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

2011-08-15 00:49左晓磊石家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41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畜产品添加剂饲料

左晓磊 石家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41

影响畜产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污染、饲料安全、有害微生物、转基因产品、人为因素等,而饲料作为人类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原料,其质量问题与畜产品的安全密切相关。饲料中存在的不安全或具有安全隐患的因素很多,某些方面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关注和解决其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就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饲料因素做一简要综述。

1 畜产品安全与饲料安全

畜产品安全是指畜产品中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的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隐患。而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并且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生产的畜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饲料安全是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饲料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会影响畜产品品质,进一步危害人类健康,另一方面畜禽采食有安全性问题的饲料后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仍将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

2 饲料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畜产品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威胁畜产品安全的因素涉及畜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但饲料因素引起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饲料安全即食品安全的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晚发展快,因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及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饲料引起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2.1 饲料添加剂的滥用特别是药物添加剂的滥用

国家将饲料药物添加剂作为兽药管理,每一种药物添加剂都规定适用动物、用途、用法、用量、休药期等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其产品标签中标明,而许多生产企业不执行国家规定,任意添加,产品标签混乱甚至不标示、不明示。

2.2 滥用兽药特别是使用违禁药物

如激素类、镇静剂及抗生素等,不遵守停药期、不遵守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可应用于饲料工业,但它们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生产过程中若计量不准、搅拌不匀,极易造成蓄积中毒。

2.3 超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类添加剂

我国将维生素类、矿物质元素类添加剂划为营养饲料添加剂,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添加剂的添加只规定了最低量,生产企业超量添加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一些矿物质元素添加剂的原料质量比较差,某些还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

2.4 饲料的经营管理滞后

目前我国对饲料产品经营管理不规范,饲料产品的经营条件差、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普遍存在,饲料产品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企业不适当宣传也造成许多饲养上的误区,以致乱用各种添加剂。

3 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饲料因素

3.1 饲料原料

优质的饲料原料是生产安全饲料的前提。饲料原料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产地地理条件、原料加工工艺、贮藏条件及有无人为掺假等。因此,饲料加工应尽可能选用来自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原料,以确保原料符合生产安全畜产品标准。

3.1.1 饲料本身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

饲料本身含有一些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胃肠胀气因子、硫葡萄糖苷、棉酚、生氰糖苷等,它们对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动物的脾脏及肠道具有伤害作用;硫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恶喹烷硫酮等,可导致动物甲状腺肿大;棉酚特别是游离棉酚,具有极强的毒性,对动物的危害更大。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人食入后即可造成中毒。

3.1.2 动物性饲料

一般将来源于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饲料称为动物性饲料。常用的有肉粉和肉骨粉、鱼粉、骨粉、贝壳粉及蛋壳粉等,如果这些原料中含有致病因子,则会导致动物患病,进而危害人类健康。例如克雅氏病主要是人食用了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牛肉后,通过消化道感染,致病因子进入人肠道淋巴组织后,在其中繁殖,随后经循环系统到脾、扁桃体,最终宿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蛋白右旋结构,造成海绵状脑病。

3.1.3 化学性污染

化学物质污染的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可导致动物中毒甚至死亡。这些物质主要有二噁英、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氯代芳烃、硝基芳烃化合物等,其中不少污染物质具有难降解、易蓄积、毒性强的特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二噁英在自然界含量很少,但稳定性高,对人和动物有多方面的危害,可以长期蓄积,除具有一般毒性外,还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而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石油及植物秸秆等,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环芳烃类致癌物质,如3,4-苯并芘等,其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的烹调过程中不易被破坏,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导致胃癌、腺体癌和血癌等。

3.1.4 霉菌污染

引起饲料霉变的微生物主要有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等,尤其是黄曲霉菌对饲料原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霉菌易生长繁殖,饲料霉变不仅降低了饲料的适口性及营养价值,更严重的是产生多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危害最严重,是目前所有致癌物质中毒性最大、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其次还有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单端孢霉毒毒素等,这些毒素除对动物本身有很大影响外,残留在畜产品中的霉菌毒素对消费者来说,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人的死亡。

3.1.5 细菌和病毒污染

细菌和病毒污染饲料并随后污染畜产品,这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朊病毒等,可以通过饲料使动物致病,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并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饲料厂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避免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因此各种饲料原料在入厂前应注意其新鲜度并严格检测病原微生物对饲料原料的污染,以防止细菌或病毒的传播。

3.1.6 含有农药残留的饲料

动物饲料主要来源于植物,而现代植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农药导致植物性饲料的农药残留,如有机氯杀虫剂中的DDT、γ-BHC、硫丹等使饲料受到污染,动物采食后会造成组织和其产品中农药的残留,进而危害人类健康。谷物和牧草饲料中农药残留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酯类农药,这些农药主要蓄积于人体的脂肪组织,其次为肝、肾、脾、脑。有机氯农药通过动物产品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肝细胞病变,导致脂肪肝,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达到一定储量后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皮肤刺激症状。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坏神经系统,出现头痛、疲乏、健忘、运动失调等症状,对人畜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此外,农药使用量过大、过频以及停药期短也是造成农药残留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已将农药残留量的控制列入饲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3.1.7 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和着色剂

饲料中添加的一些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盐类,对动物和人具有潜在的危害。添加人工合成的着色剂,也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人们一般选择天然着色剂。

3.1.8 饲料的二次污染

饲料在储运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如畜禽的粗饲料(块根、块茎、青绿饲料等)、糠麸类饲料、谷实类饲料,主要是作物的皮、壳、根等废弃部分,可富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并残留一定量的兽药或农药,且这部分的兽药或农药残留量远比可食用的部分要高。

3.1.9 转基因饲料和转基因微生物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在农业中的应用,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物用作饲料的比例越来越高。转基因作物具有提高产量、减少除草剂及和杀虫剂的使用、增加植物抗逆性、延长食品货架期、改善营养组成等特点,故其种类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一些专业用能克服常规饲料缺点的饲料作物,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低毒菜籽、高蛋氨酸大豆等饲料原料已应用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中。转基因饲料对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安全性影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这些转基因饲料是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需进一步从科学、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但有研究报道,转基因微生物应用于动物后,微生物可以经过消化、呼吸等系统释放到环境中,从而对环境质量或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并由此影响畜产品的安全。

3.2 饲料添加剂

为了获得更多的畜产品,人们常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畜禽快速生长所需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如不按规定使用,通过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蓄积,最后会随畜产品进入人体中,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引起死亡。目前我国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添加剂共6大类55种,主要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性激素(如已烯雌酚、雌二醇、孕酮等);蛋白同化激素(如磺化酪蛋白);精神药品(如安定、安眠酮等);抗菌素类(如氯霉素、呋喃唑酮等);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我国《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及配套的规章对兽药和药物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剂量、使用方法、停药期,均有明确的规定。

3.2.1 抗生素药物

目前饲料中常添加抗生素作为抗菌及动物促生长剂,抗生素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添加使用抗生素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超量添加抗生素、不执行停药期的规定而使抗生素残留等。重复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也会造成超量用药,其造成的兽药残留进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常吃有兽药残留的肌肉和内脏,人体就会产生抗药性,助长抗药性微生物的生长及耐药菌株的出现,致使人生病后服药无效,严重者还会产生过敏性休克。抗生素残留对人体肾脏造成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核黄素缺乏和紫斑性损伤;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残留能引起儿童脑神经发育异常,听力下降;氯霉素残留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牛奶中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易引起荨麻疹。抗生素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风味,而且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并有可能成为动物耐药菌株向人类传播的主要途径。此外,在饲料中添加的其他药物添加剂还有磺胺类、呋喃类、咪唑类等,这些药物长期超量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生产中只有超量给药才能产生预期效果,结果造成药物残留,增加了疾病防治的难度,同时使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3.2.2 激素类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明确规定,禁止向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等药物。

3.2.2.1 β-兴奋剂

β-兴奋剂种类较多,主要有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塞曼特罗、沙丁胺醇、吡啶甲醇类等,是一类化学合成的苯乙醇胺类衍生物,其脂溶性很高,能提高畜禽的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但β-兴奋剂在畜禽体内代谢慢、存留时间长,容易在动物组织中蓄积,其中以肝、肺的含量最高。添加克伦特罗不仅对动物有毒副作用,损害动物的心血管等组织,而且易残留在肉和内脏中,人食用残留有克伦特罗的肉制品后,心脏和神经系统受到刺激,重症者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慌和气短等中毒症状。

3.2.2.2 其他激素

其他激素如生长激素和性激素,也具有提高家畜的生产性能及增产增重效果。例如,猪生长激素能提高增重和瘦肉率而常被超量添加,人吃了含有雌激素的畜产品,则会影响机体激素平衡,引起女性早熟和男性的女性化,妇女更年期紊乱,孩子的性成熟加快,男人的生育能力降低。镇静类药物如氯丙嗪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安定药,经常用于动物饲料中,则会使动物心率失调,运动不便。激素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对激素的使用各国都持谨慎态度,并对其安全性顾虑重重。

3.2.3 重金属残留及矿物质添加

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微量元素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但是畜产品中重金属和某些矿物质元素残留已成为重要问题。高铜、高铁、高锌、有机砷等对畜禽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过量使用会造成大量的铜、砷等元素在畜禽肝脏中蓄积,往往造成动物中毒,同时随畜禽粪便排出体外,造成土壤、水源污染,反过来又污染饲料原料作物造成恶性循环。

3.2.3.1 重金属残留

饲料工业中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包括铅、汞、砷等。有机砷制剂(阿散酸或洛克沙砷)近年来广泛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砷被机体吸收后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危害人类健康,同时污染环境。因此使用时要严格执行停药期规定,即生猪屠宰前5天停药。如果在屠宰前继续采食添加有阿散酸的饲料,就会导致阿散酸在体内残留。人经常食用含这类重金属残留的猪肉,可导致其在体内的积蓄,最终引发中毒。

3.2.3.2 其它矿物质元素添加

目前,在我国肥育猪饲料中常超量添加铜、锌、铁作为促生长、防腹泻及预防贫血制剂,如果猪长期采食高铜、高锌、高铁日粮,则这三种微量元素会在猪体内蓄积。因此,以采食高铜、高锌、高铁饲料的动物生产的畜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自Braude(1945)发现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125~250mg/kg)可明显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之后,高铜添加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如此,铜的添加量已经达到或超过猪的最小中毒剂量。长期饲喂高铜日粮可使动物肝、肾中铜残留显著增加。当猪饲粮中添加铜100~125 mg/kg时,肝铜含量升高2~3倍;添加铜250 mg/kg时,肝铜含量升高约10倍;添加500 mg/kg时,肝铜含量升高可达70倍。饲喂高铜日粮的猪,其肝、肉等产品中铜含量远远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人食入后可造成铜在肝、脑、肾等组织中积累,从而危害人体健康。高铜添加剂的使用不但影响猪只健康和猪肉安全,还会导致环境污染,破坏土壤地质和微生物结构,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给猪饲喂高铜日粮时,超过90%的铜不能被机体吸收而随粪便排出,粪便施于土壤,会增加土壤中铜的浓度,长期应用会引起土壤铜污染。此外,粪便中的铜如果大量进入水体,可使水质恶化,导致鱼类中毒,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随着铜添加量的提高,锌和铁等元素的添加量也相应增加。高锌和高铁的使用同样会产生类似高铜的后果。动物对锌的耐受性较强,但是日粮中锌水平过高仍会引起动物锌中毒。一般来说,有机锌比无机锌更容易被动物机体吸收利用,因此容易导致锌中毒。日粮中的锌进入动物消化道后绝大部分不能被吸收,最后随粪便排出。如果广泛使用高锌日粮,大量的锌会随粪便排出而进入土壤并使其累积,从而导致土壤锌污染。同时,饲喂高锌日粮的畜禽,其产品中锌含量过高,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而长期添加高铜、高锌等不但可引起动物的某些营养缺乏症、中毒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还可造成环境污染。

3.3 饲料的加工工艺

饲料的加工工艺是一套有机的序列,每一道工序都有可能对饲料安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畜产品的安全。

3.3.1 原料进厂检验制度不完善

原料进厂时检验制度不完善,原料中细杂物质影响产品质量,细杂物中夹带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对加工后产品贮存极为不利,使产品贮存期缩短,影响产品的货架寿命及产品的外观色泽。同时细杂物质太多,会降低物料的整体营养水平和使产品质量不稳定。饲料的保管与贮藏对饲料安全也非常重要,主要是贮存条件的控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及贮藏时间,饲料保管时温度过高可使蛋白质变质,贮藏时间过久过湿可因细菌作用而腐败。

3.3.2 设计配方未考虑地方特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土壤中某些必需营养元素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在设计配方时,要有针对性考虑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与畜体所需的矿物质量,因地制宜,避免过量添加而引发中毒事件。

3.3.3 饲料加工设备

饲料加工过程中所有的金属机械、管道、容器等可能含有某些重金属元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进入饲料。例如由于加工设备与饲料接触部分的间隙会残留饲料残渣,给霉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提供污染的可能,同时给畜禽带来潜在的危害。

3.3.4 饲料加工过程中管理不当

在生产颗粒饲料时,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致使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导致出机的颗粒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在饲料提升管道中积存的物料,如果未定期清理,以及原料仓长期不清理或受到污染,均易引起霉变。

4 保证畜产品安全的措施

解决畜产品安全的核心是应用安全的饲料,并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进一步开发和研制新饲料产品和新技术,使之为实现畜产品安全奠定雄厚的基础。

4.1 健全措施、整合执法、提高饲料安全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饲料安全问题。根据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的特点,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卫生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及《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等。同时改变目前动物物食品安全管理分割的局面,建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行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取消食品监管内外分段管理格局,建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机制,实行食品管理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的制度。

4.2 建立质检机构

建立企业肉品质及违禁药物检测与官方监督抽检相结合,动物免疫与定点屠宰相配合的双重管理机制,发挥政府和企业两个积极性。2001年国家启动了“饲料安全工程”,国家发改委共投资1.9亿元,扶持国家和部省级饲料质量与安全检验机构,用于建立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和饲料安全监控信息网、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改善检测条件、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然而,饲料和畜产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因为这些法规的出台而得到完全解决。部分企业唯利是图,视法规和人类的健康于不顾,违规使用不合格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甚至继续使用违禁药品。其中的原因除了法律意识淡薄、执法力度尚需加强外,关键原因是没有有效办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4.3 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

加速推广应用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开发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如植物提取物、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等。确保饲料安全和安全优质畜禽产品生产,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要以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加速研制并推广生态型饲料、大力推动专用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营养需要量影响的定量关系并将其作为营养需要量数学模型变量,精确动态地评定不同条件下动物特定的营养需要量,科学降低日粮营养供给中的安全裕量及超量供给,减少营养物质的排出。此外,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及饲料营养理论的研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化在饲料生产和经营中的应用水平。

4.4 广泛宣传

严禁使用、严厉查处违禁药物及进行广泛宣传,明确发布禁止用作添加剂的药物名单,如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等。其次加强对禁用药物从源头的打击力度的宣传。再者对养殖企业、饲料、添加剂企业进行培训、宣传、教育。最后是控制源头,加强法规的宣传,全面整顿和规范饲料生产及市场。

4.5 推行HACCP管理

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为保证饲料和食品安全而对生产全过程实行的事前预防性控制体系。HACCP管理使饲料生产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化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的危害,确立符合每个关键控制点的临界限,与关键控制点的所有关键组分都是饲料安全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立临界限的检测程序、纠正方案、有效档案记录保存体系、校验体系,以确保产品安全。HACCP管理实施后,把从对饲料企业最终产品的检验转化为控制生产环节中潜在的危害,饲料生产者利用HACCP控制产品的安全性比利用传统的最终产品检验法可靠,并且能够把饲料安全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略)

猜你喜欢
畜产品添加剂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粤海饲料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