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合农5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1-08-15 00:52
大豆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耕乳油杂草

乔 新

(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绥滨 156200)

1 选育方法及经过

合农59号大豆原代号合交03-96,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合丰39为母本、合交98-1246(北丰11号×ELF)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大豆新品种适应性广、高产、稳产。2010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表现

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5~75厘米,有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种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7~18克。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39.87%,脂肪含量20.64%。接种鉴定结果: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天,需≥10℃活动积温2205℃左右。

2.2 产量表现

2007—2008 年黑龙江省15点区试,平均公顷产量2627.0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13.8%;2009年全省12点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2.5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10.1%;2010年在绥滨县大面积生产,平均公顷产量2725.6公斤,比当地大豆平均亩产增产12.5%。

2.3 适应区域

合农59号大豆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及与其所需活动积温相似的内蒙古、吉林等地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与整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利于大豆获得高产。重茬或迎茬将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种植大豆要选择大麦、小麦、油菜为前茬,大麦、油菜收获早,有利于早整地和积累土壤水分,并利于消灭杂草和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小麦与大豆根系形态分布不同,通过换茬可调节耕层养分的合理利用。实行3年以上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及葵花茬和其他杂豆茬。重、迎茬大豆由于病虫害发生严重,养分消耗单一,破坏养分平衡,加之根系分泌物的毒害,造成减产,一般重茬豆减产20%~30%,迎茬豆减产5%~10%。

3.2 增施农肥,合理利用化肥

农肥作为一种完全肥料,可以平衡供给大豆营养,改善耕层土壤的生态环境。一般亩施优质农肥1500公斤,农肥与化肥结合施用,一般亩施尿素5.3~6.7公斤、二铵11.7~15公斤、50%硫酸钾5~6.7公斤。利用播种机进行两次施肥,并做到分层深施来提高肥料利用率。第一次在播种前,把施肥总量70%的化肥施入种下15厘米处。第二次把其余化肥全部做种肥随播种施入种下5~7厘米处,以满足大豆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如有缺肥的症状可适当追施大豆叶面肥1~2次。

3.3 药剂拌种,适时播种

种子精选后用大豆种衣剂提前进行拌种包衣,用以防治大豆根腐病和根潜蝇。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和确保苗全、苗匀、苗壮,在播种时期上,以地表面5厘米处的土壤地温稳定通过7~8℃时为标准,绥滨县一般控制在5月5日至5月15日之间进行播种,这个时期播种可充分利用4月份返浆期的土壤水分,并躲过5月中旬土壤水分干旱阶段,确保大豆在5月25日前出齐苗,做到秋霜春防。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后隔日用“V”型镇压器进行补压,确保出苗整齐一致。一般亩保苗2~2.3万株。

3.4 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间苗宜早,一般以子叶展开时间苗效果最好。根据豆苗生育状况进行2~3次中耕,第1次中耕以第1片真叶出现时为宜,深度不宜超过3.5厘米;第2次中耕可在出现3~4片复叶、子叶发黄时进行,深度为4.5厘米;第3次中耕一般在苗高20厘米左右、开花前进行,宜浅耕,培土高度以略高于子叶节为准。

4 化学除草

4.1 播后苗前防除

在大豆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8%拉索乳油250毫升或72%都尔乳油130毫升,加水30公斤,均匀喷洒于地表,防除稗草、狗尾草、马唐等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马齿苋等阔叶杂草。每亩用70%塞克津可湿性粉剂40克对水25公斤喷雾,对蓼、苋、藜、马齿苋、苍耳等防效较好。

4.2 茎叶期防除

以蓼、苋、藜、苍耳等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在大豆1~3片复叶期,每亩用25%虎威水溶液0.08升加21.4%杂草焚乳油0.1升混匀后加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除效果显著。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豆田,可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每亩用12.5%盖草能乳油40毫升或10%禾草克乳油50毫升对水30公斤混匀后茎叶喷雾。

5 病虫害防治

目前大豆生产上病虫害较重的是灰斑病和蚜虫、食心虫。防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7月下旬,每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公斤对水30公斤喷洒,预防灰斑病。当田间20%的大豆有蚜虫时,每亩可用2.5%的敌杀死乳油或10%的灭百可乳油30毫升,对水30公斤进行喷洒防治,并可兼治红蜘蛛。

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割茬低不留荚,综合损失率不超过2%,清洁率大于95%。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产品质量符合大豆收购质量标准三等以上。待大豆水分降到12%以下时,稍晾晒入库保存。

[1]魏冀西.黑龙江农业技术推广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1-232.

[2]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84-285.

[3]乔新.高脂肪耐密植大豆新品种合农60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1(3):57-58.

猜你喜欢
中耕乳油杂草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拔杂草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