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内涵建设

2011-08-15 00:42黄景贵武亚楠李建秀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海南旅游

黄景贵,武亚楠,李建秀

(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2217;2.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内涵建设

黄景贵1,2,武亚楠2,李建秀2

(1.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2217;2.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中国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也是世界政治、军事大国,但文化产业、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与经济地位还有相当距离。海南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专家学者多认为,海南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但旅游内涵、文化内涵、文化产业等方面都大有加强必要。中央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海南文明大行动等的开展与实施,都为海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内涵的丰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条件。

海南特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国际旅游岛建设

一 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提出了“三加快一加强”的重要任务。本次会议指示我们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并且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把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融入文化产品创作之中以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要以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目的来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走出一条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以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文化发展的春天到来了,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到来了,为此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体制改革也迎来新一轮的热潮,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发展黄金期。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表示,海南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做好文化公益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要与旅游结合,走商业化路子。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整合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文化发展将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注入更多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认为,大力发展文化经济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则是发展文化产业。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向来比较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攀升。纵览历史,很多时期、很多国家只要具备高度发达的文化产业,其国民经济水平一般是比较高的,而且这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国家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海南文化体制改革,是国际旅游岛提升品质、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对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巨大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同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建设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二 海南特区文化体制改革探索

(一)海南文化体制改革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海南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的出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加上自身体制创新、环境优势,海南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海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2011年10月11日举行,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谭力表示,海南的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突出,与此同时带动了文化产业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尤其是2007-2011年期间,海南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达22%,一度超过全省GDP的增长速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如火如荼的相继展开筹建工作,如陵水海洋文化公园、文昌航天文化城、三亚海棠湾梦幻娱乐城、海南国际创意港、三亚创意新城、长影海南世纪城等大项目正在大力推进。另外,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经投入使用。

一批大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呀诺达文化旅游区去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南山文化旅游区连续三年游客超过300万人次;世界小姐总决赛连续三年在三亚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成功举办五届;博鳌亚洲论坛已成功举办十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三亚圆满举行等等,这一系列的会展活动和赛事品牌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海南打造了一张世界级的靓丽名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传播,新兴媒体已成发展大气候。海南天涯在线公司是海南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第一品牌,也是国内最大的地方性网站,由于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而受到全球华人网民的喜爱,成为最知名全球华人网上家园,还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这与其“扎根海南辐射全国”的文化经营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磊说,文化体制改革为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注入了活力。海南出版社于2010年完成转企改制和引资合作工作,发生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曾经消沉的、发工资都困难的企业一下子成为市场中的活跃分子。如今公司市场份额扩大了,发展资金问题解决了,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二)国际旅游岛文化体制改革内容

2010年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元年”,也是海南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纪年,《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海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个定位明确的发展战略框架。

在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战略指导下,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要求,我们应进一步更新思想文化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扩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大胆改革与尝试,实现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实现海南文化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集聚化方向发展与转变。

海南若要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保障居民和游客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海南特区应努力构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开放式文化管理体系,努力构建魅力独特的文化体系,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构建新型文化产业体系,努力构建面向世界的文化传播交流体系,

为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2011年10月24日海南省召开宣传文化旅游系统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罗保铭作出了“深入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的重要指示,对当下海南文化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确定时间,狠抓落实,并以检查督促的办法评定工作成效;宣传、旅游战线要从各个方面树立旗帜,用典型带动全岛,树立崭新的形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树立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崭新形象。

(三)海南文化体制改革瓶颈

海南作为一个偏离全国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的边陲小省,文化事业底子薄、文化设施欠账多、文化产业规模小是不争的事实。海南特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产品短缺与民众基本文化需求之间,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与差距较为明显,这与民众要求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相差甚远。在海南“十一五”发展时期,虽然海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全省GDP的份额都很有限。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欠账多

从2011年10月11日召开的海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上获悉,海南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未形成硬化增长机制而且长期以来对文化的改革规划不足。

如海南没有一家符合标准的体育场馆和大型影剧院、至今没有叫得响的驻场演出旅游演艺节目、文化事业费投入全国排名29位。海南文化产业集中度差:据了解,全国除新疆、西藏中央不作要求外,各省市都成立了多家文化企业集团。海南至今只有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一家集团,在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方面已远远落在全国的后头,这严重影响了文化企业的做强做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阻碍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海南还欠缺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

近三年来,由中宣部牵头,会同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每年一次评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海南没有一家入围。文艺院团改革步伐较慢,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文化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等,也都给文化体制改革增加了不少难度。

2.文化人才短缺

就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保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特区的发展进入到重要的关键时期,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严重短缺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障碍。海南《人才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亟待修整完善,海南对于如何培养、发现和选拔人才的具体办法还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高层次文化人才更是匮乏。海南至今没有像张艺谋那样扛起一面旗帜、做活一个产业的大师;没有像赵本山那样既会创意、又懂经营的大腕;没有像马云那样在一个领域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

3.政策执行与监管力度不足

政策的滞后性和模糊性给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带来相当程度的阻碍。比如,中央要求设立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海南至今没有设立。中央要求每年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海南也没有做到。就海口高新区来说,在其当前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行政审批的快速通道,目前,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仍需在区外完成。同时,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提速。政府监管制度和法律保障不能有效实施。拿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来说,低层次、无序的重复建设导致行业的恶性竞争,这就暴露出政府对文化产业监管的缺陷。

三 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内涵建设措施

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罗保铭在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项目建设,让文化改革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强大引擎。文化为旅游提供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是干巴巴的、没有后劲的产业,海南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内涵。

(一)加快内外并进步伐,扩大文化企业规模

对内加强转企改制,对外加大开放引资,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集约化发展”的改革发展战略,使海南文化企业走向规模化经营。对现有的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其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发展成为海南的知名企业,甚至是全国的知名企业,带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要加快推进以国际旅游岛先行实验区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大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国际旅游岛内涵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航天科技、海洋文化、热带雨林等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国家级重点建设发展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努力做大做强一批省级骨干文化公司企业,通过对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国外大型文化企业和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性强、绿色低碳的项目,引进国外高科技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加强省内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结合许多国外学者的建议,中国的文化管理制度要与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同步发展,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资助文化事业、文化项目。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甘德瑞教授认为,文化领域一面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一面也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谋求发展。甘德瑞建议,中国应努力培养健康健全的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扩大文化企业规模,同时实现文化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让市场票房、企业赞助共同支撑文化的发展。

(二)优先发展文化产品,积极促进文化消费

要大力促进文化与各种旅游产品、商品的融合,与旅游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旅游业开发过程中,为了节约资金,尽量开发投资少、文化内涵丰富、经济回报快的旅游产品。对本省的红色娘子军、海南地方话、黎苗歌舞、琼剧、五公祠等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市场评估、策划、宣传、包装、推广,打造高端大型商业演出和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增加文化类旅客在海南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只有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独创性的热带滨海旅游地区才会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因为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越是个性的东西越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挖掘海南独特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加快传统手工艺和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创造出思想性、观赏性相统一、本岛居民和中外游客喜闻乐观的海南品牌产品,扶持具有特色的精品文化进行创作。

国际特色主题旅游也是一项创造性思维的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它既可以是投资大的项目,如迪斯尼乐园;也可以是投资小的项目,海南可以利用佛教文化让游客体验出家修行的宗教活动。

(三)注重旅游软环境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软环境,优越的软环境成为世界各旅游城市竞争的法宝:新加坡的礼貌令人不禁旧地重游,香港的双语使人宾至如归,马德里的热情、罗马的典雅、西安的淳朴等都让游客无法忘记。软环境的优越,是旅游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结晶和升华,是影响国际性旅游城市声誉的重要因素。

海南由于历史以及地理原因,开发得晚,旅游开发更晚,其文明教化相对落后,旅游软环境改善有很大空间。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每年度文化事业投入的增幅,改善国际旅游岛的旅游软环境。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六大文化惠民工程,重点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对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的投资。大力推动共享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海南岛人人享受文化服务,人人为提高旅游软环境服务。与成熟的旅游地区相比,海南现有的旅游服务管理体系重点服务对象是境内游客,很难适应境外游客需要。这要求海南能够成立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为国内外游客提供真正“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务为目的。完善旅游城市和景点的服务设施和环境,实现中英文及海南话等多语言标识全岛覆盖,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软环境和服务。

奥地利维也纳城市演艺公司总经理费尔特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产品要想加快推广国际销售渠道必须能够满足国外观众的兴趣,考虑国外市场需求。这不仅是对艺术质量的要求,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结合发展的国际合作模式的要求。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团长拉特也表示说,中国文化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机遇期,要对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的运用高度重视,所以中国要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交网络资源使更多外国友人有接触中国主体文化的各类机会。这些国外学者的建议都对海南乃至我国文化软环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四)努力培育文化人才队伍,深入活跃海南创意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大改革、大发展、大繁荣、大崛起,人才队伍是前提,高端人才是发展关键。

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加快培养、造就、选拨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有较大规模的文化人才队伍。国际旅游岛建设要用事业、政策成就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人才观念。培养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素质高、热爱海南的文化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是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在人才具备的前提下要深入活跃海南创意文化产业。随着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省份或地区,甚至企业都开始逐步转向发展创意文化之路。

深圳华侨城股份公司2011年11月25日发布公司新定位,从“旅游+地产”经典模式的开创者,转型成为“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业为主导,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开发与运营商”。展望“十二五”,华侨城公司为未来进行了崭新谋划:力争进入“全球旅游景区集团四强”,构筑起全新的“文化演艺+美术馆+文化节庆+数字娱乐+儿童职业体验馆+4D电影+主题商品”的创意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的航空母舰”,成为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队伍。而且华侨城很注重生态环保理念和企业实践。

华侨城的创意进取为海南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把海南建设成全国知名的创意产业基地,必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只有不断实现思想观念、理论观点的创新,才能展开绚丽多彩的文化形式,焕发坚不可摧的文化力量,因为没有创新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五)加强文化旅游合作,建立国际文化交流资源平台

要加强与各类国际旅游组织、体育组织、文化机构与市场型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的强度与力度。邀请主要客源媒体来海南拍摄旅游风光宣传片;组织旅游行业协会与客源国旅游行业协会联手,共同开发市场。同时构建一大批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资源平台,扩大海南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的对外影响力与竞争力,比如重点支持海南旅游卫视、海南报业、网络媒体业开展对外传播与交流。

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云南省为海南做了一个榜样:云南省先后同世界50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国门”战略,成功举办了俄罗斯“中国年”云南文化交流活动、美国“文化中国·七彩云南”文化交流活动、澳大利亚“中国云南文化周”等众多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四 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前景展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让文化传播更广、更具知名度和生命力。如何让有限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发挥最大效益?海南在这方面将进行不懈探索,走出一条文化产业与旅游相结合之路,把文本化产业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寻求突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南特区正以开放姿态,来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形成文化和旅游良性互动,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化、集聚化的形成与发展模式。

文化体制改革,将使得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高,国际形象不断得到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多元化发展逐步形成。海南将更大程度借鉴国际上其他著名旅游岛发展成功的经验,增加对外来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对于自身发展,加强民间了解,改善国际关系,增进友好交往,有着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旅游事业的大发展也将极大地推动海南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旅游者的文化消费需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革除陈规陋习,充分发挥旅游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的先导作用。相信把海南岛建成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化祥和的国际旅游岛的时刻指日可待。

[1]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李莉.中国海岛海滨旅游开发研究[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3]李潇.民营电视节目的发展瓶颈与对策[D].河北大学研究生论文,2010.

[4]陈伟光.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N].人民日报,2011-10-17.

[5]朱华友、傅君利.先有海南后有天堂[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6]邓 圩、吕绍刚.华侨城 倾力打造文化航母[N].人民日报,2011-11-25.

[7]任维东.云南.边疆省凝聚文化之魂[N].光明日报,2011-11-27.

[8]黄景贵.国际旅游岛 新版海南梦——海南国际旅游岛内涵建设与发展模式国际比较[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9]黄景贵.海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

[10]海南文化建设欠账多?文化投入排名全国靠后[EB/OL].http://hainan.people.com.cn/GB/228874/228964/15870920.html,2011 -10 -12.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Enriching the Culture System Re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Destination

HUANG Jing - gui1,2,WU Ya - nan2,LI Jian - xiu2
(1.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Haikou 571127,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gement,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China has not only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country in economy,but also had greater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military.However there is a deep ga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its influence and soft strength and Chinese economic status.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consider that Hainan has a favo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develop the tourist industry,but it had better strengthen its connotation in tourism and culture and so on as well as in its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Destination.The Party’s Seventeenth sessions of sixth plenary conferences and the carrying out of Civilization Actions in Hainan will provide rare opportunitie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progressing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Hainan,especially for the enrichmen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Destination

Hainan Special Economic Zone;Reform of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system;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Destination

G 05、F 592.7

A

1009-9743(2011)04-0047-06

2011-12-10

1、2.黄景贵(1963-),男,汉族,湖南岳阳人。经济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与国别经济研究;2.武亚楠(198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海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别经济研究;李建秀(1988-),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海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国别经济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249)”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玉秀)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海南旅游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