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留其名——记海林林业局第1中学教师石其名

2011-08-15 00:44魏继军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班级学校老师

✿本刊记者 魏继军

见到石其名老师时,刚好他下课,正在准备一天中的最后一节课──班会课。石老师说,他现在教高三两个班的数学课,并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节班会课主要是心理励志教育,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石老师个头不高,干净利落的寸头,目光清澈有神,透露数学教师那种智慧,一举一动有着为师者的儒雅风范。

1993年,石其名师范毕业,成为了林业系统一所初中的数学老师。当时,他是这个学校少有的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深受校长器重,刚参加工作,被委以重任,担任当时学校出名的“差班”——初二五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几个最调皮的学生都在这个班。

上班的头一天,石老师跟着教务主任走进了嘈杂的教室。看见有新老师来,学生慢慢安静下来,陆续回到了座位。教务主任简短地介绍后就离开了。学生好奇地盯着这个怎么看也不像是老师的大男孩,开始议论起来。同时,石老师也仔细地观察着学生:最前排边上和最后排的几个学生歪着身子、跷着二郎腿,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样子就是传说中的“刺头”。

“我们这堂课不上了,出去玩篮球怎么样?”出人意料的一句话让学生惊呆了,这老师刚来,不上课,出去玩球,是真的吗?面面相觑了几秒,他们集体发出一声欢呼,冲出了教室。原来,石老师事先了解到这班的几个调皮男生都爱打篮球,他要通过打球先给这些孩子拔拔刺。当然,打铁自身要过硬,石其名上大学时司职校队主力控卫,校队在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排名靠前。

来到球场,石老师说:“听说咱班有几个同学篮球打得很好,想不想和我单挑?”那几个男生一提单挑,斗志马上来了。石老师接着说:“不过我有个条件——如果输了,就得回班级上课,好好学习,不许捣乱。”那几个学生想都没想就满口答应。一交上手,他们知道失算了。石老师转身过人、突破、跳投、冲抢篮板,就像一个职业球员。几个回合下来,他们连触球机会都少得可怜,自然全败下阵来。孩子们目瞪口呆,一个个眼神带着崇敬,央求他教他们几个动作。石老师耐心地给学生讲解常见的技术动作并进行示范,之后不失时机地说:“你们几个刚才输了,是不是要回班学习了?”学生会心一笑,簇拥着老师叽叽喳喳回到了班级。接下来的几堂课,五班表现特别好。不久,石老师篮球打得好在学校传开了。

打铁要趁热。第二天,石老师召集班委,抛出了自己的新计划——去郊游。学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得彻夜未眠。周日,师生来到距离学校十公里的海音山。在那里,师生尽情地唱歌、游戏、野炊。石老师适时地向学生展示了他动人的歌喉和刚健的舞姿。通过这次活动,集体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初步的教育成果得到巩固。不久,石老师会唱歌会跳舞又在校园传开了。

郊游之后,石老师又想出了第三招——刷墙。“我们换了新班任,有了新起色,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把我们的教室刷干净吧!”在征得校领导同意后,全体学生明确分工,从后勤借来大桶,从家中拿来滚刷、板刷,用报纸叠好帽子,开始刷教室。学生累得汗流满面,身上、脸上都沾上了涂料,却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从此,学生都非常爱惜班级的环境,球印和脚印不见了踪影。班级刷好后,石老师又亲自为班级写了标语、条幅,并画了幅国画。学生惊叹,老师怎么什么都会。后来他们才知道,石老师在大学期间是校书法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获大学生书画作品奖。从此,石老师字写得好画画得好在学校又传开了,之后学校大型会议的标语和学校的宣传栏就交由他负责。

开局固然良好,可五班的学习却让石老师犯了愁。大部分学生一年没怎么学习了,怎么办?补!在征得学校和家长的同意后,他决定每天晚放学后多上两节课,数学和物理都由他辅导,英语请英语老师每周补两节,他抽查语法、单词。这样坚持两个月,五班在期中考试就有了可喜的进步,数学由八个班倒数第一上升到了第6名,物理由原来的倒数第一上升第5名。这更增强了石老师的信心。为了激励每个学生,他用微薄的工资给每个学生买了一份奖品,并写下了“相信老师,一定会带你们走向成功”的话语。不到一年,五班的部分科目成绩就已赶上并超过了其他班级,成了2中的佳话。校长每次见到他都高兴地说:“小伙子,干得不错!”

在1995年的中考中,五班的数学平均成绩全局第一,有3名学生的总成绩进入全局前10名。学生100%升入局高中。从此,石其名老师教学水平高、认真负责的口碑便在学生家长中口口相传。下一轮次初一分班时,想进他班的人挤破头,家长点名一定要把孩子送进他班,成了校长幸福的烦恼。

石其名老师1993年参加工作时,恰逢林业“两危”日益加剧,不仅工资低(每月仅170元),待遇差,而且工资拖欠长达七、八个月之久。家在外地的他需要租房住(学校无宿舍),父母供姐弟四人上学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工作了的他无颜向家里开口。他只能靠寒假进山拉烧柴和暑假进山采山货卖来维持日常生活。到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时,他每月的工资才涨到300多元。而他分配到地方事业单位的同学,此时每月工资已近1500元。同学们都劝他离开林业到地方事业单位。他却坚定地说:“危困是暂时的,越是贫穷越需要教育。林业一定能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就这样,他在林区一干就是18年,无怨无悔地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林区的教育事业。

在刚教学的头两年,石老师着实为取得的成绩而欣喜了一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感到了差距和不足,即成绩的提高是靠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取得的,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效率却不高。通过借鉴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和《实验教材》,作为初一数学备课组长的他大胆提出了改革方案——重组教材、整合资料、自编学习提纲(学案的前身)。这一动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初一数学组作为试验年级,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的几个步骤:指导预习、激趣生疑、提出问题、师生答疑、分层训练、变式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以不断修改完善。3年后的中考,学校平均成绩高出兄弟学校15分,在全局数学总平均分排行榜上独占鳌头,石老师因此被评为学校教改先进工作者,并得到数学组奖金鼓励。

因为教学工作业绩突出,1997年7月,石老师代表海林林业局参加了黑龙江林业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他被评为“森工系统教学能手标兵”。同年他又代表森工系统参加了黑龙江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1998年9月,他被黑龙江选送去通化参加了东北地区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他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说课被评为一等奖。载誉归来后,他被邀请到各学校去讲学、做示范,为林业局整体说课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林业局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破格给他涨了一级工资,教育局长亲自把奖状送到了他所在学校。

2003年,石其名老师调入海林林业第1中学。此时已经教了10年初中的他,勇敢地接受了挑战——教高中数学。其实,石老师当初念师范学的是化学专业,刚教学时因学校缺数学教师,他就教了数学。为了弥补不足,教初中时他一直在自学大学数学课程,并通过成人考试获得了数学本科文凭。当时他主要担心高中学生无法适应自己的教学特点,着实忐忑了许久。

上第一堂课他发现自己的教学特点更适合教高中生——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初中生更强,教师更需要给他们提供学习素材和情境、指导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接下来的几年,他从早上7点钟到学校要一直忙到晚上10点钟。一方面作为班主任,需要照顾班级备好课;另一方面要做大量习题,近几年所有省市的高考题他都找来做,演草纸堆了一摞又一摞。这样的努力换来的就是学生的尊敬和佩服:“老师就是老师,什么题都会做。”

石老师自调到高中已历9个寒暑,送走了三拨学生。他以独特的教学特色吸引着学生,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几年中他又大胆整合了高中教材,自编了高中所有必修选修内容的学案、习题及课件。他的教学成绩总是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他的教学模式与现在全国大力推行的“学案教学”模式异曲同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他的提议下,海林林业1中在2010年改革教学模式,引进试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在2011年全面执行。现已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了省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及好评,成为海林林业1中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之一。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石老师搜集了当今教育名家的许多资料并整理成册,研究体会包括魏书生、张万祥、任小爱、韩忠信等的言论心得。他常说,这些教育名家是学不来的,只能借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他下载和编辑教育视频200多集,对应每个学段的教育内容,为学校、年级、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对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不知何时起,“大名老师”这个称呼就在学生中传开了。学生说:“他的课幽默、轻松,本来枯燥艰深的数学被他讲得那么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每年高二文理分班时都有几名学生放弃自己的优势文科而选学理科,就是为了能听到他的课。操场上、走廊里,三五成群的学生看见他总是说:“他就是‘大名老师’。”“听说他会跳街舞。”“篮球还打得好。”他成为学校的传奇人物。现在“大名语录”已经被传到了网上。学生都以能听到石老师的课而感到自豪。

如今石老师桃李满天下。像所有老师一样,每年过节,有的学生亲自来看望老师,有的学生打来越洋电话,汇报他们的成绩。这是石老师最值得骄傲的时刻。

石老师说:“虽然我离那些知名的教育家还有距离,但我正在努力向他们靠近。做老师不能为了出名,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老师,要有水的力量——一滴滴积蓄融入大海,也要有树的精神——活着是一片风景,死后也是栋梁。”

这就是石其名做老师的原则和信念。

猜你喜欢
班级学校老师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班级被扣分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