减少勘探支出,使得新储量很难被发现。当新增储量下降,而生产还需持续进行,这必将导致油气田企业已探明储量地耗尽,失去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和未来利润增长源泉。另一方面,有极佳勘探项目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勘探工作量,又会导致勘探干井费用的增加,使报告收益减少,较低的报告利润和较少的净资产将会使企业陷入筹资困境。中小油气田企业大多资金短缺,主要依赖对外筹措资金来维持勘探活动和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必然会减少勘探活动,管理者也会在任期内加大生产、缩减勘探支出,这些短期行为会使油气行业竞争乏力、后劲不足,影响国家石油安全和经济发展。

三、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油气行业的成本核算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特性之一就是高风险,企业为了获得商业石油矿产储量所进行的投资有可能未发现经济可采储量。成果法中将与探明储量没有直接联系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费用(G&G)、勘探干井等都费用化,而只有勘探成功井由于其有助于以后的开采活动,能够在未来带来现金的流入,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应该资本化。由于勘探石油和天然气过程中发生的非成功成本不可完全避免,全部成本法认为,不论结果如何,所有勘探生产活动都是为发现和开采出石油天然气并最终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个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勘探支出都应资本化。

目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油气田企业采用成果法核算成本,为了真实反映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的业绩,借鉴经济增加值会计调整的核心理念,企业在按27号准则计量利润的同时,可以依据完全成本法的核算思想,对油气田企业发生的勘探费用进行调整,勘探费用主要包括干井成本、地震成本和其他勘探成本,是对企业未来收益和长期发展有贡献的支出,将不成功项目的成本予以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对于已资本化成本的折旧、折耗与摊销,在公认会计准则倡导的成果法下,已资本化的成本将分别使用探明储量和探明开发储量来折耗,即对于取得成本的摊销使用探明储量,而对开发成本的摊销使用探明开发储量。但在EVA思想下,将已资本化的成本与未来预计开发成本一起使用探明储量来摊销。EVA体系与经济资本相结合能够正确地评价油气田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引导管理者和员工改变其行为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1]陈宇学:《对经济价值的几点思考》,《财会通讯》(综合)2005年第1期。

[2]陈兆钦:《对用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绩效的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3]赵选民、何玉润:《关于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4]吴杰、廖洪:《国际采掘行业会计研究综述》,《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

[5]潘飞、沈红波、郭浩环:《作业成本法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系统·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财经论丛》200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资本化成本法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