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

2011-08-15 00:50姚云云李国俊陈竞飞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姚云云,李国俊,陈竞飞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

姚云云,李国俊,陈竞飞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受教育心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实践的教育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已经普遍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指“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早在19世纪初便已经开始运用,首先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引申到其他学科。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和评判,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科学研究中案例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其他课型相比较,案例教学法既有着与其他课型共同的特点和功能,同时又具有其他课型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与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呈现出政治性和理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尽管通过理论教学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满足他们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但因为缺少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往往会导致他们对理论理解的深刻性和长效性不足,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把理论转化为方法、内化为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不明显,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理论、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有机融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各种能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其能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对学生的理论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案例教学法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思考、讨论、求解是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学习方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社会认知方式,不同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中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畅所欲言的学习空间,创造一个模拟案例角色的体验和感悟空间,让学生关注案例,并在案例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思考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案例后面更具普遍性、本质性的东西。这些更本质、更普遍的东西是引申的意义,是生活的真谛,更是对人生的启迪。而这种引申的意义是很难通过讲授的方式来使学生理解的,它需要通过完整的案例来自我反思、体验、内省来获得。案例教学就是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会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为。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这种启发引导,有助于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客观评价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案例教学在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掌握的同时,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变为人生的思考和实践,将所学理论与道德品质的养成及世界观的形成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入脑入心,化为大学生思想和行动指南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它要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方针,并贯彻到全部教学活动中。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案例,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选择的案例又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针对性,既要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又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其中所隐含的理论问题和基本原理加以掌握与内化,同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思想中的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认识和行为。可见,案例分析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将理论学习与亲身体验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完全融合到案例的角色中去,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使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讨论、辩论等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讨论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置身于其中的学习方式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能赋予学生真实的感知表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将正确的世界观“灌输”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发展潜质。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人类社会、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案例教学是由知识传授向创新能力培养转变的有效途径。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都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与发散思维的广阔空间。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注重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学习,培养自己驾驭材料、运用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在学习中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勇于创新。而教师在指导上也不能拘泥于既定的结论,尽可能多角度地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或意见,进行归纳分析。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运用将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案例教学的开展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首先,精挑细选案例。[3]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环节。现实生活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联系的案例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例子都适合案例教学使用。案例教学使用的案例必须精挑细选,既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同时又要力求具有时代性、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并且是学生所关注和熟悉的、容易让他们理解和参与讨论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学生讨论起来才能真正进入情境,发现具体问题所在,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其次,课前充分准备。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必经程序,它往往直接影响案例教学其他步骤能否合理而有效的展开,是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的形式反映实际并探求理论知识。它注重的是思维过程的研究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案例教学要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课前都必须认真准备。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案例材料,提前发布给学生,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再次,认真组织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4]课上,教师一方面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方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理论引领和提升,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原理、思想观点对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最后,注重点评总结。案例讨论的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课堂讨论之后,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要进行总结。通过最后总结,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概念、原理,并坚持正确的导向,及时修正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同时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1]张丽萍.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中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8):341-342.

[2]张德航,王国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86-88.

[3]季丹丹,郝乐祥.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3):42-45.

[4]郝乐祥.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59-160.

〔责任编辑:李 霞〕

G642.41

A

1002-2341(2011)02-0140-03

2011-02-1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高校培养能力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15B—145

姚云云(1978-),女,黑龙江肇州人,讲师,从事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