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占座”现象与大学生公德缺失关系探析*

2011-08-15 00:5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现象

王 娇

(咸宁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

图书馆“占座”现象与大学生公德缺失关系探析*

王 娇

(咸宁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不仅扰乱了图书馆正常的学习秩序,破坏了馆内和谐的学习环境,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占座”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硬件紧张,自习空间不足,管理不规范等等,但也和大学生公德缺失也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因此,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自觉自律,树立维护公共学习秩序的意识,“占座”现象就会缓解以致最终消失。

图书馆;“占座”;公德缺失;关系

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由来已久,考试密集的时期这种现象更甚,“占座”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将自己的书本放在桌上,人不在自习室,而书却“占”着座位。去晚的学生经常找不到座位,只能“望座兴叹”。有的采取隔夜“占座”的办法,有的用锁链锁住座位,有的一块桌布、一个椅垫、几本书堂而皇之地代替学生横扫座位,侵害了其他同学平等使用公共资源的权利。更有甚者,在一些高校出现了“卖座”的现象。笔者近日又看到了几则“占座”的新闻:

2011年8月27日早上,青岛大学图书馆门前聚集了四五百名等候进馆占座的学生,由于人多拥挤,馆门口一扇玻璃门被挤碎,四五名学生被挤倒在破碎的玻璃上受伤。

2011年8月28日,武昌某高校大学生凌晨4点在图书馆门前排队,5点人已经挤满大半,入口玻璃门被挤爆。

2011年8月28日,湖南师范学校的一个图书馆前的台阶上坐满学生,约有五六百人,学生们为了在次日早上8时整图书馆开门时能抢占到馆内三百来个座位中的一个。

可见“占座”现象“方兴未艾”,愈演愈烈。诚然,与普通教学楼相比,图书馆自习室更安静,复习可以从早到晚不中断,同时图书馆有浩瀚的图书资源,是大学生学习充电的好地方。但是,“占座”现象不仅扰乱了图书馆正常学习秩序,破坏了馆内和谐的学习环境,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占座”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近年来部分高校扩招与教学硬件扩容、管理的失衡有很大的关系,但也和大学生公德缺失也存在必然的关系,学校硬件设施短缺和管理上的无奈是导致“占座”的一个硬伤。同学们对“占座”的默认态度、从众心理、懒惰、自私心理也使“占座”愈演愈烈,此为“占座”的内伤,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一些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缺失。笔者本文主要是探讨高校图书馆占座的现象与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关系,努力加强高校大学生公德教育,从而缓解图书馆“占座”的现象。

一、社会公德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缺失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当具备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连这些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都不遵守,很难想象他在社会生活中能有高尚的道德操守。有位哲学家说过:“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个充满希望的民族。”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和公共财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公德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而人才的素质又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好多大学生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财产等领域公德缺失的行为比比皆是,比如公共教室的课桌上乱涂、乱刻;公共厕所的墙上到处写满污言秽语;校园里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图书馆、自修室到处占座;公共场合高声讲话、接听电话,一副旁若无人的姿态等等。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反思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首先,社会上有些人法纪观念、道德意识淡薄,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毒化了社会风气。其次,各种社会陋习以及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加之,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侵害,这些影响着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大学生公德行为失范。

2.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现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过多地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传授知识,整个学校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点而展开,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家长和学校也只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乎的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高校的录取也是以成绩的高低为依据,对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要求不高。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也存在不足,将学校公德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接受高等教育,最原始的希冀就是提高国民的素质,而片面的教育方式势必导致大学生道德修养素质降低。

3.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大多数家庭都不太重视对子女进行公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多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凡事有求必应,使不少独生子女养成了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和思维模式,使孩子产生性格上的畸形,如,自私、专横、任性等,过强的自我意识,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公德意识淡薄、公德行为失范,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顾及他人感受,对公共利益和他人的自由权利视而不见,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我行我素,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应有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占座”现象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自私自利,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在重视维护和保障自己权益的同时,丝毫没有想到他人,根本无视图书馆是学校的公共资源,对是否损害了他人的权益显得“集体无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缓解“占座”现象

1.高校教育应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大多数学生公德意识很强,但往往和公德行为相冲突,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对社会情境的识别力、鉴别力还不够成熟,因而缺乏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其实,“占座”部分学生也意识到“占座”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缺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认为自己不占座别人也会占,于是便默许了这种行为方式,迫于形势加入占座大军,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学会分辨是非、好坏、美丑,逐步使大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矫正“占座”这种不良的道德行为。

2.图书馆也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其一,图书馆不仅对学生要进行专业教育、综合教育、文献检索和利用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应该从服务育人的角度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提出严格的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宣传,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二,要注重大学生图书馆公德实践活动。公德实践是进行公德教育、提高公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图书馆公德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懂得加强公德修养、增强公德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断纠正、规范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主动为读者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巡查督导“占座”等许多违规不良现象,把公德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图书馆公德实践活动。通过参与管理,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社会公德的价值,体会和领悟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其三,加大图书馆公德教育宣传力度。对发生在图书馆的有失公德的言行,图书馆可联合学生社团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形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接受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其四,图书馆员也要加强自身的公德教育。图书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给读者起示范作用。

3.注重大学生公德教育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制定一系列大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规范,使学生行有所依,自觉遵守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同时,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形成自觉的文明风尚和文明习惯,自觉自律,树立维护公共学习秩序的意识,杜绝“占座”等浪费图书馆资源的不文明行为。试想想,如果一个同学不“占座”,两个同学不“占座”,获得的结果会是无数个同学不用“占座”,最终获益的是学生自己。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首先,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就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的公德教育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使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用高品位的精神作品陶冶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同时,大力加强公德宣传力度,倡导大学生健康、文明和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图书馆“占座”这种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随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加强与确立,每一个大学生都用更高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图书馆的制度和纪律,“占座”现象自然就会消失,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谐的学习环境、正常的学习秩序就会形成。

[1]马晓辉.高校图书馆读者公德意识状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3):84 ~85.

[2]尚东玲.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公德的缺失与养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51 ~252.

[3]霍玮玮.多元价值观下大学生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探索——以广州两所高校学生的调查为例[J].时代教育,2009,(3):21 ~22.

[4]黄学凤.论高校图书馆的公德教育功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17 ~18.

[5]贺晋秀.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前沿,2008,(2):86 ~87.

[6]蔡佳辰,秦臻.高校“占座”现象归因及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4):117 ~118.

G252

A

1006-5342(2011)09-0149-02

2011-06-21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公德现象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太没公德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浅探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