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节能减排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机制建议

2011-08-15 00:45
上海节能 2011年1期
关键词:能源体系智能

1 节能减排创新体系研究

建设节能减排创新体系,是推进上海能源科技进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上海在建设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集群、产业技术联盟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对集聚上海节能领域科技创新力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也为节能减排创新体系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上海能源现状和发展需求,结合国际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提出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的三种模式,以进一步推动本市节能科技发展。

1.1 培育行业企业为骨干的专业公司,推动重点耗能行业节能工作

聚焦本市冶金、电力、石化、建材、大型制造业等五大重点耗能行业,以行业中有一定研究力量、熟悉行业内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的企业为骨干,一方面通过该企业来整合行业内的技术和工程队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模式推广现有成熟技术,开展工程改造,解决工程施工和生产中的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该企业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本市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开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究科学的评估方法,形成相应的案例和示范。通过这种专业服务公司的技术整合、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形成行业内普遍认可的能效标准。从而建立起新技术支撑、标准制定、政策研究、专业公司实施的创新体系。

1.2 建设智能能源网的示范工程,引领跨行业的区域节能减排发展

智能能源网建设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国家电网的智能电网建设为依托,建立智能能源网管理中心,实现区域用电、发电的大范围调配和优化运行,达到大电网的节能减排目标。第二个层次以低碳工业园区建设为目标,以工业节能为抓手,融合终端用能管理的理念,以信息化改造传统能源系统,开展工业园区公共能源输配优化,包括电、气、水、热、冷等,实现园区和工厂企业的节能目标。第三层次对企业能源网智能化管理,结合企业生产调度,优化生产工艺,达到生产调度能源输配优化和公共能源输配优化的目标,同时企业单个用能设备及系统运行优化,通过对耗能设备改造和通用性用能系统的节能技术集成,实现生产设备节能。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智能能源网建设中,探索形成集电、水、气、热、冷为一体的智能能源网可行性示范。

1.3 建立种子基金模式,促进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在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资助下的种子基金,促进节能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具体设想是:以清洁能源中心为组织管理的平台,对已经取得实验室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开展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节能减排新技术项目,由研究人员提出申请,经清洁能源中心组织评估,通过审核后可获得1~5万元资助,帮助项目提出单位完成深度调研规划,并为项目提出单位牵线搭桥,寻找合作伙伴,再由清洁能源中心组织评审答辩,答辩通过后,开展技术研发,并由合作企业推广。基金每年额度为100万,资助20~30个项目。

2 推广应用机制建议

2.1 建立系统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效果评估方法,培养从事节能检测的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工厂、建筑、大型耗能设备和通用性用能系统等,不同用能环境的节能潜力分析,是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还是开展节能服务的基础,节能效果评估是衡量节能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目前我国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第三方的节能检测专业队伍,对于推动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制定

通过科技攻关和示范,形成技术上可行、经济性合理的节能方案,制定并适时修订节能产品和系统的节能标准及相关规范。

2.3 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和奖励委员会

建立专项节能基金,以政府为主,并从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筹集资金,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运作款项。成立“节能改造专项基金”,用于节能改造项目的补助和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建设。

为了落实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奖励实施过程规范,应该建立节能奖励委员会,负责对节能奖励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4 培育发展节能技术服务市场

加强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尤其重视对节能交叉学科、集成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通用系统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促进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和拓宽领域。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信息发布、宣传培训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推广节能技术与产品。

积极推动节能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产品,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猜你喜欢
能源体系智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