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

2011-08-15 00:55曹宇飞
关键词:经济学旅游研究

曹宇飞

(河南省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培训科,河南郑州450003)

快乐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体验研究

曹宇飞

(河南省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培训科,河南郑州450003)

旅游体验研究是旅游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之一。快乐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对旅游学理论研究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从快乐经济学视角来探讨旅游体验当中旅游快乐体验问题,目的是进一步准确把握旅游快乐体验的内涵、性质和价值。

快乐经济学;旅游学;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研究是旅游研究领域中具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之一,值得加大研究的力度和深度。笔者采用美国著名学者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关于“体验”的定义,即体验是“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体验)充满了感性的力量,给顾客留下了难忘的愉悦记忆”[1](P18-19)。在国际旅游学界,“旅游体验”这个课题受到关注已有30多年,研究成果丰富。其中,以色列旅游社会学家科恩把对旅游体验的研究作为理论范式,英国旅游学者威廉姆斯与巴斯韦尔合著的《旅游与休闲业服务质量管理》也辟专章对“旅游与休闲体验”进行了深入论述。近年来,“旅游体验”受到国内旅游学者的重视,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谢彦君。他编著的《基础旅游学》第五章专门讨论“旅游体验”,其《旅游体验研究》、《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则是难能可贵的两部专门探讨“旅游体验”的学术著作。笔者在中外学者关于旅游体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借鉴经济学中关于快乐研究的理论成果,探讨旅游快乐体验的内涵、性质和价值。

一、经济学对快乐的研究

历史地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快乐概念既非经济学所率先讨论,更非经济学所独有。然而,经济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显学”,对于快乐的研究比较深入和系统,并且由于其探究人们普遍关心的财富与幸福(快乐)这个重大的社会与人生问题而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当代经济学呈现出愈来愈重视快乐(幸福)问题研究的趋势,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了“快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的学术观点。自古以来,“快乐”已经由一种哲学思想发展成为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生命科学等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学科的重要理论与科学思想,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与理论思维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快乐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感受和心理体验,是人类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满意、兴奋、活泼的感觉。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黄有光认为:“快乐是一种和痛苦相反的主观感受,包括感官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欣慰。”[2](P99)瑞士经济学家弗雷和斯塔特勒指出,人们所说的幸福(快乐),存在主观幸福(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个人关于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指数)和客观幸福(通过一种生理性的研究方法,通过衡量脑电波记录来获取主观的福祉)[3](P4-6)。2007年,中国一批经济学家发表的《国民幸福与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杭州宣言》宣告:“快乐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感受与心理体验。人类行为在本质上,均显示为精神快乐的需要和对快乐、幸福的追求。”[4]其实质意义在于:快乐会给人带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以及社会和谐。

从历史上看,快乐思想从古到今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跨度。第一,快乐思想最早见于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生死苦乐的界说。伊壁鸠鲁是第一位比较系统地阐述快乐思想的晚期希腊哲学家。边沁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快乐和痛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边沁从人的趋乐避苦的自然天性推论出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并指出这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他所谓的“功利”其实完全可以归结为“幸福”或“快乐”,功利原理可归结为“最大幸福”原理,而所谓“幸福”又不外乎“享有快乐,免受痛苦”[5](P122)。穆勒对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进行了完善和修正。他在继承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任何其他行为的目的这一理论的同时,不赞成边沁的快乐唯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的主张。穆勒认为,快乐不仅有量之别,更有质之异。“理智的快乐、情感的快乐、想象的快乐、道德情感的快乐是比纯粹感官快乐高一级的快乐”[6](P6)。第二,快乐主义由哲学走向经济学的学科跨度。在经济学中,快乐思想也是贯穿始终的。第三,由经济动力学理论到经济伦理与福利主义理论的发展。第四,快乐思想在经济学中的最新应用和重要发展。以黄有光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摒弃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偏好满足即效用的新效用主义思想,把快乐与偏好以及建立在偏好基础上的效用概念相区分,提出了快乐是人类惟一有理性的终极目的的理念[7](P122-127)。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研究转向其研究的最终目的——实现国民幸福的最大化,经济学由物质转向精神,快乐经济学应运而生。

中国传统学术中历来缺乏对快乐的系统研究,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观。虽然中国文化中关于快乐的经典言论不绝于史,但总的来说还不成体系。国内最早研究快乐问题的专著是经济学家陈惠雄的《快乐论》,随后又出版《人本经济学原理》、《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陈惠雄解读快乐学》。陈惠雄提出了基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之上的具有原创性的快乐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构架。快乐具有8种特性:1)强度;2)持久性;3)确实性;4)远近性;5)纯度;6)联系效应;7)个体差异性;8)时代变迁性。影响快乐的6大要素是:1)健康;2)亲情;3)经济状况;4)职业状况;5)环境状况;6)生态状况。陈惠雄论述了快乐的5层道理:其一,快乐是人类行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其二,快乐最大化是人一生快乐积分的最大化,追求快乐的可持续性,而不只是目前的快乐;其三,我们讲的快乐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而不只是少数人快乐;其四,人类追求快乐是无止境的,所以快乐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行为动力,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其五,快乐是人类惟一有理性的终极目的[8](P35)。快乐学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内涵,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社会发展只有建立在这个终极价值原则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才能够真正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目标。

二、快乐是旅游体验的核心价值

对于“旅游体验”这个重要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但是其基本含义是清楚的。科恩提出,“人们走出自己生活空间的边界,为寻求乐趣(而不是迫于必要)而旅行”。科恩把旅游体验大致分为朝圣和大众旅游两大类、五种主要模式[9](P79-106)。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暂时性的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旅游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并以超功利性体验为主[10](P204)。

(一)旅游者追求的核心价值是快乐

旅游是一种休闲体验活动,这种体验能够从消遣性或创造性活动中获得,给人带来快乐。对于旅游者来说讲,无论旅游动机、旅游内容、旅游形式有什么差异,但追求的身心愉悦、获得的审美享受却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旅游业的目标简单来讲就是增加快乐,防止痛苦。

(二)旅游是人类快乐的主要源泉之一

人类的快乐有四大类:自然的、政治的、道德的和宗教的。旅游者都向往并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得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快乐;朝圣旅游者得到了信仰满足的快乐;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从中得到了历史认知、政治认同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快乐。旅游是人类幸福感的主要源泉之一。陈惠雄提出了“旅游与转换环境的快乐效应”问题,指出生活中存在着“快乐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一开始是感兴趣的、有快乐感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适应了,感觉不出来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依照“生活波浪规则”,适当转换一下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换个新鲜地方,减少一成不变的环境烦恼,降低人们的“快乐适应”,提高快乐指数。中国有句俗话“小别胜新婚”,其中就蕴含着这个道理[7](P205-207)。在奇山异水和跨文化交流中,人们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快乐。

(三)旅游快乐是复合型的和较高层次的快乐

边沁分析出了不同种类的快乐,计有15种之多:1)感官快乐,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快乐;2)富裕的快乐;3)紧张的快乐;4)友谊的快乐;5)好名声的快乐;6)权力的快乐;7)虔诚的快乐;8)仁慈的快乐;9)恶意的快乐;10)知识的快乐;11)回忆的快乐;12)想象力的快乐;13)憧憬或希望的快乐;14)联想的快乐;15)痛苦减轻后的快乐或叫释负的快乐。人类生活中的快乐是复合快乐体,是由上述诸种简单快乐材料以千变万化的方式结合和互相影响而成的。人们从旅游活动中得到了综合性的身心快乐。同时,旅游快乐更主要的不是感官快乐,而是较高层次的快乐,因为它满足的是游客较高层次的需求。旅游者的需求主要有:逃离现实枯燥乏味环境的需求;对于休息和放松的需求;对于阳光、新鲜空气和清洁的水的需求;购物的需求;回归过去的需求;自我评价的需求;自尊、声望和自信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和亲戚朋友团聚的需求;怀旧的需求;满足好奇心的需求;追求新颖的需求,等等[11](P95-96)。大众的旅游行为是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其主要动机不是追求满足生存需要的“吃、住、购物”,而是成长性需要、享受型需要和自我超越需要,即“旅行、游玩、娱乐、朝圣”,逃避紧张的现实,探新求奇,寻求心理补偿、精神愉悦乃至宗教信仰。所以,精神愉悦需要是人们旅游行为的“优势需要”和核心需要。

三、结语

快乐经济学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个体身心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茅于轼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增加全社会的快乐量。”[12](P10)创造快乐、增加人类福祉是高尚的事业。由于我国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增加了而快乐没有相应增加的不容乐观的局面,所以迫切需要研究快乐问题,以期实现全社会快乐总量最大化。确认快乐是旅游体验的核心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可以深化旅游体验理论研究,充实旅游学理论体系;二是可以指导旅游开发,在创造和更新旅游体验时,紧紧围绕快乐主题进行,在各个服务环节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快乐需要,创造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旅游学是研究如何使旅游者得到最大快乐的学问,所以应当借鉴快乐经济学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推进旅游体验研究,为旅游学学科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实际上,我们对旅游快乐体验的研究只是揭开了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重要的课题有待探索。

[1][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黄有光.黄有光看世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弗雷,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M].静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国民幸福与快乐全国学术研讨会.杭州宣言[N].光明日报,2007-05-29(06).

[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英]穆勒.功利主义[M].刘富胜,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7]陈惠雄.快乐原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陈惠雄.陈惠雄解读快乐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以]科恩.旅游社会学纵论[M].巫宁,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10]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1][澳]利珀.旅游管理[M].谢昌,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2]茅于轼.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Study on Travel Experience based on Happy EconoMics

CAO Yu-fei
(Department of Training,Service Center of Henan Travel Talents,Zhengzhou450003,China)

Study on travel experience has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which isworth in-depth research.Research results of the happy economic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Combination of those resultswill facilitate the study on travel experience,thus deepening themastering of nature and value of the happy travel experience.

Happy economics;Travel;Travel experience

F592

A

1008—4444(2011)05—0105—03

2011-07-26

曹宇飞(1980—),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省旅游人才服务中心培训科科长。

(责任编辑:王菊芹)

猜你喜欢
经济学旅游研究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简明经济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旅游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