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2011-08-15 00:44侯玉霞任国勇张新芳
地下水 2011年1期
关键词:阳谷县引黄灌区机井

侯玉霞,任国勇,张新芳

(山东省阳谷县水务局,山东 阳谷 252300)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侯玉霞,任国勇,张新芳

(山东省阳谷县水务局,山东 阳谷 252300)

论述了阳谷县机井建设的发展历程,针对机井工程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存在的机井分布不均,密度小,管理组织不健全,机井标准低以及管理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制订优惠政策,提高建井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

机井建设与管理;地下水;井灌

0 引言

阳谷县地下水年可开采量约 1.2亿 t,目前农业灌溉开采用地下水量约 0.5亿 t,工业用水量约 0.13亿 t,居民生活用水量约 0.24亿 t。利用机井供水量占全县现状用水量30%。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采用机井抽取地下水,机井在全县工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机井发展历程

阳谷县机井建设始于 1964年,70年代进入打井高潮,1971年由阳谷县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水冲钻,70年代后期发展行成动力钻,并逐渐改型使用至今。70年代后半期井深一般在 275~300m,80年后农业用深井停止建设,但工业用深井不断建设发展,到目前已建设工业用深井 23眼,井深由深井建设初期的不足 300 m发展到 580 m,井管由大孔砼滤水管,发展为钢筋砼管、螺旋钢管、桥式滤水管等。提水工具由离心泵对口抽,到深井泵、潜水电泵。

1975年前阳谷县农田灌溉主要以井灌为主,井灌面积达到 60 910 hm2,其中纯井灌面积 25 540 hm2,达到最大纯井灌面积。1974年后逐步开发了引金(金堤河)灌区和引黄灌区,灌溉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这一时期“以井保丰,引河补源”的方针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机井布局较为合理。

8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灌溉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加之金堤河来水较少,与灌溉季节不相适应,机井建设又进入了新的建设高潮。随着陶城铺引黄灌区的运行,农业灌溉保证率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灌区上游地区弃井现象严重,地下水排泻不畅,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埋深较浅,潜水蒸发量加大。

2 机井工程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农用机井 10331眼,其中完好机井 9120眼,占机井总数的 88.3%;病次井 1211眼,占机井总数的11.7%;配套机井 9120眼。机井控制灌溉面积 72.3万亩,其中纯井灌面积 11.87万亩,井河结合灌溉面积 60.43万亩,全县机井密度平均为 96.8亩/眼。

3 存在的问题

3.1 机井分布不均、机井密度较小

全县现有机井 10 331眼,平均 96.8亩地一眼机井。引黄灌区上游乡镇机井密度较小,超过 150亩地一眼机井,而引黄灌区下游高亢地区机井密度较大,平均在 50~55亩地一眼机井。从而形成了机井分布不均。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引黄灌区上游以及干渠两岸群众多年来形成了依赖地表水的意识,造成引黄弃井,建井意识不高的现象。

3.2 管理组织不健全、建井质量无保障

由于我县机井管理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多数私有凿井队职业素质较差,专业技术性差,单纯追求其经济效益,成井质量无法保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采用的管材强度较低,孔隙率较小,抗压强度差,一旦出现撞击易造成烂管、漏管;二是钻井不能严格按照《机井技术规范》施工,达不到成井技术标准;三是钻孔直径小,管外填料厚度不够、填料质量差;四是管接头联接不严固定不牢,下管时造成错位,导致井内淤积或井管倾斜;五是管理不善,人为向井内投入杂草、砖块、下雨时流入泥土,造成淤积、堵塞。形成了单井出水量减少,涌砂量大,维修费用增加,机井寿命缩短,机泵装置的能耗加大,灌溉成本增加。

3.3 机井标准低、病次井多

随着引黄灌区的发展,群众对引水的依赖性加大,致使原有的机井被淤积、填埋、弃用,造成了较多的病次井,据统计,全县有病次机井 1 211眼,占机井总数的 11.7%。全县虽有 9 100眼配套机井,但多数机井都是群众自配自用,配套标准较低,且不尽合理,配套设施不匹配,安全性能低。我县机井配套形式有潜水电泵、深井泵和离心泵三种形式,后两种配套形式均以柴油机为主要动力,这种泵型由于安装等方面的因素,易造成在启动停机及运行期间产生振动,这对于由砼管为井壁管的机井来说是致命的伤害,造成烂管报废。缩短了机井应有的使用寿命。

3.4 管理设施不完善

多数机井无井房、井台、井盖等保护设施,既使个别有井房的,也比较简陋,起不到保护机井设施的作用,部分机井的配套不合理致使机井、机泵长期在不良的环境中运行,缩短了机井的使用寿命。管理与使用的脱节造成了机井完好率低、装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维修费用高、灌溉成本高的“三低二高”的不合理状况。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4 机井建设与管理

(1)建立健全机井管理机构、理顺机井管理体制。机井管理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要切实加强对机井管理体制的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机井管理体制,明确机井的权属关系。切实把机井管好用好,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

(2)制订优惠政策、合理利用地下水。针对引黄灌区上游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相对较丰富的现状,为避免造成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政府应出台有关打井以及开采地下水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多采地下水,把有限的黄河水送到灌区下游及较高亢的地区。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建井质量:在对现有机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可开采量,编制新建机井规化实施方案,确定井位,做到科学规化,合理布局。并严格实行打井许可制度。

对凿井施工队伍及机井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管理及维修技术水平,严格按照《机井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经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机井施工人员上岗证》,对无上岗证的凿井队,吊销其《凿井技术资质证书》,不准进入凿井市场。

(4)注重技术指导、提高机井管理水平:加强对机井挖潜、维修等技术改良措施的宣传及指导。依托县抗旱服务组织,对病次井全部进行维修、清淤,调整机井不合理的配套机组,提高机井的装置效率,降低灌溉成本,保证机井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机井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使水利工程管理由传统的生产型向科技管理型转变。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新格局。

S277.2

B

1004-1184(2011)01-0109-01

2010-09-25

侯玉霞(1976-),女,山东阳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田灌排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阳谷县引黄灌区机井
阳谷县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赵口引黄灌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护秋
淮北市农用机井质量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浅析
丁庄引黄灌区存在问题及建设必要性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与利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分析
山西忻州忻府区机井普查分析报告
河网地区水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
阳谷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重点县建设情况及经验
聊城市机井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