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扦插繁殖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2011-08-15 00:49姚小华王开良曹永庆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17期
关键词:油茶生根容器

龙 伟,姚小华,王开良,林 萍,曹永庆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在我国南方栽培甚广。油茶种植历来多采用实生苗繁殖方式,但随着农作物良种选育工作的不断提高和无性系的广泛利用,很多无性繁殖方式也在油茶生产中得到改进和推广应用,油茶苗木繁育已由过去单一的实生苗繁殖发展到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等。扦插是传统的无性繁殖法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与嫁接、埋条等相比,它具有简单易行、繁殖速度快、不受树种限制、繁殖系数较高、成本低的优点。本文主要对油茶扦插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论述。

1 油茶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1.1 穗条状态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扦插过程中,扦插苗前期根系生长的营养消耗主要来源于穗条,因此,穗条的营养状态,对扦插的成活有着显著的影响。与夏梢和秋梢相比,春梢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营养积累,储存物质较多,穗条质量较好,更利于扦插。李玉善[1]认为当年春梢比上年老枝愈合生根效能高,而老枝芽插比叶插易于愈合生根。春梢芽插与叶插之间愈合生根的差异不显著;短穗比长穗利于扦插。建德林科所[2]在扦插中发现,单叶插穗发根部位大都在切口愈合组织处,而双叶插穗除基部切口愈合组织处生根外,在入土的插穗皮层上也能大量生根。双叶插穗的根幅与重量均高于单叶插穗。胡心怡[3]对枝条老嫩程度、枝条粗细与长短、插穗留叶量、腋芽动态等不同处理对油茶扦插发根的影响试验表明,插穗以当年生枝、粗壮、已木质化、腋芽饱满、叶片完整的短截穗成活率高,发根率高。

1.2 季节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庄瑞林[4]通过试验认为春插是利用去年生枝条,由于其养分不足和气温偏低,生根率比夏插低;秋插是利用当年生枝条进行,由于其大量形成花芽,枝条养分不足和气候干燥,愈合生根率不如夏插。在浙江和江西地区的研究表明,扦插时间以夏季6月中下旬为好,因为当年生春梢已木质化,而腋芽刚开始分化,花芽未形成,插穗内养分积累较多,这时气温25~30℃,只要保持湿度,容易产生愈伤组织长出新根。而秋插由于插穗已大量形成花芽,有的已长出秋梢,枝条内含养分相对减少,因此影响插穗切口的愈合和发根[1-2,5-6]。目前油茶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苗木需求量大,因此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当地的生产时间,加大苗木生产,延长生产周期。在江西,浙江,湖南等中部省份,基本以一年两次,但在气候相对较好的云南和海南等地区,由于休眠期较短,一年内可以多次嫁接和扦插,利于油茶的扦插繁殖。

1.3 不同温湿条件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扦插育苗过程中,不同温湿度对扦插苗生根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地温和叶面温度对扦插是否成功有着明显的影响。气温可以通过遮荫来实现,而地温和叶面温度,就需要调节光照和水分。因此,扦插前期不仅要测定气温,更需要对叶面温度进行测定,及时喷雾或进行叶面淋水予以调节。采用全光自动间歇喷雾方法进行了油茶快速扦插育苗的有关因素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以缩短愈合生根时间,成活率90.9%[7]。

总之,插条生根过程中,扦插环境和扦插基质中空气、水分、温度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如扦插环境透气性好,导致湿度低、温度低,插条易失水萎蔫;如环境透气性不好,导致湿度高、温度高,引起高温高湿;如扦插基质保水力好,导致透气性差、温度高,易引起插条腐烂;如扦插基质透水性好,导致透气性好、温度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光照、温度、湿度、空气之间的合理关系是扦插成败的关键。

1.4 不同激素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在扦插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不同类型插穗采取不同时间处理后,可能会对内源激素合成和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引起插穗生根效果的差异,目前对油茶生产上多采用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ABT。夏德飞[8]采用200 mg/L的吲哚乙酸浸泡穗条12 h后,大幅提高油茶存活率。庄朱辉[9]以吲哚丁酸100×10-6最适宜油茶扦插。刘国敏[10]利用油茶树截干后第1年秋梢上萌发的半木质化春梢为插穗,ABT1号生根粉10 mg/kg可显著地提高油茶水培扦插成苗率和苗木质量,平均成苗率与苗木质量指数分别达到68.93%和49.95%。雷进声[11]采用10~100 g/L的吲哚丁酸溶液浸泡处理后扦插,提高油茶扦插成活率。林光平[12]采用ABT6号生根粉处理油茶穗条比用萘乙酸处理油茶穗条成活率高15.9%~22.78%,生根数多1.1~4.6条,根长长0.2~1.9 cm。采用速蘸法处理育苗,成活率高、生根多、根系发达。何宇凡等[13]以云南红花油茶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春季枝条进行扦插,在NAA(500 mg/L)+KT(100 mg/L)激素组合中,生根率达65%,在营养液配方是MV中,生根率达到了80%。刘应珍等[14]对贵州铜仁地区栽培油茶种子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激素和浓度对栽培油茶种子的发芽率和油茶扦插苗的成活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种子繁殖试验中,以2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在硬枝扦插繁殖试验中,以100 mg/L的生根粉处理16 h比其它处理的成活率高,在软枝扦插试验中,以150 mg/L的生根粉处理20 h的成活率最高。田如英[15]以ABT处理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4.0%;NAA处理效果较差,生根率仅为78.0%。几种生根促进剂均能有效提高插穗生根率。生根剂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以ABT 100 mg/L处理2 h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3.3%。

1.5 不同基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扦插基质的配置和处理关系到扦插生根的快慢和成功率的高低,不同的扦插基质在持水力、透气性、透水性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目前扦插基质的研究,主要是以蛭石、石英砂、珍珠岩、泥炭、黄泥土、河沙等为材料,筛选不同材料的配比。建德林科所认为黄泥床的成活率和发根率均高于砂床,但黄泥床插穗根系产量生长情况不如砂床[2]。田如英[15]采用不同处理对铜仁地区优良油茶品种进行了夏季扦插繁殖试验中,扦插基质以60%的黄心土+40%细砂为基质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2.7%。张汉永在对软枝油茶扦插育苗中,插床基质、促根激素、插条类型及留叶量等对比试验中,发现以带顶芽保留2片以上小叶的插条,用ABT6号生根粉溶液泡浸,扦插于90%黄心土加10%细沙的基质中,在大面积育苗生产应用中,插条生根率达93%,移苗成活率达98%[16]。

1.6 容器对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与我国传统的大地育苗相比,容器苗的优点显而易见。现在国内的绝大多数苗圃出于成本的考虑,苗木栽植过于紧凑,造成通风不良,植株徒长,苗木生长状况不佳。而容器苗则不会产生这些问题,由于容器育苗采用具有良好透气性和排水性的基质,并使用能够提供给木本植物最佳养分的缓释性肥料,苗木繁殖速度快,出苗率高,生产周期短,苗木质量高。如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还可以周年进行生产,苗圃将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油茶裸根苗造林,受较多因素影响,成活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水平,需要大量的补苗,造林成本高,阻碍了油茶发展。肖圣棋在1979年夏季扦插5368株,成活4101株,成活率76%,1980年肖圣棋[17]采用营养钵扦插19071株,成活18499株,成活率97%。江泽鹏通过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对比造林试验,表明容器苗造林时能保持造林时苗木根系完整性,造林成活率高,适宜土壤干旱贫瘠、裸根苗造林困难的地区。容器苗造林比裸根苗造林在成活率、抽梢率、树高、冠幅表现出显著差异。容器苗比裸根苗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适生性和稳定性。容器苗造林的第1年成活率均在92%以上,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只有70%左右,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成活率提高31.4%;第2年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也在90%以上,而裸根苗的保存率只有60%左右,容器苗保存率比裸根苗保存率提高50%。容器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容器苗造林能保持根系的完整性,幼苗不需经过缓苗过程,能较快地适应林地环境,从而提高成活率,能有效的提高造林质量[18]。

1.7 扦插苗造林效果

扦插苗利用母树上的穗条进行扦插,保证了品种的一致性,防止了嫁接过程中假苗情况的出现。但是由于扦插苗无主根,侧根为主,使其在移栽造林时种受到较多的质疑。熊年康[19]对油茶优树扦插苗造林及其效果的综合评定,保存率最高为71.6%,最低为50%,平均保存率为63.3%。李振纪[20]采用大枝带叶扦插的方法营造油茶林,扦插0.1 hm2,121枝,成活率高达95%,且生长良好,扦插后,苗生长较好,产量未降低。扦插过程中,继承了母树的树龄和遗传性状,保持优良的性状。方培华[21]以岑溪软枝油茶1号、2号等8个无性系进行扦插繁殖中,其优良性状并没有出现与母树的差异性。潘磊[22]通过对扦插林和嫁接林造林30 a后观察,发现扦插林或嫁接林,生长量差异小,基本保持一致,但嫁接林的地径粗生长变幅范围大,植株间地径大小相差有4 cm,扦插林的地径生长变幅范围小,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林地上,丰产性总产量与嫁接林相一致。

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成为了关系千家外户切身利益的事,得到了各方的关注。油茶生产的发展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扦插繁殖与嫁接繁殖相比,具有繁殖快、成苗率高、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生长周期短,开花结实早等优点,在扩大苗木繁殖和种植面积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根系发育生长中,以不定根为主,故在造林过程中,根系不能较快地深入土壤底层,仅在浅层向四周生长,在遇到高温干旱的情况下,易导致苗木死亡,保存率低。

(2)科技水平较低。由于长期关注较少,油茶科技力量投入不足;有关油茶生产扦插繁殖机理研究未见报道;生产管理技术多以经验为主,缺乏理论基础支持。需要加大对扦插繁殖机理研究,利用相关树种的研究成果,促进油茶扦插繁殖技术的进步。

(3)扦插繁殖生长周期较长,出圃时间晚于嫁接苗,不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虽然扦插繁殖在技术难度上低于嫁接方法,但是工人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扦插成活率。雷进声[9],庄朱辉[11]采用不同技术人员进行的扦插,发现成活率及其苗木的顶芽数、侧芽数、不定根数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技术水平影响了扦插的成功。

针对以上实际,为解决油茶扦插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

(1)推广使用容器苗。加大扦插基质、激素处理和容器选择上的机理和应用研究,提高根系的生长数量和质量。容器苗在繁殖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根系生长情况较好,运输过程中降低了对根系的伤害,移栽后抗旱能力强,成活率和保存率高。

(2)提高扦插育苗管理水平。扦插育苗中,对水肥温湿度等措施的要求较高,良好的管理措施水平,有利根系的生长,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根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以粗放式管理,根生长不好,限制了扦插苗的应用。在一些气候较好的区域可以开展跨区域育苗,如云南德宏和海南三亚,生长周期短,年内可多次扦插。

3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之势已势不可挡。扦插繁殖也同样受到其他学科如生理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遗传工程的渗透和冲击[23]。因此扦插繁殖不只是单纯的无性繁殖,基因保纯、染色体加倍、良种选育等林木遗传改良的方式方法也可广泛运用其中,并把单一的繁殖方法与各种现代先进设施和各种圃地组合配套使用,以构成多学科的繁殖体系。扦插繁殖现在不仅仅是要解决“量”的问题,更要在解决“质”的问题上有所突破,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油茶作为新兴的油料树种,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大技术投入,综合应用各个学科的高新成果,必将解决油茶目前所面临的难题。

[1]李玉善.油茶叶插和芽插及植物生长素一类物质处理的效果[J].陕西林业科技,1980,(5):3081-3087.

[2]建德县林科所.油茶扦插试验小结[J].浙江林业科技,1980,(5):29.

[3]胡心治.不同插穗处理对油茶扦插发根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4-24.

[4]庄瑞林.油茶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1979,1(4):6-7.

[5]庄少芳,刘小辉.油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浙江亚热带作物通讯,2007,29(1):41-43.

[6]曾爱平,庄少芳,等.油茶扦插育苗技术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8,(2):170-171.

[7]梁学海.油茶全光自动间歇喷雾快速扦插育苗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81,(9):7-11.

[8]夏德飞.提高油茶扦插成活率的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9,26(3):74-76.

[9]庄朱辉.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83-85.

[10]刘国敏.油茶水培扦插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5,18(6):60-61.

[11]雷进声.油茶扦插育苗试验[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123-125.

[12]林光平.ABT生根粉在油茶扦插育苗上的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5,23(3):36-38.

[13]何宇凡.山茶花扦插生根剂及营养液的筛选[J].环境科学导刊,2009,28(1):5-7.

[14]刘应珍,刘海燕.贵州铜仁地区栽培油茶种苗生理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J].种子,2009,4:76-81.

[15]田如英.贵州铜仁地区油茶扦插繁殖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60-61.

[16]张汉永,肖腊兴.软枝油茶扦插育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05,21(2):76-78.

[17]肖圣棋.油茶扦插育苗[J].经济林研究,1988,1:93-94.

[18]江泽鹏,张乃燕.油茶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效果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1):52-54.

[19]熊年康,任恢康,曾采声.油茶优树扦插苗造林及其效果的综合评定[J].福建林业科技,1981,0:26-31.

[20]李振纪.油茶大枝带叶扦插造林[J].林业实用技术,1980,(4):14-15.

[21]方培华.岑溪软枝油茶两个高产无性系选育[J].经济林研究,1987,(2):49-54.

[22]潘 磊,栗粒果.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2):33-35.

[23]赵勇刚,高克姝.论林木无性繁殖及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1996,9(3):12-15.

猜你喜欢
油茶生根容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难以置信的事情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