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模式探析*

2011-08-15 00:54高碧青张云富杨玉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评教指标体系中医药

高碧青,张云富,张 丽,杨玉芹,吕 峰

(云南中医学院 社科部,云南 昆明 650500)

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模式探析*

高碧青,张云富,张 丽,杨玉芹,吕 峰

(云南中医学院 社科部,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采用自编《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调查表》,以及《××教师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评议用),对620名学生定量调查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对7位学生定性访谈学生评教的组织形式方面的建议,及其对评教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的具体理解标准。在定量和定性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评教模式已成各高校加强自身内部教学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的工作流程已基本稳定。从评教指标体系,评教的组织部门、方式,评教的时间、方式,评估报告的撰写,相关信息的反馈等都在逐步走向规范,各高校更是视其为一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然而本课题在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学生评教看法的研究”中发现,中医药院校学生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具体操作使学生评教越来越脱离客观标准。本文试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析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云南某中医药院校大一至大四药学、医学及其它专业在校本科生620人,采用云南某中医药院校学生评议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表进行团体测试,主要调查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访谈大一至大三的7位学生,定性探讨其关于学生评教的组织形式方面的建议,以及他们对评教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的具体理解标准。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关于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组织形式、对评教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的具体理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学生评教模式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操作并没有达到教学管理者的预期水平,甚至相差甚远。

(一)学生评教模式的指标权重分析。以学生评议表的四个一级指标“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权重比做参照,教学管理者预期“教学内容”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赋予最大权重,“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同等重要,位居第二,“教学效果”权重最小。而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教学态度”居第一,“教学内容”第二,“教学效果”第三,“教学方法”末位。调查显示,一,24.4%的学生认为“教学态度”更重要,只有15.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更重要;同时也有15.0%的学生认为二者同等重要;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等重要,而非指标体系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同等重要。12.6%的学生认为“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同等重要,而17.3%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同等重要;三,“教学方法”较不重要,而非指标体系体现的“教学效果”较不重要。9.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重要,10.0%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重要;四,27.7%的学生存在着“理解偏差”。

学生得出上述结论,这很可能与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少、知识结构单一有关。用其现有知识去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先进,是否理论联系实际,这确实存在一定困难。那怎么办呢?只能采取“变通”的方法,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来作一个感性评价。这一观点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学生评教看法的研究”中可得到证明。很多学生就是靠感觉、印象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所以学生认为“教学态度”最重要,这并非偶然。

(二)学生评教模式的指标体系合理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依次降低。学生倾向于认为一级指标较为合理,其合理性人数百分数高于不合理性人数百分数。二级指标“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教书育人”、“符合大纲要求”、“正确性”、“讲课艺术”、“当堂课效果”、“先进性”、“因材施教”、“组织教学”、“备课情况”、“遵守教学纪律”、“教具应用”的合理性程度依次降低。各二级指标的合理性人数百分数基本高于不合理性人数百分数。其中认为“备课情况”和“遵守教学纪律”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学生人数基本持平,认为“因材施教”、“教具应用”不合理的学生人数百分数最高。另外,团队调查显示:2.7%的学生认为没有较合理的指标;部分学生从整体上认为对教师思想品德方面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考察,分项测评较为合理;2.1%的学生出现理解偏差。

学生对指标的合理性分析与教学管理者对指标内涵的预期解释存在理解上的明显误区。学生认为不合理指标的很多理由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学生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可大致归纳为四点,一是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指标,根本办不到;二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少,因而不了解学生差异;三是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因材施教;四是对优生、差生的划分比较反感。这些理解实难证明“因材施教”指标不合理。

(三)学生对评教指标体系及指标内涵的具体理解标准分析。在团体测试基础上,本课题遵循学生自愿原则,随机抽取7位中医药院校本科学生,详细了解他们如何理解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以及具体的指标内涵。5位学生自诉能够理解学生评教体系及其指标的具体内涵,不需要做具体指导。1位学生说对指标体系的理解需要做专业指导。1位学生对指标体系持肯定态度,并对一些指标内涵作相应建议。1位学生还提到,一半左右的同学对学生评教活动态度不太认真,一些认真,一些在敷衍,同时也肯定了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设置。课题就一些具体指标的内涵以及他们在评教活动中是如何操作的,对7位学生进行了详细追问,追问的结果基本能够印证团体测试结果。学生更多时候并不根据学生评教模式所提供的“客观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用学生自己的“内在标准”。学生说看指标时就是找刺,感觉好的老师,扣分少,感觉不好的老师,扣分多。多数同学都是这样评的。学生在具体评价时,很少看指标及指标内涵,为了很快“完成任务”,他们更多依赖与科任教师至少接触半学期以上的时间优势,靠整体印象、个人情绪给科任教师一个综合评分。这样的一些“内在标准”使得学生评教处于感性和低水平层次。

(四)学生评教模式的组织形式分析。关于学生评教的组织形式,教学管理者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对具体的评估时段、组织者、组织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忽略,而学生比较看重这些细节。在详细访谈中,6位学生都提到分批评教比较好。建议学校组织学生评教活动不要太集中,也不要放在课间休息的10分钟内评,在短时期内同学要填很多表,难免敷衍,有抵触情绪。其中的1位学生特别指出,仓促之中进行学生评教,可以说很浪费纸张,且进一步强调学生评教不能只重形式,不讲实效。4位学生建议还可用其他方式进行学生评教,但这些评教方式都无一例外的直指给科任教师提教学改进意见。2位学生提到能接受量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1位学生提到学生评教应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表上还应有“意见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隙写意见、建议,这样比较好,高中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同时建议应用不同的学生评议用表,因为有些标准不适合所有老师和课程。他还希望熟悉的“权威”人物,比如班主任、班委或者舍长来组织学生评教。

四、建议

通过上述讨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对学生评教模式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操作有脱离真实、客观的趋势。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学管理者应重视学生评教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调研。教学管理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给教师“反思——评价——再反思”其教育教学行为提供方向性指导。因而,教学管理者应该为能制定出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策划严谨科学、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学生评教模式而不断学习、深入实践。

(二)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导。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正处于不稳定时期,看问题难免主观片面、情绪化。加强对他们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其形成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的人”,有助于将自主、自律、自为的评价文化引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启迪、激发和培植学生的怀疑精神,从而使学生评教模式更深入“学生之心”,更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存在经验”,进而建立、健全学校的自我评估机制。

[1]冯平著.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2]罗黎辉,高翔.教育测量与评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

[3][美]Ellen Weber.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G642.0

A

1006-5342(2011)09-0178-02

2011-08-1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6Y201G)

猜你喜欢
评教指标体系中医药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